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名医疗行业HR,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药神》观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打动人心的好电影,人性的复杂在剧情的冲突中展现地淋漓尽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泪如泉涌。铺天盖地的公众号文从各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作为医疗行业外企从事了十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我,在外企医药公司负责人角色的塑造部分,我看来是太过单薄平面了。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萌发了一个想法: 从我在医药外企经历的三件事来还原一个更立体真实的外资药企。不评判,只陈述事实。

第一件事:默沙东公司全球召回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王牌药物万络。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2004年9月30日,默沙东公司对外宣布,将对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王牌药物万络(罗非昔布)实施全球召回,原因是该药物在一项研究项目中发现,服用万络18个月以上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几率升高。默沙东公司决定主动对其进行全球召回。这将带走公司每年25亿美金的销售收入,而且美国默克股价在公布声明当日大跌,重挫逾25%。10月1日,万络全球召回计划开始实施,默沙东(中国)的经销商存货回收也启动;10月9日,消费者退货程序启动。

那是一个不平静的十一假期,当时的我还只是默沙东中国上海办事处HR实习的大学生,只记得公司所有的高层那个国庆都没有休息,夜以继日地处理相关的退货和员工安置事宜。

场景一:每天络绎不绝到公司来的病人们,每一位到了前台,都有专人接待解释,协助完成退药流程。当然有情绪激动的,我记得当时的总经理是一位台湾人,总是非常nice地回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位亲自上门要求买药的病人。他说,我生病这么久,吃了好多药都没有用,只有万络管用。为什么你们要召回,那我怎么办?我吃了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要不你们把回收的药品都卖给我,我敢吃。

答案当然是NO,全球召回,意味着曾经给病人带来希望的药不能再给病人服用了。

场景二:当时部门的HR经理几乎都没有休息,夜以继日地和高层讨论人员安置的问题。万络当时在中国上市短短几年,但业绩增长迅速,销售团队也不小,药没了,员工怎么办?一时间万络组员工人心惶惶。很快,公司高层达成一致:在整个万络召回事件中,公司决定不让任何一位万络组的员工因此下岗,在短短的国庆假期中,员工已经被妥善安置到其他各个产品线,继续留在默沙东中国工作。

当我度完国庆假期后,看到部门经理深深的黑眼圈,才知道在这个国庆假期,他们经历了极大的考验和煎熬。万络组的销售员工也一时间从谷底回到地面。

谁对?谁错?很难讲。我看到的是,事情发生后,病人和员工的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第二件事:2008年,美国默沙东公司的花费数十亿美金、历时10年的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宣布失败。

这是一个被寄以厚望的艾滋病疫苗,不仅是公司和员工,也是业内专业人士翘首以盼的。消息传来的那天,大家都很失落。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原研药太难了,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投入。我记得公司每次的年会上,会特别强调几个重要信息,第一: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第二:公司对研发的投入状况;第三:公司后续的产品线研发、注册和上市进度。

所以,“天价药”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一片药物的价格怎么可能只等于生产成本呢?药品的价格里如果没有研发的成本,那后续原研药的研发资金从哪里来?

我一直很敬佩坚持研发,走在疾病前沿的公司,我也特别庆幸入行的第一家公司是默沙东。我现在还记得,在每一位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新员工手册的第一页就写着创始人乔治.默克的一句话: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也是在新员工培训上,我才知道,每一个中国人出生以后要注射的乙肝疫苗,是在1989年,默沙东公司以一元的价格技术转让给中国政府的。2005年5月,默沙东与中国卫生部签署了全面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合作项目(C-MAP项目),项目为期5年、投入高达3050万美金。这个项目首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3个县启动。我亲身经历身边的同事出差去那个我们谈及色变的地方,也亲眼看到他们归来后在年会上赢得全体同事的尊重和掌声。

所以,影片里呈现出的外资药企=高高在上、唯利是图的印象,我觉得有失公允。

第三件事:医学部招聘中,我了解到的中国临床医生的工作状态。

去年的第四季度,我做了一个外资药企阿斯利康医学部的招聘项目,我服务对象以肿瘤产品线为主,人才搜寻的目标很大一部分是在三甲医院相关科室工作的临床医生。

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把医院和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可是你知道临床医生的工作状态吗?他们真的是朝南坐的吗?

至少7年苦读,基本都是硕士以上学位,2年医院的规培,几乎没有休息地轮岗,正式进入编制后也是要倒班的住院医生,什么时候熬出头还不一定。不仅要看门诊上手术台,还要查房写报告,还要科研上有成果,几乎都是连轴转。不是我夸张,90%以上的医生在这种生活节奏里,自己的身体也是亚健康的状态。

“医生才问了我几句就把我打发了”,病人的抱怨背后,是好多医生手里一堆的门诊号,一个上午没喝水没上厕所。

谁对?谁错?很难讲,病人不容易,医生也不容易。 印象里,我考大学那个年头,医学专业绝对是分数很高的,那个年代,医生意味着稳定、受尊重。可是这些年呢?医患纠纷、被打被砍层出不穷,不信你问问,有几个医生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这行? 治疗本身是有风险的,不是包退包换的,病人不是上帝,把压力都抛给医院和医生,最后损失的是谁呢?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后悔曾经是这个行业的一份子。什么“药贩子”也好,什么“商业贿赂”也好, 我依然尊敬在我医药行业职业生涯的这些年,碰到的每一个专业、用心的同事、同行和医护人员。

以上,就是我的观影感受,也仅仅代表我本人的观点。 也许本没有什么真相,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利益不同,经历不同,看到的就是不同的世界。

作者介绍:

Lily能妈

生涯规划&客栈掌柜

微信联络:rumuchunfeng429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