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如题所述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礼制度以三年为限,至今有的地区农村仍然保持着这一习俗,如家中有了丧事,三年内不贴喜联、不举办喜庆活动等;三年之内,对去世的老人,每年到祭日都要去祭奠,三年后才真正除孝,一切恢复正常。这一礼制是好是坏,历史上多有争议,也多有修改,但时至今日,仍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时代延续下来,这不能不说,中华民族重礼仪遵   孝道、讲亲情的伟大仁爱胸怀源远流长。

古代父母逝世后,子女要守孝三年,这是长久以来的规定,从孔子开始,就极力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嘛,你连父母都不孝顺,也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其他的事了,在古代当官,如果家中父母逝世,作为儿子不立马请假回乡,是会遭到弹劾的,除非正在外出征战,但是回来之后还是要守孝,这种制度连皇帝都不能幸免。

在这三年之间,不能婚嫁,不能参加宴会等任何喜庆之事,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能与朋友之间来往,夫妻之间不能同房,也不能生孩子,如果非要嫁娶,只能在逝世日期百日之内完成,在亲人下葬之后的三天之内,每天都得上坟送饭,有的甚至晚上都还要守在坟墓旁边,每隔七天在家里为亲人摆一桌饭,俗称“叫饭”,总计五七三十五天,俗称“五七”。过年时,守孝之人不能给人家去拜年。

孔子认为,守孝三年是人最起码的准则,任何人在亲人去世的时候心里都是背痛的,如果在亲人去世之后,你还大吃大喝,山珍海味,衣裳华丽,将会使你内心不安。

至于为什么要守孝三年,有好几个说法,有一种是当你父母把你生下来之后,还要把你抱两年才能放下来,自己走路,加上怀胎一年,就是三年,子女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守孝三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古人对长辈死亡三年守孝,实际上是躲避灾难的三年,古人认为父母是天是地,人要无了天地,灾难就会来邻!是不能走亲访友的!所以常常是关着门的,如果有人寻找,都以守孝去,不在家而拒绝来人!
第2个回答  2020-12-12
因为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尤其是古代没有牛奶的时代要三年才能单独走路,离开父母怀抱,所以这三年很重要,父母走后三年我们也要给父母守孝。
第3个回答  2020-12-12
孩子从出生起直到三年后,也就是三岁上,才能不再用父母一直抱在怀里看护;所以父母去世守三年的丧期,是天下人通用的,都应该遵守的丧期。
第4个回答  2021-01-10
一个小孩子出生,被父母抱在怀里抚养长大,三岁之后父母渐渐才不会把孩子抱在怀里,父母去世后,作为抱自己三年的回报,子女也应该守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