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地理学习方法?

文综学科里我觉得地理最难学,同时我的地理成绩也很一般。我不知道在高三应该怎样做地理成绩才会显著提高? 望大家帮助~

对高三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是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好问题。
如北京卷36题PQ线的东南部属于____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______。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地形区,如何概括气温降水特征,不知道内力作用的具体形式,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我们不鼓励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是保证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二是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4道等高线地形图。二是统计图表,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如老课程卷中就有6幅统计图表,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对区域图,除了从海陆分布、国界、省界、河湖特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烂熟于心,如天津卷的11题,如果你对中国版图的经纬线分布不熟悉,很难判断该城在天津的东北方向。
三是科学对待热点问题。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如WTO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APEC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欧盟与欧元,印巴问题等都不能不关注。但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如文科综合(1)36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河流的补给、气候特征、生态问题等。但你能说它没关注热点吗?它考查的地区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是近年重要的热点地区。第39题关注的东北振兴,但考查的内容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如果单独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政治、历史也围绕东北来设问,它就是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命题的核心,但由于复习时间紧,课时少,许多老师和同学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到头来得不偿失。
综观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题,总的来看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对中学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试卷偏难、偏怪,特别是今年的文科综合(2),其中的济南泉水题、人造卫星题等,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批评;有些试题知识点分布不平衡,选修内容一点没有,如文科综合(2)、(3)和北京卷;有些试题的答案设计也有问题,如文科综合(2)中的36题的水文特征的答案是: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这显然与中学课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无冰期等相差大太。这些对于高三地理复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将地理用来拉开分数差距、提高区分度的手段,是中学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中学地理老师应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与命题人沟通,也希望命题人能注意倾听来自一线的老师的声音,而不能用三个月不得对试题进行评价来掩盖其中的问题。但命题人能否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意见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认真学、学得较好的同学也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头脑中“印下”地图

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主要考查方式有识图、填图和绘图。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如复习中国行政区时,要掌握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形状、位置和邻省、邻国等情况。

关注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特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高三地理,就有必要回顾今年的高考试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这有利于我们明确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注重基础

高考地理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掌握区域地理知识。

突出能力

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还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地理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地理成因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评价等。

关注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在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方式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为切入点,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产生地理背景和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的对策

从上述可知,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建构体系

高考地理知识涉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三大部分内容,知识多而庞杂。如何将复杂知识牢牢掌握是我们复习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复习时,一方面要记住一些基本地理事实、基本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高中地理《工业地域体系和地域类型》一节知识体系。经常有意识地整理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方法

高考试题中能力型试题比重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能力是每一位考生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想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尽管每位同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和综合归纳法。最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屡见运用这些方法考查的试题。如2004年高考第二大题第(二)题是分析图表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第(三)题运用比较方法来比较上海和巴黎两城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题分析比较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理差异。所以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复习。

比较分析法可以是某项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如比较中国冬、夏季风的异同点;也可以是两个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如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差异。综合分析法是要学会综合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2004年高考试题中第49题,分析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化工业基地原因。要从地理位置和交通、资源、能源、劳动力和人才、原有基础等多方面进行分析。2004年高考试题中第46~48题冰岛地理的考查,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分析该国特色的经济部门,这里考查的就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第2个回答  2008-09-01
这玩意儿,得带有点天分了,不果最重要的还是做题~~

我的高中地理学的很好~班里数一二的~
那些总来找我问地理题的同学,我发现他/她们都是不想在纸上多做题,却总是在脑子里想,这样是不行的~~

要努力做题呀!
加油~~!!
祝你好运~~~
第3个回答  2008-09-02
第一 看图 永远记住地图是最重要的
第二 联想 永远不要为做题而做题
第三 背答案 (很夸张!!!) 许多答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你要记住的是每道题它们的异 而一些套话就背下来!
第四 怀疑 不要完全相信老师 要自己去想 去思考 当你能把老师驳倒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还有顶下2楼的学长 做题很关键!!!! 出题的人就是那几个名堂玩来玩去 搞不出什么好东西 你做多了 写多了 自然就会了了

我打上千字你也会懒得看 这是点是我总结出来的 我两门主科不及格 全靠文综 上了二本线 至少证明我地理学的还不错的 别人怎么学的我不知道 反正我地理就是这样学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