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道德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辩论,我们是正方,也就是在上升。请提供一些有利资料,十万火急~谢谢了

辩论:当代思想道德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我们是正方,也就是思想道德水平在上升。请提供一些有利资料,十万火急~谢谢

第1个回答  2007-12-23
去的五年里,全市上下围绕富民强市和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无锡共青团在市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育人目标,紧扣工作大局,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自身建设,探索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少年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与祖国共奋进 与无锡同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统揽,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以研究会、实践团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开展“永远跟党走”、“知荣辱、树新风”、“青春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政治理论学习得到加强。以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推进18岁成人教育仪式、大中学生“四进社区”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化。举办了红五月歌会、社区青年文化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培育了太湖之春艺术团、青少年读书俱乐部等社团,青年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创造了新业绩。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主动贴近党政工作大局、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作为共同的自觉行动,以科学发展理念凝聚青年力量,以“四尊四创”精神激发青年热情,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以“挑战杯”、“HOPE杯”、“创业杯”为载体,扎实推动青年创新创效行动,培养市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732名,评选青少年科技竞赛优胜项目342项。以“青春创业·建功无锡”为主题,开展“百年工商文化 青年薪火相传”系列活动,大力推动青年自主创业,广泛开展SYB等培训,指导创业青年近2万名,实施“512计划”,举办海外学人归国创业周和“7+1”青年自主创新行动,邀请海外学人和青年专家来锡对接项目、考察投资。以“青春建功新农村”为统揽,深入开展“青年文明生态村”创建、“三为三新”等活动,帮助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累计培训农村青年5万多人次,发放扶持资金60万元。以“保护母亲河”行动为抓手,举办“长三角环太湖流域青少年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行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和植树护绿活动,增强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5年累计植树15万余株、护绿108万平方米。以青少年文明工程为平台,引领青少年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以及在全省首创的青年和谐社区等工作为共青团打响了品牌,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19万余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32家、国家级青年文明社区5家。以扩大青年工作的社会影响为目标,承办“东盟与中日韩青年友好会见”、“两岸青年联欢节”等青少年外事活动,组织青年企业家参与城洽会、招商月等活动,并积极参与南北挂钩、东西协作及百村奔小康活动。在应对非典、供水危机等突发事件中,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也积极行动,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奋发成才中展现了新作为。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竭诚服务青少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青少年人才,努力维护青少年权益,积极实现青少年发展。依托无锡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青商管理学院,开设青年大讲坛,为青少年搭建求知成才、提升素质的平台。依托市青年职介中心和市青商管理学院,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816场,推荐53万人次上岗,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次,构筑起服务青年就业的网络。依托各类青年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为广大青少年选树了榜样,蒋锡培、周海江、丁晓兵、魏爱民先后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另有7名青联委员荣获省“十大杰出青年”和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依托“百千万爱心工程”、“百点十万”培训计划、“慈善医疗安康工程”等活动,为外来青少年提供同等发展机会。依托市预防办、市未保办和市希望办,不断健全青少年维权体系,累计募集“希望工程”助学金1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万余名,援建希望小学24所,开通了12355无锡青少年服务台,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促进共青团和青少年组织自身建设上得到了新发展。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固本强基、延伸手臂作为发展的目标,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夯实组织基础,着眼开拓创新,推进整体发展,不断增强团青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1万余个基层团组织和28万余名团员积极参与,通过建立团员意识教育语音平台、举办“学理论知团情”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集中服务月等10项特色活动,建立了学习教育、团干部考评、基层联系点等长效机制,达到了增强意识、加强组织、活跃工作、服务发展的目标。深入推进“强基工程”,深化基层团建达标活动,社区建团率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团率均达100%。推进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创建成功全国级五四红旗团委(支部)10家。大力加强团建创新,联合团建、行业团建、楼宇团建等方式提高了团建工作的灵活性,“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模式建成城乡青年中心50家。积极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累计发展团员近15万人,培训各级团干部3万多人次,近2万名团员经“推优”入党。大力加强共青团外围组织建设,青联、学联、青商会、青科协等青年社团全面活跃,红领巾小事业品牌化发展,少先队“三纳入”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团办实体改制全面完成。

在共青团品牌和机制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创新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新领域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无锡特色的品牌活动和工作机制。一是针对青年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点,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由单向教育青年向引导和服务青年双向互动转变,不仅完成了党政赋予的使命,更获得了广大青少年真心实意的拥护。二是把握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实现思维模式由就团论团向将团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转变,不仅拓宽了共青团服务社会的渠道,更丰富了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手段。三是依托青联、青商会、青科协和青志协等社团,实现组织模式由单一的青年政治型组织向复合式青年社会组织转变,不仅实现了广大青少年参政议政、自我实现的诉求,更促进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根据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自由的情况,实现工作模式进一步向灵活设置活动项目,全面创新活动形式转变,不仅在探索服务青少年常态化、长效化方面走出了新路,更顺应了事业化推进、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回顾五年以来的工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无锡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和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和各级团干部的辛勤努力与团结拼搏,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热情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在此,我谨代表团市委,向关心支持我市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团员青年、新老团干部和青少年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探索,五年的实践,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思潮,才能保证共青团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只有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体现共青团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切实履行共青团的服务职能,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只有坚持加强自身建设,高扬团结的旗帜,坚持创新的精神,倡导务实的作风,才能实现共青团长远的发展目标,成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

——只有坚持研究新形势下团组织运行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才能保持共青团良性的发展态势,成为党的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可靠接班人。

回顾五年的历程,在肯定成绩与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共青团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团的组织动员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相比尚待进一步拓展,团的资源整合能力与青年事务的发展趋势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设置与青少年的群体分布、流动状况和活动特点相比也要进一步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