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题所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育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要获取基本化学知识与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要能从化学视角去感悟科技、社会和生活方面蕴含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而抵制错误价值导向,弘扬传统美德;懂得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运用化学治理环境污染,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通过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评价,学会合作与创新,提升科学素养.上述要求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密切相关,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利用课本资源,活化知识联系,提高哲学素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化学教育资源中知识性、哲理性、人文性内容很丰富,若合理、巧妙地渗透和引导,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1)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符合“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化学知识学习,明确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遵循着“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持之以恒进行知识、方法、能力、素养的积累,才能使自己达到“质”的飞跃.
  (2)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知识教学中,通过学习铁与氧气、钠与氧气、不同温度下乙醇的脱水方式,让学生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事实.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一个有同样潜质的人,很可能由于所处环境和外在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结果大相径庭.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主动调整发展心态,促进自身、小组、班级和谐、高效发展.
  (3)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指导学生熟练在“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暗示、自我激发、自我加压,提高自主发展质量.
  (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浓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原理除了具有化学内涵外,同时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哲理.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该原理处理化学平衡问题基础上,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注重调节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时主动改变主客观因素,使心理朝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衡方向进行,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从危机或困难中解脱出来.
  二、倡导“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化学学科中许多知识涉及环境保护、治理等问题,倡导绿色生活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理念,关系学生自身素养提高,关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乎人类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科学地实施化学教育教学和管理能有效推进学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环保素养.
  1.宣传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通过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少喝一瓶饮料,可减排0.2千克二氧化碳;少买一件衣服,可减少生产它而排放的2.5千克二氧化碳;多植一棵树,每天可以直接消解16千克二氧化碳,选择低碳生活就是对环境的贡献.化学教师应主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低碳生活的楷模,注重言传身教;同时可指导班长(或课代表)在班级发出倡议书,从构建班级低碳生活环境开始,向其他班级、乃至向全校进行推广,实现“绿色生活素养”大面积形成.
  2.规范指导校园垃圾处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高科技时代,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都将是空前的.但随之而来的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化学实验废弃药品的处理,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防止污染土壤、水质、空气,同时我们应从自己做起,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担当”,注重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归类,有序回收,实施勤工俭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优良品质,又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素养.
  3.推进合作探究,强化实验意识,提高创新素养
  对于一无所知的未来世界,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首届“中国-以色列”教育高峰论坛上就这个问题以色列总理顾问佐哈尔表示:首先是创造性,孩子需要学会更好地适应变化;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应对现在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将众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最后是实践能力以及做事效率,因为我们在变革的世界里面,需要尽快抉择,并且将之付诸实践.众所周知,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核,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独立思维基础上,在合作中倾听、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