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发生了转变,我们的阅读方式应该完全跟着改变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片段式阅读是否有用?

对一些人来说,这种阅读方式是他们信息来源的一种方式,说不定在看到哪个部分就能激起他们的创作灵感,所以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有用的。

但对参加公考的考生来说,要将全部内容看完,就属于浪费时间的行为了,因为每道题不可能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去阅读,而且考查的也只是他们对方法技巧的应用而已,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片段阅读就没什么用。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反正我是在一边备考,一边思考,毕竟我不是那种天生聪慧或是基础特别好的人,所以为了自己能在备考的时候,能有一些额外的收获,我总是会记录一下思考内容。

今天看到的话题是关于人类的阅读文化发生过几次重大改变。文段列出来两种转变方式:一种是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转变,一种是印刷文化向电子媒介文化转变。

我觉得阅读文化的转变方式一定不只是这两种,因为口传之前一定会有语言文化,毕竟语言不通没法流传,还有就是口传到印刷的过程,是不是还应该有文字,文字不固定,同样无法流传,而文段只列出来这两种方式的原因是:一种是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节点,一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期,离我们的生活最近。

这道题我选错了,最主要的错误原因是没有理解好文段的脉络。答案虽然说是总分结构,但用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道题是分总分结构,也就是先提出一个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举例论证。但是我在划分文段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把今天的转变直接划到了总句里,从而之后的理解全都出现了问题。

如果我在开始的时候能按黄线划分的话,这道题就不会出错了,但是从这点错误之中,我发现还有一点情况需要注意:在找主题句的时候,要进行同义替换。因为在选择的时候,要选出与主题句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但是表达形式不同。

追究了错误的原因,从作者的表达观点也理解了不同的阅读文化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应的认知模式也存在着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印刷文化的阅读方式是沉浸式阅读,认知模式是深度注意力,也就是当我们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沉浸其中;而进入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后,需要超级注意力。

那集中注意力这种方式是不是没用了呢?显然不是,集中注意力是超级注意力的基础,我理解的超级注意力是:在阅读时,人不应该只是沉浸在其中,还能够联系不同的知识,并且能够快速剔除垃圾信息,进而转化成可以输出的信息。这些行为的前提都需要一个人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阅读文化发生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不需要完全改变,但是一定需要进化。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的阅读能力出现了退化,可现在反过来再想,真的是能力退化了吗?难道不是我们对阅读结果的期望性越来越高了吗?

这篇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也表明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文化性、反思性,有时候我们觉得一本书没有什么内涵,是不是可以从这几点特性来思考一下呢。《西游记》为什么是四大名著,我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大家的评论:灵山脚下尸横遍野。对比所评论的内容,真是觉得集体的智慧真的强大。

从这些内容再理解阅读问题,发现只要你想练习阅读,一切内容都可以,但是练习需要方法,这个方法不能只看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要去多实践,在实践之后还要去了解一下他人的想法如何,经过反复改错和比较,对于阅读能力薄弱的人来说,可能才会慢慢变强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