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客站建成规模及换乘设计如何?

如题所述

郑州新客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交通枢纽,它由城际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进站厅等多部分组成,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能够每年承载四千万人次的旅客流量,显示出其规模的宏大。


站房周边设施也得到了提升,南北广场进行了景观改造,东侧有李公楼立交桥的重建,西侧则新建了五经路地道。站场中部增设了南北广场联系通道,形成一个围绕新客站的环形交通疏解网络,便于旅客出行。


北站房是新客站的亮点,首层作为进站中央大厅,直通二层的高架候车室。建筑采用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屋面设计独特,外檐采用新型石材和玻璃幕墙,外观新颖。高架候车大厅的最大跨度达到54米,地下进站厅则位于地下一层,规模为1.24万平方米。


旅客进出站的方式多样,"上进下出"是指从南站房和北站房进入高架候车室,根据车次不同分别候车,出站则通过两侧地道。"下进下出"则通过地铁2、3、9号线的地下换乘,实现"零换乘",同样从两侧地道出站,提高了效率。


郑州站换乘交通枢纽的地下部分分为四层,其中一层为交通层,地铁2、3、9号线分别入驻地下二、三、四层。2号线为侧式站台,9号线采用一岛两侧式,3号线为岛式设计。整个交通枢纽设计旨在提供高效的轨道交通换乘,辅以公交、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行人优先、人车分流的立体综合换乘中心。


工程范围涵盖站前、站后广场,东至李公楼立交桥,西至五经路,南至海河,北至新开路,旨在打造一个集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和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各类乘客的出行需求。


扩展资料

郑州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铁路心脏,是中国铁路建设初期芦(沟桥)——汉(口)铁路中段的业务站,时称郑县站。1914年陇海铁路开(封)——洛(阳)线正式投入运营,奠定了路网中心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1953年郑州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投入使用,并先后分离出货运站、编组站和以运输旅客为主的客运站。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88年郑州站再次进行改扩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随着主站楼的投入使用,长达12年的改扩建工程落下帷幕,一座崭新、雄伟的现代化客运站,伴着新世纪的钟声,呈现在世人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