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地面为什么会起砂

如题所述

摘要:水泥地面起砂是工程质量通病,前期可能是大家看到的起砂,如果不处理,后期就可能开裂,然后就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等问题。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大都是由于选择材料或者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路面一旦出现起皮起砂的现象就应当及时的处理,要不然,路面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糟。如果水泥地面起砂面积较多但是不是很严重,建议使用专业的地面处理剂,施工简单,效果明显。如果是大面积起砂且非常严重,建议翻修处理。水泥地面起砂原因
1、水泥地面质量的问题
冒牌水泥或过期受潮的水泥中,有效成分偏少,直接造成水泥地面的强度不够,出现起砂现象,买水泥时应注意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不能图便宜,否则,地面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2、水泥用量较少
水泥用量过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些施工队伍,为了节省成本,图便宜,会有意的降低水泥的产量,直接造成水灰比的过大,造成水泥地面的强度差,正确的水泥砂浆混凝土配比是,水泥,比沙子比石子,1:2:3。
3、水灰比太大了
浇水泥砂浆时加水过多,也是造成硬化后的砂浆,内部空隙率过大,进而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用水量应在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加或不加。
4、后期的养护不当
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要在水泥地面的表面压光后,24小时开始湿养护,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七天,夏天可以提前开始实施养护,混凝土的正常养护周期为28天。
5、冬季施工温度较低
冬季施工时,周围的温度低于五度是不能进行施工的,或者进行严格的保温防冻措施。否则水泥地面容易受冻,内部的化学反应变化,造成表面的强度受损。如果你的水泥地面开始出现以上的原因,造成了地面表面没有强度、开裂、起皮,可以使用水泥地面硬化剂,进行硬化处理。水泥地面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水泥地面的表面硬度,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6、洒水养护过早或不及时
因为过早的洒水养护或者是,室外施工被雨淋了,则会造成表面的水灰比过大而影响表面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地面的起灰起砂。但是洒水养护不及时,或者是你的养护时间过短,室外的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都会造成水泥内部水分的不充分反应,也会影响水泥地面强度,所以在露天地面施工时,在表面进入初凝时,最好覆盖草席或者是塑料布进行养护,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水泥地面起砂详细处理步骤
1、检查:用工具敲击路面起砂情况,这是很多做施工路面工程容易忽视的一步,目的主要是检测起砂起皮现象,检查基层路面是否松软。
2、清扫:用毛刷配合细毛扫帚将路面清扫干净,把起灰现象和脱皮现象的表面杂物清理至施工面以外。确保施工面没有肉眼可见的石子和灰尘。
3、冲刷:先用大水大面积冲刷,再使用小型随身喷枪进行细致的清洗工作,保证路面无任何可见颗粒物于浮灰。更细致的工作能让修复路面更持久稳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哦。
4、浸润:这一步至关重要!
首先用细毛扫帚把路面可见明水逐一清扫出施工面,稍后让路面浸润20分钟左右,目的让路面基层浸润投,让路面充满活性。
5、搅拌:修复材料倒入搅拌桶,每袋混合4kg的水量(16%),配合手持电钻搅拌机,保持3分钟以上的搅拌,使修复材料搅拌的尽可能均匀。
6、摊铺:直接将搅拌均匀的修补材料倒入操作面内,立即用大抹刀快速摊铺,然后配合小腻子铲进行快速刮平处理,让路面尽快保持平整。路面的漂亮程度完全靠这一步了,所以多进行磨匀处理很有必要。
7、放行:摊铺完成后2小时通车放行,期间做好标识,千万不可有行人通过,修好的路面即可恢复平整美观。
水泥路面起砂处理注意事项:
1、在铺装路面之前必须保证路面被浸润透,且路面不能有可见明水,否则影响修复材料的性能。
2、修复材料拥有快速凝固的功能,摊铺的时候提前规划好,如果面积够大,可以进行多块分割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