铜箭头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一、箭头的资料(历史、由来、含义)

(24)号箭: 传递信号的响箭。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搭上那一枝响箭,向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去,林冲道:“此是何意?”朱贵道:“此是山寨里的号箭,少刻便有船来。” (25)四扣马箭: 箭为扁平圆锥形,箭杆为木制,杆末端扣弦处为交叉成十字的两个月牙形,此箭多用于射马。

为明代弓射箭。 (26)四髯箭: 弩箭的一种。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后有四须,两旁刻有深槽,能穿甲而过。此箭体过程,不能远射,常用腰开弩发射。

(27)白羽: 以白羽作箭羽,故名。张守节《正义》引文颖曰:“引弓尽箭镝为满,以白羽羽箭,故云白羽也。”

(28)皮顶角顶小朴头箭: 箭头为皮革裹棉花而成,箭头用绳缚于箭杆之上,杆以木或竹制,此箭专为演习、对抗射击之用。明代弓射箭。

(29)羊头: 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凡箭镞……三镰(棱)者谓之羊头。”

(30)齐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铁制,呈平头铲形,长一寸七分,宽七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31)杆头箭: 箭为扁平形双棱状,箭杆较短,供木弩发射用。

(32)夹骨包箭: 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五棱状,与骨【骨包】相连,长三寸三分,骨【骨包】以兽角制,环穿十个圆孔,杆以杨木制,羽为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33)竹箭: 以竹制。见《唐六典·武库令》。

(34)杀矢: 箭的一种。因杀伤力强而得名。

《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疾矢,用诸近射、田猎。”郑玄注:“杀矢,言中则死。”

(35)合包哨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长二寸一分,为扁平方铲状,头部薄而锋利,阔一寸五分,以骨【骨交】五箭杆衔接,骨【骨交】以兽骨制成,长一寸,呈圆锥形,上有四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

(36)快箭: 角镞长一寸一分,阔四分,状如凿子箭而小。见《清会典图·武备·快箭图说》。

(37)凿子箭: 头阔如铲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里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双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凿子箭,或弓或弩射之。”

(38)两开肩箭: 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后有一只三角形倒钩,杆为木制,为明代戚继光所制之弓射箭。 (39)连珠箭: 可供连发。

《秦并六国评话》:“李信不用长枪,抬弓取箭,射三只连珠箭,张吉落马。” (40)兵箭: 为步兵所用。

见《唐六典·武库令》。 (41)角头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为枚针,长四寸二分,杆为杨木制,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42)枉矢: 古箭名。《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杀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43)枪头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长枪头,长三寸,宽四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

(44)抹角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梳脊鈚箭头,只是在后角处切去一块,长二寸,宽二寸一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

(45)鸣镝: 响箭。箭在空中急速飞行时能发出鸣响。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巧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集解》:“矢镝飞则鸣。”

(46)鸣铃飞号箭: 响箭的一种。矢为圆锥形枪头状,杆以竹制,上有六至八只凹凸方孔,以箭以弓发射,时会发出哨声。

(47)金仆姑:箭的一种。《左传·鲁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杨伯峻注:“朴姑,矢名,矢之名仆始……其义不可强求。” (48)金箭: 以金为镞而得名,《旧唐书叱蕃传》:“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亦名“金镞箭。”

(49)弩箭: 为弩射之箭。《汉书·霍光传》:“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

(50)兔叉箭: 箭头为扁平椭圆形,刃口锋利,后有十字交叉,铁钩分向前后,杆多又木制,明代弓射用箭。 (61)鱼叉箭: 长二尺九寸,头如钯形,宽一寸四分,长一寸九分,分为5个铁齿,每个齿均带有倒钩,齿尖,杆为杨木制,羽以大雁羽制,漆成黑色。

清代弓射为箭。 (62)柳叶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形似柳叶。

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63)荞麦棱箭: 头为扁平铲形,头部平,当中略向后凹,后部有月牙形倒钩,杆以木制或竹制。

明代弓射用箭。 (64)点钢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小而尖,其后有两个倒钩小刃。

整个箭头为纯钢打制而成,呈扁平状。 (65)鈚箭: 杆长而头薄。

《集韵》:“鈚木依矢。”汉·扬雄《方言》:“箭镞广长而薄镰谓之鈚。”

(66)眉针箭: 箭矢前部为针状,中部三角形,后部为倒月牙铲形,杆以木或竹制。为明代弓射箭。

(67)皇帝大礼随侍箭: 全长三尺一寸,头为三角形,中有脊阔,一寸六分,头长二寸九分,杆以杨木制, 羽以雕羽制,漆成朱红色。为清代弓射箭。

(68)皇帝大阔【骨包】箭: 全长三尺一寸,呈三棱形状,下部圆柱形,上有8个小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绿色。为清代弓射箭。

(69)皇帝吉礼随待哨箭: 全长三尺一寸,箭头为中棱形,平头而锐利,箭头安装于角【骨包】上,骨【骨包】以兽角制成,为圆形,上有8个小孔,箭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成。为清代弓射用箭。

(70)皇帝行围哨箭: 全长二尺八寸,箭头为枪头形,中有脊,下部以兽角做成【骨交】,扁平状,长二寸,四周。

二、箭头的资料(历史、由来、含义)越详细越好挂机

箭(矢,簇) 用于弓射或用于弩射。

弓用之箭较长,约为70厘米左右;弩用之箭较短,在50—60厘米上下。它的制作在春秋时期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表现为:第一,制作上趋于科学、规范化:如箭簇、箭杆、羽毛间的比例及箭杆的长与直径、杆的前后部的重量等,都有了一定的比例规定。

从出土的春秋时箭簇实物标本看来,《考工记·矢入》中所规定的规格、尺寸、比例关系,与实际基本相符。第二,箭骸虽多为青铜质,但形制有了较大的改革,即逐渐抛弃了从商代到西周的传统的双翼扁体型,而改为三翼三棱锥体型,即由两翼的侧刃前聚成锋改为三棱的三条凸起的棱刃前聚成锋,簇锋小而锐,大大提高了箭簇的穿透力和杀伤力。

即使是仍然保持着扁体双翼型的箭簇,也加长了脊部,缩窄了双翼,且使两翼角下垂,以增强穿透的能力。在春秋前期,三棱锥型的箭矢仍是少数,但到了春秋晚期,它却迅速增多,被大量使用。

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46枚铜簇中,三棱锥体型的箭骸多达29枚,就是明证。 靠机械力发射的一种兵器。

因弹射方法不同,分为弓箭、弩箭和摔箭。 箭由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

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箭杆以木或制成,嵌于箭头之下。

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 箭羽常以鹏鹘等巨禽翅制成,夹于箭杆尾端,使箭在飞行中平稳地命中目标。

箭端: 制造箭杆的工具。为方形硬木所制,箭端中有并一圆槽,略比箭杆为大,圆槽贯两端。

一端敞开,一端装有钢板上有一圆孔。圆孔呈薄刃形,圆孔大小如箭杆圆珠笔而平直,此器因使箭杆斜而更正, 曲而复直,故取名为端。

箭制: 指箭的规定编制,我国古代军队从广泛用箭,各朝各代对箭的式们都有规定。《唐六典·武库令》载:“箭之制有四:一日箭、二日木箭、三日兵箭、四日弩箭。”

各朝代的箭制大抵相同。 徒: 箭镞的别称。

《释名·释兵》:“镞 ,关西日徒。 铰也,言有交刃也,” 镞: ①指箭头。

《文选·西都赋》:、“尔乃期门齐飞,列刃攒。”②箭名。

《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既钧。”《尔雅·释器》:“金箭谓之。”

“以金为镞,齐者名镞”。 镝: 箭镞的别称。

〈历记?秦楚之际月表〉:“销锋镝。” 抉拾: 古代射箭用器具。

抉指扳指,载右指上,用以钩弦。拾零。

着以左臂,用以护肩,抉用棘或骨制成,拾以革制成。 步叉: 箭袋。

〈释名?释兵〉:“步叉,人所带,以箭叉于其中也。 ”〈后汉书?兴服志〉:“箭袋谓之步叉。”

箭桶: 装箭器具,亦作箭袋。以皮革制,外饰花纹,长短与箭之尺寸为标准。

盛箭器具。用木或兽皮制成。

〈周礼?夏官?司弓夭〉:“中秋献。” (1)夭: 箭的别名,〈广雅?释器〉:“夭,箭也。

”“夭,指也。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2)八夭: ①箭类的总称。②中国古代的八种箭。

〈周礼?夏官?司弓夭〉:“常六弓四弩八夭之法。”八夭为枉夭、挈夭、杀夭、候夭、恒夭、痹夭、。

枉夭和挈夭,可以带火发射,用于守城及车战,杀夭与候夭,用于近射和田猎;恒夭和痹夭用于散射:夭和夭用于远射。 (3)匕: 古时箭头的别名。

《左传·昭·二六年》:“谢之中盾瓦……匕人者三寸。” (4)一枪三剑箭: 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箭杆以木或铁制,供弓弩发射用,因其一次可发射三枚,故名。

(5)三叉箭: 箭的一种。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为本叉形,中有尖刃,两侧各有向外突出的小刀,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6)大习箭: 箭的一种。箭习与箭杆比普通箭为长。

唐·杜甫《丹青引》诗:“良相头上进贤冠 ,猛将腰间太习箭。 (7)小凿头箭: 箭的一种。

箭头形状如凿头,箭杆较细,以木或制成。供子弩发射。

(8)飞凫: 箭的一种,《六韬·虎韬·军用》:“飞凫雷影自副。“《注》:”飞凫。

赤茎白习,以铁为首。” (9)飞虻: 箭的一种。

汉·扬雄《方言》:“箭……其三镰(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 ”《东观汉纪》:“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 (10)无扣箭: 箭的一种。

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角细小如针。箭杆以木或竹制。

为明代弓射箭。 (11)无羽箭: 箭的一种。

又名“没羽”。《宋史·兵志》:“湖北享西造纳无羽箭。

上曰:“箭不用羽,可谓精巧。” (12)木羽: 弩箭的一种。

据《宋史·兵志》载:“宋真宗咸平元年,石归宋献木羽弩箭,能致远,入铠甲。” (13)木箭: 箭的一种。

以木制之。 (14)木朴头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以硬木制成,头大尾小成滴水状。

(15)木兔叉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三棱椎形,后面有两个月牙铲形尖齿朝前突出,植于箭杆,杆以杨木制,箭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16)水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形状如铲。长五分,宽七分,以与箭杆相连,【骨交】以梨木制,箭羽以雕羽制。

为清代弓射箭。 (17)乌龙铁脊箭: 铁制。

箭头呈扁平蛇矛状。用弓发射。

(18)月牙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前头为月牙状,有朝前突出之两尖刃。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19)月牙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 箭头为铁制,呈月牙铲形,长一寸五分,宽一寸二分,头部锋利,。

三、有个青铜箭头,是否有收藏价值

这个箭头上有没有甚么雕刻?没有雕刻就算是公元前的东西都不值钱~收藏品的价值就是体现藏品当时时代的文化艺术特点。不过再我看来相隔那么远的时代不太可能吧~毕竟经历了这么多年,又只有一个箭头。

当然,收藏只是一个爱好,有的人喜欢收集势头,虽然这些都是不值钱的,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有趣不就好了,干嘛老是用钱来看待

记录自己的一段经历岂不是更好。当然希望你的是无价之宝^_^

-------------------------------------------

补充:

清代得东西离现在比较进,所以并没有甚么很大得价值,作为娱乐收藏还是不错得,就算很值钱,也要看你保护得好不好

四、青铜器的历史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 距今48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转变时期 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五、秦朝箭头的材料

箭头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

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三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3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枪弹的外形几乎一样,枪弹的外形是为了减小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枪弹一脉相承。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