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谊字宜叟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1. 牟子才字荐叟文言文阅读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

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李方子,方子,朱熹门人也。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对策诋丞相史弥远,调嘉定府洪雅县尉,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辟四川提举茶马司准备差遣,使者魏泌众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书币谢,不受。

改辟总领四川财赋所干办公事。诏李心传即成都修《四朝会要》,辟兼检阅文字。

制置司遣之文州,视王宣军饷,邓艾缒兵处也。道遇宣曰:“敌且压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

子才不可,遂至州视军庆而还。甫出境,文州陷。

辟知成都府温江县事,未上,连丁内外艰。时成都已破,遂尽室东下。

免丧,心传方修《中兴四朝国史》,请子才自助,擢史馆检阅。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

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

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

日食,诏求言,上封事万言,极陈时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

郑清之再相,子才两上封事,言今日有徽、钦时十证,又请为济王立后,以回天怒。校书郎徐霖言谏议大夫郑寀、临安府尹赵与TP,不报,出关。

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则霖留,不然则不留也。二人之中,寀尤 *** ,请先罢之。”

寀去。至若嵩之谋复相,清之误引嵩之之党别之杰共政,皆历历为上言之。

作书以孔光、张禹切责清之,清之复书愧谢。谒告还安吉州寓舍,迁秘书郎,屡辞,主管崇道观。

逾年,迁著作佐郎,又辞。清之卒之明日,诏子才还朝,迁著作郎;左丞相谢方叔、右丞相吴潜交书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

兼崇政殿说书,子才随事奏陈,举朝诵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

时修《四朝史》,乃复兼史馆检讨。信州守徐谓礼奉行经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饥民啸聚为乱。

子才言于上,立罢经界,谪谓礼。浙东、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纳私谒,溺近习,劳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

苟不恐惧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将至矣。燮理阴阳,大臣之事,宜谕大臣息乖争以召和气,除壅蔽以通下情。

今遣使访问水灾,德至渥也,愿出内帑振之。”又言:“君子难聚而易散,今聚者将散,其几有十。”

又言:“谥以劝惩,当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请。” 左司徐霖言谏议大夫叶大有,帝大怒,逐霖,给事中赵汝腾缴之,徙它官。

汝腾即出关,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腾。子才上疏讼汝腾诬及大有之欺,未几,罢大有言职。

故事,早讲讲读官皆在,晚讲惟说书一员,宰相惧子才言己,并晚讲于早,自是不得独对矣。迁军器少监。

御史萧泰来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来所劾不当,上切责伯玉,降两官,罢。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诸贤,今汝腾、斯得、霖相继劾去,伯玉又重获罪,善人尽矣。”

除兼侍立修注官,力辞。行都大火,子才应诏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

会泰来亦迁起居郎,耻与泰来同列,七疏力辞,上为出泰来,而子才亦请去不已,曰:“泰来既去,臣岂得独留。”上不允。

又言:“蜀当以嘉、渝、夔三城为要,欲保夔则巴、蓬之间不可无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则利、阆之间不可无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则潼、遂之间不可无屯以掎角之,屯必万人而后可。”升兼侍讲。

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关,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

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以为叙复地。

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

丞相欲改则自改之。”乃已。

淮东制置使贾似道以海州之捷,子才草奖谕诏,第述军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语多戒敕,似道不乐。又言:“全蜀盛时,官军七八万人,通忠义为十四万,今官军不过五万而已,宜招新军三万,并抚慰田、杨二家,使岁以兵来助。

如此则蜀犹可保,不则不出三年,蜀必亡矣。”汤汉、黄蜕召试学士院,子才发策,蜕誉嵩之,罢蜕正字去。

迁起居郎,言:“外郡以进奉易富贵,左右以土木蛊上心,小人以哗竞朋比陷君子,此天灾所以数见也。” 明堂礼成,帝将幸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

皇子冠,面谕作乐章,礼部言:“古者适子一醮无乐,庶子三醮有乐,用乐非是。”子才言:“嫡庶之分,特以所立之地不同,非适专用醴,庶专用醮也。

乐章乃学士院故事,况面谕臣,不敢不作。”诏从之。

又言:“首蜀尾吴,几二万里。今两淮惟贾似道、荆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为寒心。”

谓:“宜于合肥别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别立荆湖制置司,且于涟、楚、光、黄、均、房、巴、阆、绵、剑要害之郡,或筑城、或增戍以守之。”似道闻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正月望,召妓入禁中,子才言:“此皆董宋臣辈坏陛下素履。”权。

2. 阅读宋史陈贵谊传,回答问题

《宋史》卷四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的陈贵谊陈贵谊,字正甫,福州福清人。

庆元五年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安远军节度掌书记,辟差四川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

中博学宏词科,授江南东路安抚司机宜文字。迁太社令。

改武学谕、国子录,迁太学博士。 时议更楮币法,贵谊转对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恶。

楮券之令,乃使奸恶获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结人心。"因援熙宁新法为辞。

又言:"明锐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轻;老成宽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孰若举之以众,取之以公。

"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语激怒时相,且谓"贵谊引类植党",人为危之。 迁太常博士。

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切劘时政者指为玩令。

利害关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是非易位,忠佞不分。"史弥远益不乐,迁秘书郎,出知江阴军,提举江西常平。

召赴行在,未至,授礼部郎官。 属金人大扰淮、蜀,贵谊言:"人才所以立国,今旁蹊曲径,幸门四辟。

言路所以通下情,今媕阿循默,囊括不言。民力已竭,而科敛之外,馈遗以谋进者未已。

军中耻言败北,则阵亡者不恤;耻言弃溃,则逃窜者复招。"又言:"婉顺巽从者,是灾疢也,非爱我也,宜屏之外之;矫拂救正者,是药石也,爱我也,宜用之听之。

"弥远滋不乐,讽言者论罢,主管崇禧观。 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权直,兼玉牒所检讨。

会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敛掊克之敝,当察州县府库致羡之由。 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与汉置羽林孤儿,专取从军死事之后,教以五兵。

理宗即位,以为宗正少卿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寻迁起居舍人。

宝庆初,诏举贤能才识之士。贵谊乃言曰:"世以容嘿滞固为贤,以苛刻生事为能,以褊狭趣办为才,以轻疏尝试为识。

及兹初政,当求忠实正直、奉公爱民、知礼义廉耻而不越防范者,以充中外之选。 "又言:"成王之初,元臣故老警以《无逸》者,欲其克寿;勉以敬德者,欲其永命;期以岂弟者,欲其受命之长。

则可谓爱君切而虑患深矣。" 迁中书舍人,升兼直学士院。

内侍滥受恩赏,辄封还诏书。将郊,贵谊以:"民生实艰,吏员尚众,征敛几于夺取,公费掩为私藏。

宜大明黜陟,庶有以见帝于郊。"迁礼部侍郎,仍兼中书舍人、权刑部尚书。

升修玉牒官兼侍读。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定六年冬,上始亲政,进参知政事。上面谕之曰:"顷闻忧国之言,朕所不忘。

"兼同知枢密院事。出师汴、洛时,贵谊已移疾,犹上疏力争。

五上章乞归,转四官,加邑封,致仕。卒,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

3. 《汉书•贾谊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汉书•贾谊传(节选)班固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

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

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注] ①侧闻:传闻②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③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

④随、夷: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⑤跖、蹻:跖,盗跖;蹻,庄蹻,楚盗。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B.颇通诸家之书 其说皆谊发之C.廷尉乃言谊年少 乃草具其仪法D.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为赋以吊屈原9。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洛阳人也”是传记体文章一般都有的内容。B.“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写出了贾谊才华出众。

C.“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写出贾谊确实给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指出了贾谊被天子疏远的原因。10。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是通过河南守吴公的推荐而被文帝赏识的。

B。 贾谊年轻有才华,为当时朝中“诸老先生”所不能及的。

C。当天子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遭到谗言而被贬。

D。文章最后一段,贾谊写“辞”只是为了表现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

11。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9分)(1)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3分)译文: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译文: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译文:参考答案:8.C于是。

说明:A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前面的“其说”。

D项①是;②写。9.D 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 .D 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起共鸣。11。

(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2)(3)略[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

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

4.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潘锦芳传(清)施补华潘锦芳,湖州卖酒翁

1、B(折节:改变往日的气性行为) 2、C(①③⑤与忠烈无关) 3、C(强烈的不满与愤恨表现不突出)4、(1)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去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

(2)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时间,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来救援,都担心不能彼此保全。 (3)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附【文言译文】潘锦芳是湖州卖酒翁。

年少时学习拳术击刺等功夫,有正义感,市井无赖都畏惧他,后来改变初衷做好事。谦卑谨慎怕多事,(他人)冒犯自己也不与之计较。

晚年卖酒,家道富足,子孙在宫中花钱买了个官缺,他被称作封君,更加谦卑谨慎了。每次来到市井,弯腰曲背在路旁行走,与雇工谈话,以兄弟相称。

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前来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为人爱平息纷争,替人偿还拖欠的赋税或债务,事情解决后也不求扬名致谢。

咸丰庚中年间,粤贼攻打湖州,赵忠节公率领乡兵守城,他指着潘翁告诉他人说:“这位可是游侠中的豪杰,可惜岁数大了!”辛酉年,敌人攻陷会城后,更急迫地围困湖州,而江苏巡抚正驻军上海,忠节写下血书请求支援。 又招募能突破重围出城的人,潘翁请求独自前行。

等到呈上血书,建议请松江提督曾秉中率领水军横渡太湖向西进发,制定内外合攻之策。在上海做生意的乡人,筹资十万犒劳援军。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阻止救援,(救援计划)中途生变,潘翁于是流下泪说:“老夫出城的时候,城中粮食已经吃光,士兵一天就吃两顿稀粥,百姓吃草根树皮,巷子空了房子塌了,死人互相枕藉。 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救援,担心不能彼此保全。

城外敌人如麻,登高叫喊,兵在城上与他们应答,形势危急将要哗变。 老夫重病将死,为此行(求救兵)突围;在这经商的乡人,一想到父兄子弟、宗族连姻被围在城中,心情忧愁焦急,恨水军无翅,能立刻降临;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举拳拍案,(愤怒地)大吼吐血而死。

死时正是六月,又是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落,潘翁家亡。他的那些孙儿,到现在还以卖酒为业。

施氏说:同治壬申、癸酉年间,重写湖州府志,我建议潘锦芳的事迹,应附在壬戌年殉节的各位君子名字之后,有人因为他是卖酒的而轻视他,于是没能记下他的事迹。 唉,潘翁虽是卖酒的,赵忠节公(却能)了解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