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环的个数规矩。好像皇帝的个数是竖着九个,横着七个吧。那其他的...

如题所述

在古时候,建筑之门上所装置的门环数量有着一定的规矩。似乎在皇帝的宫殿中,门环是按照九个纵列和七个横列来布置的。那么,对于其他建筑来说,门环的布置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门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墨子所提及的“涿弋”,其长度为二寸,露出门板的部分为一寸,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敌人用火攻击城池,因此在涿弋上涂抹泥巴以防火。在早期,门环主要起着固定门板的作用,由铜制成,数量与排列在清朝之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到了清朝,门环的数量和使用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皇家建筑的每扇门上,门环的排列是横九路、竖九路,共计八十一颗。这种排列的九九八十一颗门环,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九在阳数中代表最大,是阳数的极致。
除了皇家建筑,其他等级的建筑也有各自的门环规定。例如,王府的门环排列是七路乘七路,亲王的则是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则是五路乘五路。这些门环不仅是建筑的装饰,也代表着不同的等级,并且起到了加固门板的作用。
紫禁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中,除了南面的午门(下方门穗耐开五个门)外,其余都是开三个门。门上金黄色的门环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
在大门上安装门环,最初是出于结构上的需要,通过在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来防止门板松散。后来,门环的设计越来越精美,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也成为了等级的象征。
至于紫禁城的东华门,其门环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使用了偶数,这与传统的阳数奇数门环不同。关于这一点,没有确切的解释。有说法认为,因为东华门有时用于皇家丧事,所以使用了阴数的门环。但也有实例表明,东华门并非总是用于丧事,也有其他用途。
在明代以前,关于门环的使用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到了清代,门环的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在了一起,有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大清会典》中规定,宫殿的门上应该设置金钉。
对于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环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规定。亲王府的门环是纵九横七,世子府则减去亲王七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相同,而公门则是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制。
总的来说,古代门环的数量和排列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