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娃娃流传

如题所述

在古代的中国北方地区,如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和江苏等地,一个独特的习俗——“扫晴娘”备受瞩目。据记载,这种习俗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初期,元代诗人李俊民的诗作《扫晴娘》描绘了这种风俗:“卷袖提帚,挂于阴空,轻摇手中,以期晴朗。”明清时期,扫晴的习俗在民间更加盛行,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以及其他风物记述中都有提及。


在现代的北方农村,尽管不常见,但偶尔还能见到这种传统。例如,在河南,至今仍有流传的“扫晴娘止雨歌”:“扫晴娘,扫晴娘,三天晴空即赠你花衣,若三日不晴,便惩罚你光脊梁。”


当这种习俗传到日本后,因为祈雨仪式通常由和尚主持,扫晴娘的形象因此发生了变化,成为如今的“晴天娃娃”。日本的晴天娃娃歌谣,如:“晴天娃娃,愿明日晴朗,得金铃铛;若晴,赐美酒;若非,割下你的头。”与中国的“扫晴娘止雨歌”异曲同工。


在中国,传说这种习俗与古代战争有关。据说先秦时,以敌人的首级作为战功衡量,秦朝战后,会将敌人的首级用白布包裹悬挂。为简化过程,人们开始制作白布偶,象征每一尊就是一具首级。这种白布偶逐渐演变成祭祀的象征,预示着晴天的祈求。而日本的晴天娃娃与雨天娃娃,则是这种祭祀习俗的进一步发展与分化。


扩展资料

主要流行于中国和日本等地,在中国古称扫晴娘、扫天婆,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以白纸剪成人,再用红纸或绿纸剪成红衣绿裤,一手拿帚,头上剪成莲花状,任务就是扫去阴霾,迎来晴天,以利晒粮、出行。而日本的晴天娃娃多以方形手帕包裹乒乓球或棉团,并且在圆团上绘画五官,为一种悬挂在屋檐上祈求晴天的布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