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山西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啊

山西在春秋战国为晋国,称为晋,秦代为代郡,汉代汉代后称河内或并州,唐代称作太原府,宋代为河东路,元代为中书省辖地,明代建山西省直至今天。

一、晋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大部分。这也是如今山西简称的来历。

二、代郡

秦朝时,代郡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三、并州

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三、太原府

太原府东至直隶赵州五百五十里,东南至辽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陕西吴堡县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二百里。基本覆盖了现今山西全境。

四、中书省

山西元代为中书省辖地,中书省包括近河北、山西以及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扩展资料

山西的地理环境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原府 (中国地区名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7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山西古称晋 并州 河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8-08
山西,春秋战国是晋国,秦代为代郡,汉代后称河内或并州,宋代为河东路,元代为中书省辖地,明代建山西省直至今天。
第4个回答  2008-08-07
就是晋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