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穷着穷着,就会变成冲动的傻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最近,身边很多人都在感叹: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

也就是说,有人认为,天生穷人,就注定一辈子当穷人。

其实,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

事实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竟然是因为“稀缺心态”导致的穷人思维,让我们无法成为那5%的人。

1

我有一个朋友,爱怼人!

似乎看破红尘,经常开长辈们玩笑。

爷爷来了,他就怼爷爷:

“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参加红军?

要是你当年参军,咱家至于这样吗?”

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

“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

要是当年你下海,咱家至于这样吗?”

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他,

他感叹:“现在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

寒门难以出贵子?!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统计:

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

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

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49年的跟踪证实了和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

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2

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贫穷呢?

十年前,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终于找到答案。

穷人无法摆脱贫穷的罪魁是——稀缺心态。

何谓稀缺心态?

就是“越是稀缺什么,你就越是在意什么”。

举个例子:我家亲戚就是这样,

由于她家经济条件不太好,

所以她买菜特别喜欢折腾,

去小区门口超市一看:“生菜一斤要三块,太贵!”

于是,她坐公交去沃尔玛,“更贵!四块钱一斤。”

于是,她又坐公交去了老远的永辉,“二块钱一斤,太好了!”

她一下子买了5斤,乐呵呵地回家了。

我给她算了一下,折腾半天,扣去车费,其实她还倒亏5毛。

穆来纳森说:“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心态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通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也就是说,稀缺心态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进而让我们变得狭隘!

3

穆来纳森和沙菲尔进一步提出了“心智带宽”的概念。

所谓心智带宽,就是指一个人心智的容量。

如果这个带宽总是被一种稀缺心态所塞满,

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印度的一个小城市,生活着一群不太富裕的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

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

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其实,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

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

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

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

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但是,没有一个小商贩这样做。

“他们天天就还是那样重复着,给出的利息达九年之久。”

穆来纳森说:“长期处于稀缺心态的穷人,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主要指:精力和智力)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稀缺心态会严重影响认知判断能力,

认知判断能力大幅下降会导致短视。

换句话说,一个人穷着穷着,就会慢慢变傻。

4

一位富人帮一个穷亲戚致富,就送了他一头牛:

“好好用牛耕作,秋天就能脱贫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

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

穷人的日子比以前过得更加艰难了。

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救急,剩下的可以下小羊,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吃完一只羊,小羊没有生下来,

日子又艰难了,便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穷人想:“这样下去不行,不如把羊卖了买鸡,鸡很快就会下蛋,鸡蛋一卖,日子可以好转。”

可等不到鸡下蛋,日子又艰难了,

于是,穷人又忍不住杀鸡吃。

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想:“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转年,富人带着种子来到穷人家,

却发现牛没了,而穷人正在喝酒。

“活该受穷!”富人一跺脚走了。

穆来纳森说: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用来进行自我控制的心智资源就会很少,所以容易变得非常冲动。稀缺心态会严重影响执行控制力,进而会导致各种冲动行为,也就我们常说的:不走脑子。

一个人穷着穷着,就会变成冲动的傻子。

穷人思维就是这样被陷入穷的恶性循环的:

稀缺金钱→注意力集中到钱上→大脑浮现各种与钱有关的事,变得冲动失去控制力→心智带宽减少→做出错误认知,做出错误决定→放大对于钱的稀缺心态→恶性循环。

5

我身边有一些人喜欢经常这样说:

“我就是没有启动资金,否则我会比马云做得好。”

“我就是因为没有厉害的老爸,否则绝对比王思聪厉害。”

其实,真未必!

长期陷入思维恶性循环的穷人,

即便偶尔暴富,也会很快变成穷人。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做过一个调查:最近20年来,欧美彩票头奖得主,5年之内,破产率达75%。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虽然有钱了,但行事还是穷人思维。”举个例子:

有位朋友,创业发了,买了别墅,把农村父母接过来。

从此,“最热的天,他爸妈也不会开空调。”

“而且爸妈经常从外面捡一堆破烂回来。”

尽管他家存款千万,但父母依然扔不掉穷人思维(这其实和艰苦朴素完全是两回事情)。

阶层固化,其实来源于思维的局限性。

真是的状态是:你的思维,决定了你在什么阶层。

穷不可怕,稀缺心态导致的穷人思维才可怕!

如何才能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呢?

第一个:把重要的事情强行拉入视野。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了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理想模糊,生活目标模糊。

10%的人有理想,制定了短期规划。

3%的人有理想,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这群人的生活状况很有意思:

那3%的人,因为一直有规划地朝着人生理想迈进,所以最后几乎都成了社会成功人士。

那10%的人,因为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后成了社会的中产,做了律师、工程师、企业主管等。

那60%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没什么特别成绩,就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

剩下27%的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个调查说明了什么——不同的心态、思维,不同的人生规划,让每个人进入了不同的阶级。

所以,要跳出穷人思维,就要强行把重要的事情拉入你的视野、制定清晰的人生规划,短期的和长期的,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它。

正如苏轼所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