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审美价值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先生如是解释悲剧。
其实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大家小时候都应该看过动画片
《神厨小福贵》吧。这个动画片讲的是晚清时期有个叫小福贵的小厨子,励志拿到十八把金厨具去救被关在牢中的爷爷。也许大家在回忆起这部动画片的时候,想到的都会是小福贵在做菜时的各种有趣的情节,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很少人真正的看到结局,其实这部动画片的结局就是国产动画少有的悲剧。小福贵在拿到十八把金厨具之后,他的爷爷早已经死在牢中,他最好的朋友小飞蝶离开了他,善良的老太医也因为救他而死。而剧中一直对小福贵使坏的
小李子,其实被K大人利用了。他以为在帮K大人做尽坏事后,能见到他的生父生母。但是K大人只是在欺骗他,他的生父生母在他被抱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饿死了。其中还有豆芽菜,也就是
光绪皇帝被慈禧关在了
瀛台,度过他人生最后的旅途。而我们的主角小福贵则独身一人离开皇宫浪迹天涯。
如果你认真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种套路似曾相识,这部动画片的文学顾问是
余华,而余华有一部小说,叫
《活着》,主人公也叫福贵。
《活着》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福贵的少爷,由于赌博,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也不断经受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最后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本书内容非常凄惨,惨到我看后久久不能释怀,而我看完《神厨小福贵》后,也是难受了很久。
那么,这些让人伤心欲绝甚至抑郁的悲剧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呢?把世界上最丑陋的东西展示给人们,把人们的主观意愿扼杀于襁褓,不是在打击那些处于同等境遇下的人吗?这不是有悖于我们所倡导的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吗?
但其实并不是。人在审美中,通常伴随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当审美对象的经历,命运等与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的主观愿望不一致时,审美主体会产生一种近乎于沮丧的东西,此时悲剧便产生了。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以后才会显得珍贵,只有在遭受不幸的摧残,践踏,蹂躏后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和珍惜。悲剧正是从这层意义出发,通过丑与美的矛盾冲突,激起人们心中的不平、愤怒,并进一步激起人们的深刻思考,从而指导人们的现实行动。例如我们熟悉的
《红楼梦》,从古至今,红学研究者不计其数,《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美学意义,也就是其悲剧意义。《红楼梦》是
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曹雪芹自己的家族近百年的盛衰悲剧和自己在悲惨人生际遇中的切身感受,很难设想会有《红楼梦》的诞生。其次,红楼梦中有太多悖于人们主观愿望的情节,如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黛玉之死,贾府的衰落,这些情节让人们产生怜悯、失落,同时也能促发人们去思考悲剧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悲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