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明明临死前告诫李世民不许杀这个人,李世民为何转身就杀了?

李世民为何转身全杀了?

在李渊临在死之前,他曾告诫李世民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杀害一个人。由此看出这个人在李渊心中有一定的分量,他才会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杀此人。然而李世民明明答应好了他父亲,但是在李渊死后,他就违抗了父命,还是把那人给杀了。那么,李渊让他不要杀害谁呢,而李世明为什么杀了他呢?

李世民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百姓们也比较崇拜他,因为他在位期间当的确实很贤明,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但是李世民也是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的,比如他虽然重用魏征,但是他心里对魏征也是不满的,虽然他能听取魏征的意见,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能一直忍受。后来魏征死去之后,他就让人去把魏征的墓碑捣毁,可见他心里对于魏征还是生气的。

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李渊没有把他立为太子,而是立了他的哥哥,但是当时是他的功劳比较大,也是他陪着李渊打下的天下,所以他就不甘心。于是李世民就策划了一场政变,杀死了他的哥哥,最后他的父亲也选择了禅让。但是因为这件事,别人也给他安了一个弑父杀兄的罪名。

李渊当时的年龄也很大了,然后又加上这件事的发生,所以病倒了。但是在他临死前,他还有个心愿,那就是让李世民不要再杀害他兄弟的后代了。于是他就把李世民叫过来,对他说既然他已经杀死了你的兄弟,那能不能放过他们的孩子,他同意了李渊的请求。结果没想到的是,李渊刚死没多久,李世民就对他兄弟的孩子们下了手,以绝后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李渊死前对李世民谆谆教诲(请求),不是让他别杀一人,而是别杀一群孩子,那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留下的孩子们,也是李渊的孙子。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难以洗脱的污点,虽说他对外宣扬自己不得已。但他杀兄弑弟还是让他在历史上评价很负面。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作为老父亲,自身都难保,很快就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李渊做太上皇几年,李世民因为父亲在世,不好对侄子们下手,但李渊却知道李世民终究不会对孙子们手下留情。政治人物,对政敌从来都是斩草除根。


李渊不放心,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在临死前告诫(祈求)李世民,饶过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们,毕竟都是至亲骨肉。李世民口头答应了。李渊“含笑而逝”。可随后不久,李世民就找各种借口,将他那么侄子们给杀了。

对李世民来说,这并不难理解。毕竟那些孩子每一个都知道父亲死在自己手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怎么可能让自己和自己的儿子置身于敌人的环伺之中。所以杀之而后快最简单了。

不过这件事其实是一件不实之事。因为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第二天,李世民就派人诛杀了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李建成六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五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这些人并没有得到爷爷的庇护,也没活到爷爷李渊死前。

不过,儿子们都死了,女儿们却活着很好。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女儿嫁的不错,李世民对待她们也很好。这些县主郡主们余生算是幸福,却都各个低调。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聊聊历史故事,也有不一样的风采,多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第2个回答  2019-09-17

李渊在临死前曾告诫李世民不要杀这个人,李世民也在李渊去世前答应了这件事,然而为何李渊一去世,李世明就立刻杀了这个人,而他杀的人又是谁?

这就要提到李渊造反的时候的事了。先是李世明怂恿李渊造反,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李世明一定有不小的野心,后来李渊灭掉隋朝,建立唐朝,李渊自己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其实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已经答应过李世民要封他为太子。但是让李世民没有料想到的事是,他自己辛辛苦苦、忙里忙外的帮助李渊打天下,打完之后正要准备接受胜利的果实的时候,却遭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兄弟的算计,最终胜利的战果——太子之位,被李建成偷得。

李建成为太子之后,经常驻在宫内帮助唐高祖处理国家事务,是文官集团的代表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们出征各地,战功赫赫。太子知道他的战功和威望都没有李世明的大,心里就对李世明产生了忌惮,然后和他的弟弟李元吉一起联手排挤、陷害李世民;太子这么做就更加引起李世明阵营里的人的不满,双方一直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建成在唐高祖的偏袒下逐步占了上风,逐渐的控制住了局面。李世明为了挽回败局,最终选择破釜沉舟,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李渊也因为玄武门事变被李世民逼下皇位,成为太上皇。在李渊临死前就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他担心李世明会伤害这两个人的后代,就要李世明不要对他们动手,李世明虽然答应了,但是在李渊死后就动手杀了他们。因为对李世明来说这些人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选择了斩草除根。

第3个回答  2019-09-30

李渊虽然是一个比较出名的皇帝,但是他本人的性格却是非常的胆小、犹犹豫豫,根本不像是一种能够成大事的皇帝,也没有一点皇帝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不仅仅是自己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生性胆小。为什么李世民转身就将他杀了呢?其实最主要就是害怕他们影响自己的地位。

反观李世民却是能够成大事的人,做事干脆利落,从来不会落下把柄给别人。举个例子,就举兵反隋这件事来讲,要李渊的意思就是不行,不敢,不能冒这个险,当时的李世民当下拍板决定,一定要举兵反隋。

所以我认为李世民当时如果不举兵反隋的话,李家估计早就已经被灭门了,所以李家的天下可以认为是李世民一手打出来的。后来的李渊为什么交代不让李世民杀害他们的后代呢?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李渊看透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个比较在乎权利的人,李渊害怕李世民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而杀人,所以也是再三的交代。

后来李世民遭到其他兄弟的陷害,心怀不满,直到李渊将要死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的不愉快,便交代李世民一定不要伤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李世民直接答应,但是转头等李渊死了之后接着就将这两个有可能影响到自己地位的人灭杀了。

第4个回答  2019-09-17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许多皇帝都留下了伟大的成就,被称为千古明君。然而,还有更多无能的人,例如商朝末代皇帝商纣王和隋朝皇帝杨迪杨光。李渊此时仍是他的大臣之一。按理说,李渊优柔寡断,没有什么野心。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所以李世民要杀是因为他想保住自己的位置。

隋炀帝应该对李渊非常放心才对。然而,杨广生的多疑本性并没有打消他对李渊的疑虑。李渊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假装生病,躲过了一劫。李渊没有野心,但他的儿子李世民不同。他一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爪牙。所以他敦促李渊造反。最终李渊摧毁了隋朝,建立了唐朝。他自己继承了皇帝的王位。事实上,李渊在晋阳起兵时就已经答应李世民要立他为太子。

但是让李世民没想到的事,自己辛辛苦苦打下天下,正准备接受战果时,却遭到了李建成跟李元吉两兄弟的算计,最终胜利的果实被李建成窃取,李世民坐上了太子的宝座。这也是导致后来玄武门之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李建和李元吉的死亡。由于这一事件,李渊被李世民逼下台,被迫成为了太上皇。

李渊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是也没说什么。不过在李渊临死前,却想起李建成跟李元吉的后代。他担心李世民会伤害这两个兄弟的后代,于是便叮嘱李世民,让他不要伤害自己的子孙。李世民当然是满口答应,但是在李渊死后,李世民却将两个人的后代全部给杀光。因为对李世民来说,他们的子孙可能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只能选择灭绝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