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教育如何拿捏尺度?

如题所述

惩戒教育的尺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拿捏。以下是一些拿捏尺度的原则和建议:

1. 合法合规:惩戒教育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使用任何非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惩戒方法和手段应当符合教育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2. 公正公平:惩戒应当公正公平地进行,不偏袒任何一方。要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和背景等因素来决定采取何种惩戒措施。

3. 尊重尊严:惩戒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权,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度羞辱或伤害。教师要注重言辞和行为的尺度,不使用侮辱、恶言或暴力等不当手段。

4. 警示与教育:惩戒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学到教训。惩戒应当以教育为主要目的,而非仅仅折磨或惩罚学生。

5. 适度适量:惩戒应当适度适量,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松。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学生的特点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拿捏。

6. 意识到后果:惩戒教育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措施应当与错误行为有关联,并且让学生理解后果,以便改正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惩戒教育只是一种手段,不能过度依赖,应当与其他积极的教育方法相结合,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行使教育学生的权力。教育惩戒权的安全有效行使既可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对实施惩戒的学校及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保护。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一些教师认为困扰教师多年的教育惩戒难题有了依据和具体实施措施,终于获得了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尚方宝剑”,可以放开手脚对违纪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了。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背景案件简介】近日,广东高院公布一则关于行使教育惩戒权不当引发的侵权案例:2019年11月,某学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张某,在未经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公开批评学生方某早恋,并拍桌子大声责骂方某“不想读就滚”等,之后违规给方某停课超过一周。方某因长时间停课担心跟不上以及害怕被同学嘲笑,企图在家中自杀,后方某被诊断为“抑郁状态”。最终法院认定:教师的行为属行使教育惩戒权不当,构成侵权行为,故判决某学校书面向方某赔礼道歉,赔偿医疗费、心理咨询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5万元。(来源于网络)
一、划定红线明确尺度,教育惩戒不是体罚
1、教育惩戒规则明确了一些责罚方式的合法合理性,具体包括:批评权,隔离权,没收权,警告权,留校权,剥夺权等,视情况让家长对犯错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视错误严重情况给予犯错误学生处分,并真实、客观记入档案;如果学生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的还可给予学生停学甚至“责令休学”的处理。但一定不得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权(体罚)和人格权(变相体罚)。
2、明确适当的惩戒,关键在于“度”的掌握。体罚是以故意施加疼痛来逼迫其改正错误,自然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伤害,所以禁止适用。然而,既然是惩戒,一定要让对象感到“不适”,否则就不会有效,所以,教育惩戒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了,要合理使用、慎用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主要是对学生起警示作用,让学生知道违反校纪校规会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惩戒,使学生心存畏惧,不敢肆意妄为。
二、教育惩戒权的执行难度大,惩戒的边界极易模糊
1、实践中会存在对法规的“自我解读”现象:某种出于教育目的的惩戒,在家长和学生看来或许就是变相体罚,甚至被认为是侮辱人格;而教师或许会认为这是批评教育权的范畴,加之教育惩戒给学生带来生理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不适感”,很难明确界定惩戒措施是否适度与合理。不同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是家长学校之间的观念分歧。
2、虽有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但是惩戒与体罚的边界依然模糊,权利行使过程缺乏具体细则。特别是不同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环境情况都不尽相同,惩戒权使用的方式和强度的选择尤为困难,面对着极为特殊的群体,现实永远比设想复杂,即便有了具体的惩戒细则,也不见得就能囊括所有的事情。使得教育惩戒在实施中存在巨大难度。
三、实施惩戒须守住法律边界
1、必须守住法律边界,合法实施惩戒。因教育惩戒不当所引发的问题时有发生,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侵犯学生人格尊严、侵害学生基本权利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但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也会因行为越界受到法律的追责。事实上,实施惩戒的教师受到处罚并非因为其行使了惩戒权,而是因为其行使的是错误的惩戒权。法律保护合法惩戒,不保护非法惩戒。上述案例中行使教育惩戒权不当,究其原因,在于未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就擅用批评权、剥夺权,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缺乏法律意识的体现。
2、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惩戒权,教师没有法外行使裁量权的自由。教师实施弹性惩戒的原则,可以根据学生过错的性质、程度,在法律的框架下结合其认错、悔错的态度给予相应的惩戒。
第2个回答  2023-08-03
误区:常态化

首先打骂孩子常态化肯定是不对的,好比在一块木板上钉钉子,打骂一次就相当于多了一个钉子。即使后续父母想通了,想把钉子从模板上取下来,木板上楼下的钉子洞也是不可逆了。你打骂一次孩子,就好比在你们亲密关系上挖一次坑,打骂得越多,坑就挖得越深,直到变成万丈深渊。在亲密关系上,挖坑容易填坑难,父母对孩子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都有可能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久久不能忘怀,时时回想起来。

方法:惩戒&说理

那么如果小孩子实在调皮并且有恶习的是否可以适当采用?我认为采用棍棒的要义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棍棒不单单是让他屈服,而更多是爱的表现。

比如一个5岁的明明总是在生气的时候摔自己心爱的东西,妈妈之前教育了他很多次。一次因为爸爸没有及时回家,大发雷霆摔了爸爸买给他的玩具,这次妈妈动手打了他,事后孩子屈服停止了他的行为但是很委屈。

然后,妈妈把他抱在怀里。

妈妈问:跟爸爸生气摔了自己最爱的东西是不是就开心了?

他回答不是;

妈妈就问不开心为什么还摔呢?

他沉默:

妈妈又问,你跟爸爸生气,你觉得是自己不对还是爸爸不对?

他说是爸爸错了。

妈妈说:“你看,既然是爸爸错了,我们应该惩罚爸爸,对不对?可以是却摔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是不是在拿爸爸的错误惩罚自己?”

他点了点头。

妈妈又问:“现在可明白妈妈为什么打你了?”

他沉默。

妈妈说:“妈妈这样是希望你记住,希望你以后跟别人生气时不要再摔自己最爱的东西,谁犯错误就要惩罚谁,永远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知道了吗?”

明明默然的点点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过。

结语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讲求策略,把握时机,追求最好的教育成效,不能为逞一时口快,泄一刻愤怒,而采取极端行为,遗憾终身。
第3个回答  2023-08-03
1.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沟通。2.有惩就有奖,不能一味的去否定,一般采用鼓励法帮助成长。鼓励法:当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从客观分析问题,分析利与弊,如果利大于弊可以适当奖励;如果弊大于利那可以适当的做个模范,告知一下如何做稍微好一些。3.惩戒有度:以“能骂少打,能鼓励少骂”去做,成长会更快。(因人而异,有些可能是需要压力才会有动力)4.基本上不要做体罚这样会扭曲人性。5.因为有个误区是“严师出高徒”那种并不是说每次都只是上压力,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住这个压力,因为这只是个别案例。6.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鼓励的,因为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有抗压的能力。以上全是个人角度分析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23-08-03
惩戒教育应该以品德素质教育为指导,既要把握纪律的实施,又要注重正面教育,避免以惩罚替代教育,应该把握“先说原因、先明节操、先做示范”的原则,避免出现暴力教育的情形。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