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焦虑家长的名言

如题所述

1、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不满意;生命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不顺心;所以,有些事,可以认真,但不要较真,心若轻松,路才顺当。

2、永远不要为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忧虑。已经发生既成事实忧虑也于事无补,未发生的凭主观臆测,无法推断事情的走向,徒增烦恼而已。

心语美文集

3、有时候我喜欢孤独,因为孤独的时候只需要专心注意自己的感受就行了。

4、人往往经历过不幸福,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就好比遇见过错的人,才知道谁是对的人。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总觉得过去太美好,而现在太糟糕,将来又太飘渺。

5、一个空瓶子,你向里面倒水,里面就装着水;你向里面倒垃圾,里面就装着垃圾。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人就是一只空瓶子,你向瓶子里面倒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什么。

心语美文集

6、人生路不好走,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让步时需让步。只有受得住委屈,才成得了大器;只有经得住考验,才赢得了尊严。

7、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有时候,选择快乐,更需要勇气。

8、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不只是因为这个城市美丽,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里有我深爱的那个人。每次都很庆幸,我能和你在这同一片天空下看日出日落。时光,匆匆,容颜,已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这个时代大多数父母的焦虑,和三个思维误区有关:

通过努力,孩子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可以百分百付出

育儿会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

而事实远非如此:

“育儿和人生一样,明明是个非线性问题。很多人却硬是用线性思维去解决,各种矛盾由此产生...”

如何应对这个“非线性问题“?

敬畏成长规律,敬畏孩子天性和意愿,谦卑地做一个观察者,满怀喜悦地帮助孩子自主成长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焦虑来自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既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性,又让人们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充满焦虑。

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是你无法决定的。

一、让孩子做到他自己的最好,
这话听上去正确,实际根本不可能!

做21世纪的父母并不容易,这个时代,有一种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几乎取得了统治地位,那就是——自我,为人父母者也很自然地把发挥孩子的潜 力作为育儿目标之一。

有朋友和我说:“我是很反对和别人家孩子比的,只要孩子做到他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我就满意了。”

我问她:“怎样才算做到他自己的最好呢?”

她说:“比如说他明明可以有100分的潜力,那他能发挥100分就好,别人家孩子有120分,那是别人的孩子,咱们不和他们比,但他得做到他自己的最好。”

听上去非常正确,对吧?但是,这根本做不到。

潜力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一个孩子可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力。

比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学的是数学,他的数学成绩曾经是该校的记录,但他后来却成为语言学家,那他在数学方面的潜力岂不是被浪费了吗?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再比如美国著名歌星:Lady Gaga,曾经入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的超常少年项目,这个项目专门搜罗学习成绩优异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最后都在学术和科技方面出类拔萃,比如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等。

这说明Lady Gaga在科学方面也很有潜力,可她最后却进入了娱乐界,她的科学潜力岂不是被浪费了。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Lady Gaga 学生时代和明星时代

你的孩子也许不会像赵元任、Lady Gaga那么典型,但是,他毫无疑问也是有多种潜力的。可是,孩子的这么多种潜力,最终能发挥的,只能是几种,其他潜力注定被浪费——而且也应该被浪费,不然他可能最后什么潜力都无法充分发挥。

就像你前面摆着一条鱼和一只熊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当然,你可以说:好吧,那我就选一种潜力,我觉得孩子在数学上很有天赋,我要他100%发挥出来。

听上去很正确,其实,也无法做到。

一个人的成就是由他的天赋、努力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其中父母的因素只是环境因素的一小部分,社会风气(万民追捧陈景润还是读书无用论,)、老师(小学到研究生,可能还包括培训班)、同学(比如美国很多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会被排挤甚至欺凌)。运气或者说机会(这样很重要),都会对他所能取得的成就有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加塔.卡姆斯基,十三四岁时就连续两次获得前苏联20岁一下组全国冠军。然后他移民美国,20岁时成为全美冠军,而且获得了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大师称号。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这些成绩都是在他父亲的精心打造下取得的。他父亲曾说:“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样的,加塔只是一个普通人。”言下之意,是他培养方法使儿子的潜力完全甚至超常发挥了。

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孩子每天花十几个小时下国际象棋,既不上学,也不和其他孩子玩。卡姆斯基几乎没有人际交往能力。更糟糕的是,他的心理发展存在问题,不知如何面对挫折。连续两次冲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失败后,他灰心丧气,退出了棋坛。

我们大家的情况不会像卡姆斯基这么极端,但是潜力这个概念,既能鼓舞你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也容易让你掉进其中一个可能性的坑里。

想当然:根据天赋,孩子有一个预定的“完全实现潜力”的模样,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向这个方向努力。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实际情况:孩子的未来有无穷多可能性,没有哪一种是命中注定的精彩,如下图所示,各种人生各有精彩之处,但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方向都圆满。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孩子能在某一项上做到付出20%,然后收获80%的效果,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80/20原则是说,你付出20%的努力,可以在一件事上取得80%的成就。但如果你要再攻克剩下的20%,你就要再付出80%的努力。

这并不是一条科学定律,而只是人们对于生活经验的粗略总结,可以说是效用曲线通俗而武断的版本。如下图所示,当你刚开始在某个领域投入时,投入产出比是很高的,但越往后越难。

北大教授:做不焦虑的父母,培养自主的孩子
认清这个现实吧,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是你无法决定的。

二、 “我愿意为孩子做出100%的付出”
这是无法实现的天下父母坑!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多维度的,你在这方面付出了,必然会减少其他方面的付出。

你为孩子努力赚钱,就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而父母的陪伴,比给孩子富足的经济条件更重要。你又能赚钱又有时间陪孩子,那会不会忽略了伴侣?夫妻关系和谐,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啊。父母要为孩子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你能在每一项上做到付出20%,然后收获80%,就已经是奇迹了。

第二,即使在某一维度上,你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做到了100%。

比如赚钱,你为孩子赚了上培训班的钱就够了吗?为什么不送他出国留学?你给他凑齐了婚房首付就行了吗?为什么不把车也买了?

第三,你的付出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很多父母只顾沉溺于“我在付出”的快感,而没有考虑因此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担。你可能会说“我不要求任何回报”。但孩子知道,你其实是要求他达到你的期望。而你的期望,往往不是孩子的期望。

我有一个朋友,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曾向她诉苦:我现在就像逆水行舟,一个人应付学习已经很吃力了,我爸我妈又从岸上扑通扑通地跳到船上来,说是要帮我划船,可他们一上来这船就翻了。

第四,这样的父母会为孩子树立一个错误的榜样——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这样孩子会有过多的应得感(entitlement,——“我是孩子,我有理,大家都应该为我付出”。孩子长大后既不知孝敬父母,也不知回报社会,一心想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代“孩奴”。

我坚信,身教大于言传。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对孩子说什么话更重要。

所以,如果你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对他的影响,很可能抵消你苦心营造的其他所有“优势”。

你自己没有活出精彩的人生,孩子更不可能从你身上学会如何生活,最后只不过成为又一个精致的婚前利己、婚后利孩主义者,这值得吗?

归根到底,应该育儿育己,而不是育己育儿。

育儿育己:我生养孩子,是因为通过这个过程,我自己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育己育儿:有些父母把自己变得更好,只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努力奋斗,幸苦赚钱,只是为了孩子一个高起点;我挑选配偶,不是为了与他共度美好的一生,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基因。

有了下面这些观念,焦虑自然是滚滚而来!

焦虑来源1

对孩子好的,我就去做!

我认识一位家长和我说:“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要想一想,对孩子有利吗?只要是对孩子好的,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去做!”

她这种执着真吓我一跳,简直媲美宗教狂热,也许可以称为“拜孩教”。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孩子的未来服务中去,反而给孩子帮了倒忙。

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聪明养育,用智慧判断比被焦虑驱动要好,看到一样东西对孩子好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只能说明你过度焦虑孩子的未来,对孩子太没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焦虑来源2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如果你一切为了孩子,那自然就会为了孩子的一切,要为孩子100%付出的父母,经常也是要孩子实现100%的潜力的父母。正如面说的,这是不可能的。同时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来源3

无限责任公司式父母

如果你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那么你当然也就要为孩子的所有事情负责。

“孩子数学没考好?那一定是因为我抓的不够紧”,“孩子内向、羞涩?那一定是因为我育儿方法有问题。”“孩子没能入选足球队,哎呀,怪我没给他报足球班”......

这种“孩子出了什么问题都是因为我”的想法,和“孩子取得什么成功都是因为我”一样,也太自恋了吧?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倾向于对孩子的问题做出过度反应,因为他不相信孩子或者环境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一切都得靠他这个的“救世主”。

焦虑来源4

不能让孩子走弯路

这种父母认为,孩子的发展只有一条最佳路线,任何对这条路线的偏离,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天赋。

其实担心孩子走了弯路,被别的孩子甩下了,这样的想法,除了给自己带来焦虑外,对于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焦虑来源5

别人家的父母

这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

“有你这样当爸爸的吗?你看人家小红的爸爸,你在看看小明的爸爸,你呢?一天只有一小时,你知不知道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啊?!”

其实,父亲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天一小时,如果是高质量的陪伴,那也不错了。

焦虑来源6

我不能给孩子带来祸害

我的看法是,没有关系,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带来些祸害的。因为你是人啊,是人就会犯错误,有些是无心之错。比如给孩子穿错衣服了。或者忘了给孩子带午饭。

还有些是有心之错,比如你在单位受气,回家看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就大发雷霆,打骂一顿。

没关系,只要你不是经常犯这些错误,偶尔犯一两次并无大碍。正如前文说的,完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同样,完美的父母也是不存在的。

关键是不要走极端。一方面要给孩子条件的爱,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育儿科学,减少对孩子的祸害。另一方面,不要有“做完没的父母”这种妄念,不要奢望对孩子一点儿祸害都没有。

美国有一项针对初中生的调查,发现有60%的孩子认为自己父母很好,而他们的父母有多少认为自己是很好的父母呢?

只有36%,也就是说,至少有24%的父母,自己觉得不是好父母,但孩子觉得很满意。

父母总觉得“我一定要做到这个,达到那个。才能算合格的父母”,但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多,你给他无条件的爱,给他一定的自主,也给他一定的规范。就是好父母了。

做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有智慧、有原则的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父母。

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父母,而是正常父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