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填充国库,和珅被杀还因为哪些重要原因?

如题所述

提及和珅大家并不陌生,在很多人看来,和珅就是贪官的代名词。和珅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官宦家庭,三岁时,和珅母亲因为生和琳难产而死,九岁时,他便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母之后的和珅既要忍受他人的冷眼,又要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

和珅精通四书五经并且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尽管才华横溢,可科举场上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名落孙山,后来他以文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1773年,命运之神似乎眷顾起了经历波折的和珅,由于自己的才华被乾隆欣赏,和珅成为了天子仪仗队侍从,后来和珅就任库管大臣,在他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布量大增,乾隆更加赏识并重用和珅,至此和珅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由乾清门侍卫到步兵统领到总管内务府大臣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的上升速度之快令很多同朝为官者眼馋。可伴随和珅地位上升的,还有和珅本身的变化:他越来越贪了。

一开始,和珅只是小贪,后来渐渐发展为了大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珅甚至做出了向参与科举考试的仕子们索贿这种欺君忤逆之事。由于自己位高权重,其他大臣们见和珅如此贪污自然纷纷弹劾,可乾隆皇帝对待此事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是因为和珅太会做事,大清国需要和珅,同时由于“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乾隆对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和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自此权倾朝野,愈加专横。嘉庆四年正月,做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便下达圣旨细数和珅二十大罪,将其抄家处死,抄家获得的巨款均用于填充国库。



弘历继位时,由于其父雍正在位期间克勤克俭、治理有方,大清国库充实富裕。而到了乾隆朝,由于乾隆皇帝贪图享乐,生活奢靡,每年全国收上来赋税除去军务、政务以及皇帝和皇亲贵族的开支,大清国库的每年结余不过七千万两白银,嘉庆在继位前早已通过各方途径打听得知和珅的财产达8亿两白银之多,算起来是大清国一年收入的十多倍,真的是富可敌国。由于嘉庆即位时,乾隆还在世并做了三年的太上皇,碍于乾隆对和珅的偏爱,嘉庆迟迟不肯动手并且擢升了和珅。等到乾隆驾崩时,嘉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决了和珅,所获和珅脏款一律填充大清国库,民间因此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很多人也因此认为嘉庆铲除和珅的动机是为了抄没和珅家产,填充大清国库。


1. 为了整顿吏治

乾隆朝时期,和珅的贪污和专横已经引起了官员们的不满,但是由于乾隆对于和珅的偏爱,很多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正直之臣因此心灰意冷。随着和珅权力的不断增大,整个朝堂之上几乎都成了和珅一党,只有极个别的孤傲之士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大臣们为了巴结和珅纷纷行贿受贿,整个朝廷几乎无官不贪污、无官不行贿,风气日下,乾隆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自己年事已高,加之若想整顿吏治必会牵连更多的人,年迈的他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因而只好听之任之。在乾隆做太上皇期间,已经成为皇帝的嘉庆对于大清吏治之风日下的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乾隆皇帝驾崩后,为了解决吏治腐败问题,也为了给自己的清明之治奠定良好的基础,嘉庆便从罪魁祸首和珅下手,通过对和珅的处决表明自己整顿吏治的决心,使得忠臣的呼声得以申张,从而更好地为朝廷效劳,也使得昔日那些跟随和珅的官员们由此深刻警醒并终止贪污受贿的罪恶之举。

嘉庆处决和珅之后,吏治之风得到了整顿,嘉庆一朝再也没有出现像和珅那样的巨贪,这与和珅结局的警告作用有着巨大的关系。在《清史稿 仁宗嘉庆本纪》对于嘉庆的评价中,有一句叫做“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史学家对于嘉庆帝做此评价与他铲除和珅、实现整顿吏治有着莫大的联系。


2.防止和珅权大谋反

在乾隆时期,和珅便已位及人臣,乾隆五十一年,和珅任文华殿大学士,仅两年之后,和珅就被封为忠襄伯,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和珅开始在朝廷中大规模铲除异己并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和珅的主要敌人阿桂、福康安由于大清的边患,长年在外统领军务,而朝中敢于与和珅作对的只有王杰、范衷和钱沣,但此三人位卑权轻,所能做到的只是进谏弹劾,并不能对和珅进行实际的牵制与打压。

由于自己的对立面较弱,和珅自己的势力渐渐得到扩展,由他一手培植的势力集团的骨干主要有和琳、李侍尧、福长安、苏凌阿等人,这些人个个掌担任军机要职,国家重大事务他们均可参与。和珅掌握着整个朝廷的政治和军事命脉,在大清帝国中可谓一手遮天,除了皇帝,已经没人能把和珅怎么着了。除了已经掌握乾隆一朝的权柄之外,和珅深谋远虑,他开始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将要即位的嘉亲王。乾隆皇帝还没正式册封嘉亲王为皇太子时,和珅便私下面见嘉亲王,手捧如意进行拥戴,和珅的本意是想让嘉亲王对自己青睐有加,从而使自己在新皇帝手下依然可以光彩专横,但这一举动却成为了嘉庆处决和珅二十大罪状中的第一大罪状。

乾隆当皇帝时,和珅早已经权倾朝野,嘉庆即位后,由于乾隆的余威仍在,也为了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嘉庆皇帝不得不继续擢升和珅,赐其公爵。过度膨胀的和珅已经忘乎所以了,甚至在太监面前笑着说道:“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由此可见他根本没有把嘉庆皇帝放在眼中。这样的人只要存在一天,嘉庆皇帝的位子就会不稳,为了防止和珅权大谋反,嘉庆在乾隆皇帝驾崩后不九便铲除和珅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可以树立君威

尽管嘉亲王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但嘉亲王并不是乾隆的首选继承人,甚至连第二选择都算不上。乾隆皇帝即位后不久,便看中了皇后富察氏所生的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他便手书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密旨的主要内容便是立永琏为皇太子,这一年,永琏仅是个孩童,乾隆对永琏的器重和喜爱程度可见一斑。可是永琏到九岁时便得病而死,乾隆又改立皇七子永琮,永琮尚未即位也病故了,此时乾隆才注意到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

这时的乾隆皇帝只是注意到颙琰,并没有真正打算把皇位传给他。随着乾隆年事渐高,他的一些儿子甚至是孙子相继离世,可供乾隆选择的继承人不多了,这时只有颙琰还算过关,于是乾隆便正式确定他为皇位继承人。可以说,嘉庆王在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活生生地“熬”出来的。


有了上述的经历,嘉庆即位时,大家此时都知道朝廷有两个皇帝,大皇帝是乾隆,而有些大臣把和珅称为二皇帝,并没有把嘉庆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嘉庆皇帝虽然端坐于庙堂之上,但在大臣面前却无半点君威。乾隆皇帝驾崩后,平日隐忍的嘉庆皇帝又怎么会错过自己的出头之日,当他除掉权倾朝野的和珅之后,大臣们便感觉到新君并不是个软柿子,于是也就恭敬了起来,《清实录》对嘉庆皇帝评价道:“垂千百王之模范”,不杀和珅,嘉庆是实现不了这一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