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吵架时的技巧

我知道不该和人吵架,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有时别人太过分了! 不回以颜色不行.老虎不发威当我病猫.
希望学习从基础级到杀手锏级别的各类吵架技巧.
谢谢您的指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不吵不是好夫妻,或许你们乍一听还以为我幸灾乐祸,笑我心理失衡吧!其实你们静静听我一一道来,你们细细品味各种道理。

  夫妻双方应该就事论事,万不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个底朝天,拿来老帐新帐一并算总帐,最无趣。不要越界,不能漫无边际,无限拓展,联想发挥;请一定弄清彼此分歧的实质是什么?在争吵中交流着看法,尽量沟通无极限,理解万岁嘛!不能带冷嘲热讽,挖苦对方的言辞,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千万不要出口伤人,努力避免使用尖酸刻薄的话,好象非得给对方吃个死苍蝇似的。

  甚至有时他或[她]还拿出杀手锏,动用“狮吼功”,甚至有些俗不可耐的男人,无论女人如何唠叨,你也万不可用武力制裁,他认为苍蝇总是在耳边嗡嗡地响,就想拿起苍蝇拍拍它,让她赶紧闭嘴。我最痛恨那些在外边象孙子装狗熊,在家冒充老子天下第一,整个一野蛮人,如果是纯爷们,那娶妻是用一生来疼她的。

  不过,男人让步,女人也见好就收,得理不饶人,真的挺犯闲的!千万不要没理还扰三分理,男人给你个台阶下,就好自为之!不要穷追猛打,钻牛角尖,太较真!

  其实在争吵中,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是魔鬼!一定要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要带着浓烈的火药味。如果无法平静的话,就把意见发到他手机里,不错噢!其实对方对你有意见了,这已经是为冲突埋下伏笔,那么千万不要把它发展为争吵,请尝试一下延迟法,一方借口出门办点事,等你回家的时候,估计另一方也没有情绪再争执下去的必要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其实争吵刚开始时,本就是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可每回都有挑衅者,若你不去参与冲突的对白中,那自然也吵不起来,争吵也需要对手的。男人们不妨学一点自嘲,哪怕冷笑话也挺好的,女人,其实真的挺好哄的。

  不过,我认为最自讨没趣的,就是人来疯似的,外人在场吵得越来劲,不要外人在场的时候火上浇油。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有一些女人动不动就娘家总动员,那后果只能是要么你们全上场,结成骂阵联盟,非要分出个胜负来吗?没有真正的赢家,只能是两败俱伤。

  如果你碰上有个性的男人,即便你被娘家人接走,他也不给你任何信息,更不去接你,即便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他也无动于衷,那你如何是好?继续打持久战?还是自已过几天又背个包回自己的家了呢?

  吵架,意味着彼此是平等的对手和伴侣,在最关键的时候,及时刹车,突见峰回路转,吵出个真情与逗你玩来。懂得及时修复吵架所致的婚姻伤口,犹如珠贝懂得如何将伤口变成美丽的珍珠一般,珠贝就是疗伤而酿出美丽的珠子,那么我们不妨因吵架而酿出婚姻的珍珠,那是一种不计前嫌,彼此牵挂,谅解与妥协的夫妻真情,那是一种理解万岁!

  婚姻是皮,爱才是馅,彼此学会争吵,学会恩爱,学会吃醋,学会包容,学会伤害,只有把这些五味都变成调料放进爱的馅里,合二为一的爱的力量往一个方向搅拌,才能调出鲜美的人间香味。婚姻这张皮,一定是用宽容,忍耐,理解,体谅合在一起,才会有弹性有韧劲。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如果12个人中,有11个人都反对你,你会怎么做?

是顺着众人的意见,开始怀疑自己,人云亦云?

是苦心孤诣证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花费数年的时间?

还是干脆不去理会别人的异议,专注于自我的认同?

60年前,有一位8号先生,也遭遇了这样的难题。

他和另外11人组成陪审团,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宣判给出意见。12位性格迥异、背景悬殊的成员一开始便形成了11对1的局面,除了8号陪审员之外,其余的成员在未进行讨论之前就认定男孩就是弑父凶手。也正是8号陪审员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成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定论的判决平反。

这是1957年老电影《十二怒汉》的剧情。

黑白,沉闷,所有的场景就集中在憋闷逼仄的陪审团休息室内,情节都在陪审员们一次又一次的争辩论证中层层推进,整部电影氛围紧张碰撞,节奏却是张弛有度,高潮迭起。

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就是12位陪审员之间的8次投票。

在一开始其他人都认为被告有罪时,是他发出了质疑,而动机只是认为仅仅5分钟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死不可接受,必须要先谈一谈。其实在最一开始,他并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来质疑案件的证据,疑问都是一点一点的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被发现、被放大的。

第一次投票,1:11,只有8号发出了质疑,而动机只是认为仅仅5分钟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死不可接受,必须要先谈一谈。一开始看似确凿证据的疑点也在讨论过程中一点点被发现、放大。

第二次投票,2:10,9号加入到反对队列中,并提出质疑:证人的证词真的可信吗?也正是这位睿智老者的加入,才使得讨论能够进行下去。

第三次投票,3:9,5号的加入可谓是至关重要,他出身自与被告一样的贫民窟,通过他自身的身份打破了讨论中存在的偏见,并以自己的亲身见闻证明了被告刺杀方式的不合理。

第四次投票,4:8,在经历了前面的辩论后,11号发出疑问:“那孩子为什么会跑回现场?”为剧情的发展推进了一把,也是这位正气浩然的钟表匠在众人的争论逐渐向人身攻击演变时,站出来提醒大家他们所担负的责任。

随后通过重演老人证人的目击现场,有力反驳了他证词中的不可信之处。

第五次投票,6:6,2号和6号同时加入造成平局局面。

第六次投票,9:3,1号,7号,12号加入。然而此时,4号却提出了最具杀伤力的证据:妇女的直接目击证据。一时间,无人能反驳。

第七次投票,8:4,对峙进入僵局,但此时,大家都沉浸入思辨商讨的决策氛围中。9号观察到一细节,提出了全篇最精彩的论证和反驳:那位直接目击的妇女是近视眼,而她当晚声称目击的时候,却没有戴上眼镜,此时她的视野一定是模糊的。至此,原本确凿无疑的所有人证物证全部被打上疑问。

第八次投票,11:1,此时,3号的立场已经成为无谓的坚持,最终也投下“无罪”一票。

至此,12:0。

在说服十一个陪审员的过程中,8号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策略。

首先要明确的是,8号一直坚定、清晰地站定了一个立场:我们不是要证明这个孩子没有杀人,我们只是无法确切地证明这个孩子杀了人。之后的说服和论证,也都是围绕这个观点来展开。

一开始,他面对的是所有人都不假思索便给男孩定罪的立场,他需要做的就是引起大家的思考,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观点中来。

在吸引了一部分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员的注意后,8号抛出了之前就思索过的疑点:一把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折刀,能成为一场凶杀案的物证吗?并拿出一把和凶器完全一样的刀子,证明自己的怀疑。

冷静理性的成员可以用思考成熟后的逻辑论述来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也是团队中多数人的状态;傲慢无礼的阶级偏见者在辩论过程中处于弱势时显得不堪一击;有些人对于你的观点毫不在意,这些人是不值得争取的,因为他会在局势逐渐明朗的时候,主动占到占据多数的队伍中;最后是愤怒情绪控制的3号,在辩论时可以无视他的态度,避其锋芒,在争取到绝大多数人并得出结论后将其一举击溃。

其实片中很多精彩的举证和辩论并不是由8号提出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8号的推动促成,其他成员根本就不会沉浸心神去思索法庭中呈上人证物证的不合理之处,更不会在层层探索中推翻一个一个看似确凿的证据,开始对自己之前的认知产生动摇和怀疑,并顺着8号提出的观点展开思索。

《十二怒汉》这一部伟大的电影一直都因为其深层表达的美国司法制度的“合理怀疑”被人推崇至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影中呈现出的高超的谈判技巧,不也能给身为职场人的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吗?

这里也给你推荐一本非常实用的书——《认同》,这本书里详细罗列了24常见的抨击方法及应对策略,将这些策略一一对应到电影情节中,非常有趣!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用太极中的借力打力。
对方怎么骂你,那你就用比较斯文的说法把这句话还给他/她。
或者不要骂人不要带人称。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说你想骂他/她神经病。
那你就说现在神经病真多,如果他/她反驳,那你就用说我没说你,你干吗对号入座。
至于第一招
假设对方说我不跟傻子吵,那你就可以说,可是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傻子骂人。
具体的说辞。。还得你自己整理。。
这玩意光说不行。。得多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8

1

有一天,我接回儿子来,看到他一进家门外套脱下来,顺手甩在电视机旁边时,立刻开启了狂暴模式。

对他大声吆喝着“你为什么又把衣服乱丢!”

喊完之后儿子开始进入防御模式,但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不是!”

孩子只有一句“不是”的状态,仿佛是情绪的一道门栓。

门里他一定杂糅了五味杂陈。

门外,却无法打败妈妈情绪的大怪兽。

于是,用抵触,再封上一句“不是”,把妈妈关在门外,随你瞎吼乱叫,我就是不再开启心门。

忍不住感慨:孩子慢慢大了,开始不能了解他的感受,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

尤其是老二出生以后,工作、陪伴他们两个时间还有家务实在是将时间和耐心消耗到储量过低,开启吼吼吼模式。

2

但是“吼吼吼”的模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在塞西高夫、梅丽莎切瓦特桑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里,提到专家威廉姆格拉瑟的认知金字塔理论,如图:

也就是说,说教的作用,只能起到5%

而吼一下的作用有可能到10%,但是等孩子一旦开始叛逆,这10%则有可能退化为负数。

想想我的童年,是否也曾经因为被吼倍感委屈。

是否也曾经觉得无助?

而儿子的“不是!”到底隐藏了什么情绪呢?

有无助,有委屈,有愤怒。

而在他却拒绝和我沟通。

3

于是,我决定,想办法,让儿子开口。

我开始试着在他说“不是!”的时候:

让他明白,我所说的是现象,而非为了“是”或“不是”来评价这件事。

请他说出为什么不是。

他如果可以成功说服我,我就接受哪怕我不赞成的做法。

是的,我想鼓励他和我争论。

因为,情绪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

但是,不沟通的“不是”,却是“堵”。

哪怕是吵架,至少在情绪和交流上是流动的。

定下三点,则是引导他学会合理的表达。

之后,随着他慢慢长大,再让他明白控制好情绪再说,对沟通的帮助。

但至少现在,我要打开他的心门。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俩娃妈,绘本阅读8年,并积极致力公益阅读实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