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有别人会给你贴标签?不,你得批判的是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但凡有点自我意识的年轻人,都对被贴标签这件事格外敏感。因为我们不愿意被别人评价,一种情况是他人的评价有时候确实只是人家的一时感受,是带有对方个人情绪的,你不愿意成为对方情绪的接受器,所以拒绝标签。有时候别人给你贴标签是出于好心,真心分享他对你的看法,但是你很清楚地知道,他的视角有个人时空局限性,不地道不全面不科学,所以你不接受标签。还有一种情况是,别人快速给你打上标签,你知道他不准备花费时间等你的努力改变,所以他简单粗暴地给你贴了一张标签,你听到了你在他生命里不值得等待的信号。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拒绝的标签大多是负面的。如果人家说你“死脑筋”,你会呵呵哒,但是如果人家说你“有原则”,你大概会停留几秒。你有没想过提防那些甜蜜的标签?如果标签是有才华,很努力,讨人喜欢……坦白说,你是不是有点儿受用呢,你其实还是愿意接收一点儿这方面的标签吧?如果你想想这些甜蜜的标签和那些黑暗的标签一样,其实都是别人为了省力给你打上编号,你是不是会更清醒一点。剥开才华,底下除了经年累月的思考和阅读,其实什么都没有。你的努力实际上在阻碍你,因为你在这个领域的努力已经足够了,你再继续努力,所得也只会呈现边际递减效应,你有没想过放弃努力转换跑道?还有你那讨人喜欢的性格,其实根本就是在假装。

        除了别人的标签,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停地给自己贴上标签而不自知。你在这一行干的还不错,你大概就会认为自己是适合这个行业的。你不会去挖掘其他可能,这种标签化的思考阻碍了你的其他潜能的发挥。你以为自己很坚强,可以应付各种创伤,并且快速恢复。不是的,亲爱的,撕下那张概念标签给你带来的良好伪装,你是不是听到了自己其实碎成渣的痛苦声音。你振振有词地教育孩子,你昂首挺胸地据理力争。你给自己贴上了“正确的真理”的标签。不,你在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你从没听听别人的想法,也懒得去反思你坚持的那一套到底是不是真理。

        还有一些意识形态的僵化标签思考模式代际相传,难以觉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模式去套用别人的模式。还有大人一直叮嘱你在生活中经营身边熟人关系,保持良性互动,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那些都是农业时代的思考模式,现在这时代能在“陌生人社会”里游刃有余的才更有机会。还有年轻人标榜的“做独特的自己”,这张标签代表了任意妄为的无知,你见识短浅,思维顽固。

        标签化,其实一种僵化的,懒惰的的模式。年轻人应该突破这种标签化的思考,打破思维边界,多维度地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一是要确立一个可以量度的目标,然后进行多层设计,大密度地不停积累优势。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性格。调整的目标不是“形成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这种说起来很好听但无法操作的目标。人的内心没有什么强大的力量。那些主动拒绝外部影响的行为,并不说明内心的强大,而只说明自我封闭,以及对这种自我封闭居然一直有效的过度信心。调整的目标也不是痛改前非,完全否定自己的性格,颠覆自己的人生。每种性格都有它的用处,完全否定不必要,也不可能为自己所接受。修修补补、打补丁是现实可行的目标。

      不是每个我们头脑里冒出的东西,都适合自己的,都是对自己有用的。其中有些也许是你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听可想时,别人就那么告诉了你,而这些观念害处最大,必须予以改变。这些往往是指小时候形成的想法,比如对财富、对生活的看法。还有一些也许是你过去一开始就那样做了,没有特意为之,但后来发现这样很不好,所以你也必须去改变的。比如你对异性的观念,可能受到你初始经验的塑造。这些是危险的、不适用的,因为初始的经验与你未来在这个异质程度极高的社会里所遇到的人与事,可能很不相同。对这些,当然就要提醒自己,谨慎对待自己的心理习惯和定势,不要让别人无意中利用你的这种定势,不要让自己无意中成为这种定势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