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7-26
1. 倚音
倚音是音乐中的装饰音,通常出现在本位音之前,为音乐增添特殊的色彩。在乐谱上,倚音以较小的音符形式标注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通过连线与本位音相连。当只有一个倚音音符出现在本位音前时,它被称为“单倚音”。单倚音分为高于本音的“上倚音”和低于本音的“下倚音”。若本位音前有多个倚音音符,则构成“复倚音”。在演奏时,倚音应轻巧而短促,因为它是本位音的辅助,旨在装饰和润色本位音,而不应过分突出。倚音的时值通常位于正拍之前,与本位音相连。
2. 叠音
叠音是在演奏两个相同音高的音符时,在第二个音符上方二度音孔快速按压手指,产生的一种重叠效果。叠音在乐谱上不标注小装饰音符号,而是用“又”来表示。它不同于倚音,因为倚音出现在第一个音符之前,而叠音的手指动作则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叠音的手指动作和第二个音符的拍子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它的时值非常短,几乎不占拍子。叠音丰富了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既分开又紧密相连,产生悦耳的音色。
3. 打音
打音是在吹奏一个或两个相同音高的音符时,在本音孔上快速地用手指打动产生的效果。这与叠音不同,因为叠音是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在本音孔上进行。打音实际产生的音高是本音和下方音的快速重复。例如,在演奏中打音可以在“高音1”上产生“7高音1”的效果。打音在乐谱上用“扌”标记,其用途和色彩与叠音相似,尤其在江南地区的乐曲中常用。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但手指动作较慢,类似于倚音。练习打音时,应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发音清晰且不影响原曲的速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