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你相信或不相信的狗屁爱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记得在一次咨询心理学课上那个年轻的老师讲了这么一段话,我默默把它记在了心里。爱情里你爱着和别人两情相悦的那个人,多像在别人的世界里跑龙套。

常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想被爱就养狗,想要爱人就养猫,两情相悦的爱情有谁会不期望拥有。可是不是谁都那么幸运的,有人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也有人和爱自己的人在一起。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没有爱情重要,可是后来会发现除了爱情什么都重要,再后来觉得爱情依然很重要,只是它不再是一切。傻乎乎的刚刚好所认为的爱情三阶段基本就是这样子了。

一、 什么都没有爱情重要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爱情 , 便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爱,那个人说爱你的时候,在超市里见到西葫芦也能觉得它是粉色的,牵个手也会激动地一晚上睡不着,单纯的爱着,会为了喜欢和爱去一天一月的纠结。

即便全世界都反对,即便家人以断绝关系相逼,你依然要和那个人在一起。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王宝钏的故事、梁祝,在这些故事里对于主角而言爱情是一切,愿为其生,愿为其死。

在这个阶段里,你会觉得因为觉得什么都没有爱情重要,也会觉得没有了爱情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甚或你一辈子都只会爱那样一个人,你也坚信对你那么好、你那样爱的人,错过了,你以后再也不会遇到另外一个像ta那样的人了,便不顾一切地想要去爱,周遭反对的越厉害,你便越坚定,宁愿放弃一切,也要去爱。

二、狗屁爱情-除了爱情什么都重要

当你一次次相信爱情,一次次在爱里受伤,你开始感叹“爱情就是个屁”或者“爱情就是个鬼”的时候,内心是不是特别渴望一份温暖没有伤害的爱情。

于是你开始觉得什么都比爱情重要比如工作比如钱比如友情,你会觉得爱情不比工作,不是付出就会有收获,即使你付出一切也可能得不到爱情。可是好人也可能会伤害人,爱情里如果没有功德圆满怎么可能不受伤。当你被爱情伤透了,便很少像以前一样不顾一切的付出,开始学会衡量,设很多条件,即使有一个人满足你所有的条件,也许要观察很久才会愿意去付出,或者害怕得不到回应而不去付出。

处在这个阶段,常常像吃过葡萄的那只狐狸。

三、爱情依然重要,只是不再是一切

爱这种生长性需要,终会让我们成长。当你真的看明白爱情的意义,即使成为“剩斗士”也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你懂得只有爱才能让你在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和平淡中坚持下去不做逃兵 。

这个时候我们懂得爱自己胜过爱爱情,也懂得要珍惜和经营好那份爱,便要勇敢面对很多曾经不屑和逃避的事情,不是觉得没有爱情活不了,而是知道它会让你更美丽。它不是必须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良品。

到了这个阶段,觉得爱情重要,可以让人有勇气面对平凡普通的生活,除了爱情亲情、友情也需要去珍惜。如此以来,会努力去寻求各种平衡,就像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我”,努力去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这个“本我”追求快乐原则,通俗来讲就是那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我”,“超我”遵循道德原则,通俗来讲就是那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我”。

段子手张爱玲说,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有人放弃了爱情,后悔了一辈子,也有人选择了爱情,依然后悔了一辈子,前者因为再也没有遇到爱情,后者因为,被爱情放弃了。

心理学上将爱情定义为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斯坦伯格认为,认为爱情是由亲密、激情以及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由此爱情被分成七种类型,如下图。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对照这爱情三角形,想一想你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在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中,需求的第三层次,归属和爱的需求,渴望给他人爱也接受他人的爱,当然它不单纯的指爱情。我们都需要爱去供养,用爱养大的孩子即便工作学习都不好也胜于工作学习都优秀却从来没有感受过爱的孩子。

在最近热播的韩剧《又是吴海英》中,女二在海英妈牵着女儿从她面前离开,并感慨“学习好有什么了不起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学习再好长得再漂亮都比不上用爱养大的孩子。我们都需要爱好让自己在最彷徨最无助的时候也能看到亮光,就像水手在漆黑的海面看到灯塔。

我们所看到的,爱情的力量常常大于来自于亲情、友情的爱,亲情我们觉得它是一直存在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而在爱情和友情之间,我们的期待和投入是不同的,爱情里投入的会多一些,因为爱情的投入和期待往往更大一些,那些所谓什么都不想要的爱情有几个人会相信呢?而真的友情由于长期积淀的关系,不管有没有爱情,朋友之间的那份情谊只要懂得珍惜便不会太凄惶。

爱情,我们都曾经单纯又犯傻的以为它会一直在,可是不是,它也有保质期。

印度学者U.Gupta研究发现,由爱情结合后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地减少。原来从心理学上来说不是七年之痒而是五年之痒。

爱情真的不是狗屁爱情,我们都需要,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

注:本文猫咪图来自好友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