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宋江被招安,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23

现在能看到的《水浒传》,没有讲到宋江招安的事情,只是写了宋江以及梁山好汉以“替天行道”为纲领,暂居水泊,等候朝廷招安。而宋江主动接受朝廷招安,则是续书《征四寇》的故事。正史、野史,以及一些叙事纪实性文学作品虽然也有宋江起义的故事,但宋江等人的结局如何,则语焉不详,是否招安,以怎样的方式招安,更是难以考证。

虽然如此,但也不是一点线索都没有,考查诸多版本的宋江事迹,还是能够大致了解到关于宋江招安与否,是主动招安还是被动招安的一些历史陈迹。从这些历史陈迹中,或可一窥历史阵容。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故事

研读《水浒传》,不可不了解《大宋宣和遗事》,施耐庵创作这部巨著,主要蓝本就是这部笔记野史。在这部著作的“元集”、“亨集”中,都提到了宋江起义,大致故事与《水浒传》比较接近。

此书从著名奸臣朱勔鼓动宋徽宗大兴花石纲事,引出梁山好汉的故事。杨志、卢进义、孙立、林冲、王雄、徐宁、李应、关胜、穆横、花荣、张青等押运花石纲的指使,因为义气救了杀了人的杨志,上了太行山落草为寇。后来,被宋江齐聚到梁山泺(泊)聚义。

宋江的故事与《水浒传》很接近,也是在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通风报信时出场的。晁盖绰号“铁天王”,伙同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七人劫取了生辰纲,在宋江的帮助下,这几人率先上了梁山。晁盖落草后,派刘唐前往郓城县,以金银相谢宋江。宋江不合把金银交给了阎婆惜,从而泄露了私通梁山草寇的机密。宋江一时忿起,杀了阎婆惜和奸夫吴伟,径直上了梁山。

逃亡过程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庙得到一部天书,上面写着三十六人的姓名。宋江上山时,晁盖已经去世了。于是,宋江按照天书上的名单,聚齐了三十六人。这大概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间的事情。

此后,宋江四处出击,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朝廷先后派呼延绰、李横佂剿,均战败而投降宋江。最后一个入伙的,则是僧人鲁智深。

宋江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宣谕招降。世代将门之后张叔夜奉谕,招降了宋江,并封他为武功大夫。然后,宋江因为收剿方腊有功,被封为节度使。

这是《大宋宣和遗事》所记载的宋江故事,故事的结局还算比较完满。宋江是被张叔夜招降的,既不是主动招安,也不是因为被张叔夜打败而被动接受了招安。


《宋史·张叔夜传》的宋江结局

据记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离开梁山泊,以流寇的形式四处出击的梁山好汉抵达海州(今连云港海州区)。张叔夜招募三千勇士,伏击宋江。宋江弃州登岸后,张叔夜遣人烧毁舟船,断了梁山好汉退路。然后,擒获了宋江的副将,迫使宋江率领全伙投降。

写到这里,便没了下文。金圣叹大概据此在卢俊义的恶梦中,增加了张叔夜将梁山好汉全部斩首。那么,梁山好汉是不是被当场斩首了呢?

北宋名臣,靖康之难中被俘而坚贞不屈的李若水,在张叔夜收剿宋江之后,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这首诗中有一句“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说明宋江在战败之后,得到赦免诏书,接受了朝廷招安。这种招安方式,与《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略有不同,中间多了一场战斗。但是,结果却是相差不多,宋江并没有被斩首,而是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被封了官爵。


《宋史·徽宗本纪》的宋江招安

与《宋史·张叔夜传》一样,这是正儿八经的正史,其中,关于宋江的事情,也基本一致。《徽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兵犯海州,宋徽宗下诏命张叔夜“招降之”。这也能证明,宋江等梁山好汉是被招降的,而并没有被剿灭。至于是否经历了一场战斗,《徽宗本纪》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从两段传记中可以互相印证的情况分析,《张叔夜传》所记载的“擒其副将,江乃降”应当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宋江因为被张叔夜打败而投降,然后接受了朝廷招安。

《东都事略》中宋江也是被招降

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王称所撰《东都事略·徽宗纪》这样记载宋江的事情:“宣和三年(1121年)……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其他文献记载,宋江是宣和三年二月被张叔夜招降的,而方腊则是在这一年的一月就被擒了,宋江征讨方腊的历史就不可肯能存在。而《东都事略》则把方腊被擒推后了三个月,把宋江就擒也推后了三个月,这几为宋江随朝廷佂剿方腊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但是,其他记载却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宋江参与了对方腊的作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末元初人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记》引用《东都事略·中书侍郎侯蒙传》,说“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这里也说的是赦免宋江而招降之,同时,还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就是让宋江将功折罪,以贼击贼,平定东南之乱。


宋江到底招安了没有

《东都事略》的记载与其他正史出现矛盾,有观点认为,其原因是宋江招安后,参与了佂剿方腊的战争。在平定东南之乱后的一个月,又重新扯旗起义。然后,被宋将折可存剿灭。这件事情在《东都事略》中也讲得很清楚,但却没有提到折可存其人,只是说童贯率领部下辛兴宗擒获方腊,然后,回兵拿下了宋江。

《宋史·杨震传》说,在镇压方腊起义军的战役当中,宋将折可存所剿灭的是起义军的别部吕师囊的一支。折可存墓志则记载,得胜班师回京后,宋徽宗又下诏命他征讨方腊,一个月后,宋江就擒。

从《东都事略》和折可存墓志可知,宋江并没有被张叔夜招降,也没有受到朝廷招安,而是被折可存收剿了。

我认为,《东都事略》与折可存墓志的记载比较可靠,因为这两个史料距离宋江起义时间最近,尤其是折可存,他的墓志是很难造假的。

折可存死于靖康元年,离宋江就擒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记载应当比较准确。王偁则生活在南宋时期,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曾任吏部郎中,其父在宋高宗绍兴年间任实录修撰官,已经做了北宋历史的一些资料收集及长编草稿的工作。王偁继承父志,完成了《东都事略》。


而《宋史》是元代脱脱于公元1244年编纂完成的,距离宋江被擒已经过去了223年。《宋史》评价颇低,因为史料严重缺失,诸如折可存这样的名将都没有立传(高俅也没有立传),其可信度并不高。宋江起义的事情虽然记载得大体上与《东都事略》、折可存墓志有近似之处,但时间上却不甚清晰。所以,我认为,宋江被折可存擒获的可信度要大于宋史的记载。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折可存是张叔夜的部下,说张叔夜擒宋江也没错。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中可以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所以,即便是折可存擒了宋江,梁山好汉最终也是被招安了。至于是否参与征讨方腊,不在本题范围之内,此处不做深入探讨。

《水浒传》印证宋江却是招安了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还是比较严谨的,既取材于野史,又参照了诸如《东都事略》之类的官方记载,写宋江招安,大概也不会太离谱。

从“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回中,能够探知宋江最终是被招安了。而且,招安之后还“重登紫府”被封了官爵。但是,宋江的结局非常不好,是死于“二龙戏珠”之难。


宋江在受了三卷天书后,被两个青衣女童推下了桥,桥下有一个池子,宋江看到池子中有两条龙在戏耍宝珠。这是暗喻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国难当头时,先是互相甩锅,谁都不愿意当皇帝担当国家大任。然后,又相互绞杀,与宋徽宗一同南渡,试图到镇江复辟的童贯、蔡攸兄弟等均被宋钦宗追斩。宋江被推到池中,也就是宋江被裹挟到这件耻辱性的帝争之中,最终可能没能逃过宋钦宗的屠刀。

征讨方腊的主将是童贯,折可存就打有可能在这场镇压战争中听从童贯的指挥。而收剿宋江后,折可存招降了梁山人马,这支人马最终又划归了童贯。

当时,北宋私家武装勃然兴起,童贯拥有数万“胜捷军”,收编宋江为己所用,并不足为奇。当然,这也仅是综合相关记载得出的推断,尚需进一步考证。

总而言之,无论宋江以怎样的方式接受了招安,都是梁山好汉们的终局。这场民变如此收场,也足以令喜爱《水浒传》喜爱梁山好汉的读者们扼腕而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