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如题所述

自从参加了工作,我发现往往都是能“拿主意”解决问题的人往往会比埋头苦干、死用功的人挣的钱多,并且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独立思考能力”已成为学校视为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 让孩子学会下棋。下棋可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在对局中判糨先走哪个再走哪个?哪一方占优,自己这一方有没有危险等等,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判断,在这期间正好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又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2、父母在遇到孩子问问题时,可以先反问一句。“你觉得它是什么感受呢?”“你觉得是乌龟跑得快,还是兔子跑的快呢?”这样反问式的句子能够催发孩子思考的能力。

3、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当家长讲故事讲了开头和过程,可以先让孩子想象一下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并且问问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并且鼓励孩子给出多个故事结局,最后再告诉孩子故事的真实结局。

4、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学会动脑。小孩子在刚开始做家务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一定不要插手,让孩子在一次次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块都锻炼了。

5、接受孩子的标新立异。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允许孩子有新奇的想法,只有敢想,才会去付出实际行动。连想都不敢想的话,你会去尝试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四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4.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钟面,感受时针与分针。利用儿童爱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如: 8时电子表会怎样显示?照着拨出黑板上的时刻3时,自己独立拨出6时,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等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创设参与与交流的空间,促学生主动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一起观察钟面,在组内交流认时刻、拨时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动发挥。
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对于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会越发的重要,因为学习越往上就越不需要死记硬背。这种能力不是到时候就自然具备的,需要家长从小引导,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独立做事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机遇,也比其他人善于抓住机遇,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越容易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从小就放手让孩子去做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情景,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采购晚上食物,当孩子选择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说出选择的理由,不论孩子选任何的食材,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理由。同样家长可以适当的询问为什么不选择别的食物,比如中午已经吃过了,或者同样的食物,爸爸做的没有妈妈好吃,等妈妈在家做菜的时候再选等。这些都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好场所。当然有的孩子会有选择困难症,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引导、帮助孩子去分析利弊,但是最终的决定仍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2.让孩子学会下棋

棋类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好的一个工具,下棋需要自己下,别人无法帮上忙,如何走下一步,需要自己去判断和决策。不学下棋会需要较多的时间,话费也大,很多家庭可能没有条件让孩子去学下棋。那么我们不妨就给孩子选择一些编程玩具。

3.儿童编程玩具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孩子的娱乐项目已经今非昔比,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充斥着孩子的生活中。这些科技产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家长想要完全阻隔这些是不可能的,对于孩子来说今后在社会上竞争就一定需要熟练掌握这些产品的使用方法。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以我们今天的话题,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来说,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儿童编程游戏或者玩具帮助孩子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学儿童编程好处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编出来,想不动脑子都不行。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时刻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犯错,有时候孩子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候主要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我们不需要立刻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体会了解。这样在下一次再次做出判断时,他会拥有一个记忆深刻的参考。他的思考才会逐渐变得更为全面,做出的判断才会越来越正确。
第3个回答  2020-11-20
一、培养独立性

1、首先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

人是独立的个体,自打来到人间,就需要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独立吃饭,独立睡觉,独立行走,独立求学,独立面对很多困难……先是物质层面的独立,再是精神层面的独立,有前者才有后者,二者是递进关系。

卢梭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陈寅恪先生也曾写过“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

一个人总是依附于父母成长,那他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独立地开展生活。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习惯了依靠别人,失去思考,能力就会退化,很难想像一个“妈宝男”能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所以,从孩子学步期开始,当他跌倒了,不要急着把他抱起来,而是给他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关于这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绝对);当换完尿布,不要着急帮他收拾一切,让他自己把尿布丢到垃圾桶;当他想要你手里的勺子,自己舀饭吃,把勺子给他,教他自己来。

2、家长要学会退出,不过多干涉。

纪伯伦曾说:“我们的孩子,都不是我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我们而来,却不是从我们而来。[1]”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父母没有不操心的。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延续,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有的父母则是疼爱孩子,急于帮助孩子,想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来教孩子规避人生的弯路。

于是,父母的殷殷期望渐渐演变为对孩子的控制,企图接管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安排他的终身。

可是,我们也许能为孩子做很多事,却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要自己去面对他的人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

父母对儿女真正的爱,应该是在恰当的阶段,从孩子的人生中退出适当的距离。放手不是不管,而是从孩子的身边抽离出来,只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关心,在他辨不清方向的时候给他及时的匡扶。

少一些干涉与打断,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去探索与想象。
第4个回答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