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口感变差了,真的是膨大剂惹的祸?会致癌吗?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专业,但你在思考的时候,却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如果你买到的果蔬使用了膨大剂,然后问会致癌吗?那应该是提问膨大剂会致癌吗?那么,据小龙了解,现在并无科学研究表明膨大剂是可以致癌的,所以说这个命题似乎是不成立的。

但是相信有一定阅历的您一定也有着类似的疑惑——现在的果蔬为什么口感变差了呢?

说实话,小龙是有深刻体会的,自从出了家乡到了异地上学,就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家乡味道的黄瓜和西红柿了,家乡的黄瓜和西红柿和城里的黄瓜西红柿之类,最大的区别,在小龙看来就是口感,家乡的黄瓜特别甜,黄瓜的生长是特别旺盛的,基本上只要洒在地里,搭个架子就能一直长得很好,也不用怎么管它,结了果之后,吃不了的就放在那,直到打种,收集起来明年在种下,黄瓜基本也没使用过购买的种子,所以一直都是很传统的味道,而城里买的黄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黄瓜味,还不甜,很尴尬的有木有。

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中粮食品的刊物中刊登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西红柿的口味变迁问题,文章指出近些年很多人感受到的果蔬口感变化问题,并非是错觉,而是真实的,西红柿经过几十年的人工培育,只有那些个头大长相好的被留下做了种,而且有着足够的水源灌溉,很少能够积累糖分,所以一代代培育下来,最终造成了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

所以,果蔬口感变差未必是膨大剂的问题,就行哈密瓜为什么只有新疆的最好吃呢,你说对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0

    确实是能够感觉到现在的辣椒不那么辣了,西红柿也没有那种很鲜的感觉,西瓜个头更是大的吓人,以我生活的孝感为例,一个西瓜能够让我两个手都抱不动,不说味道怎么样,光是看外形和样子就觉得很是怪异,吃起来也不放心。前两天,我买了个十来斤的西瓜,还不是一个,是多半个,让我感觉奇怪的是,那个西瓜的皮很薄,分量也足,但是整个西瓜的果肉看着有点松散的感觉,像是那种棉花被掰开的样子,用勺子挖着尝了一口,瞬间想吐,不是坏掉,而是感觉吃起来像是面粉一样,索然无味,连西瓜汁都没有多少。本来打算拿着去理论,但是无奈实在太热,而且还得拎着这么沉的东西走到下班的地方去换,不如自认倒霉,哪天见了那个瓜农再跟他理论。

     最近炒菜总是让人感觉不好吃,为此我还埋怨女朋友怎么不舍得放辣椒,菜不辣辣的让人没有胃口,她很委屈,顶撞我说自己放了好几个辣椒,切得手都疼,我不信,翻了饭菜,果然看着不少,以我小时候在家吃饭的经验,这样多的辣椒摆出来是能够辣到没法吃饭的,可现在盘子里的辣椒就要三四个,而且看着一片一片个头还不小,都能当菜吃。顺手夹起来,我想尝尝是不是辣椒的问题,一口进去,就像是吃甜椒一样,根本没有味道。

    这让我很不爽,专门上网查了相关的问题,基本上答案都是把矛头对象一个叫膨大剂的东西,而且不少会上网的农民有爆料,说是现在不打膨大剂卖水果蔬菜就会亏本,化肥,人工,运输等等费用都划不来,膨大剂基本上成了所以菜农的必备物品。这也是蔬菜瓜果没有味道的原因。至于是否致癌,有个人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什么致癌的东西没有吃过,一个膨大剂算得了什么,膨大剂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了,你听说过发生事情吗?在外国还有可能,在中国,安全的很。

第2个回答  2017-07-10
        其实,我想说膨大剂不是农药,它也不是毒素,想必大家还不清楚膨大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的膨大剂,其实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这些都是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西瓜、葡萄、猕猴桃等水果,起到改良果实生长状态和品质的用途,比如将“膨大剂”用于猕猴桃主要是调节其生长,预防生理落果的,膨大素的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赤霉素等,而氯吡脲、赤霉素等等物质都属于低毒农药,当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瓜果表面残留的这些物质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在瓜果蔬菜上使用膨大剂是安全的,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过量使用膨大剂风险并非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是降低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