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隆传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文言文李处耘,潞州上党人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第十六 李处耘传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

父肇,仕后唐,历军校,至检校司徒。从讨王都定州,契丹来援,唐师不利,肇力战死之。

晋末,处耘尚幼,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

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

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汉初,折从阮帅府州,召置门下,委以军务。

从阮后历邓、滑、陕、邠四节度,处耘皆从之。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

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显德中,从阮遗表称处耘可用,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

继勋初不为礼,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

」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太祖时领殿前亲军,继勋罢镇,世宗以处耘隶太祖帐下,补都押衙。

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与王彦升谋,召马仁瑀、李汉超等定议,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

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从平泽、潞,迁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

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

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奏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

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赐甲第一区。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

入辞,帝亲授方略,令会兵汉上。先是,朝廷遣内酒坊副使卢怀忠使荆南,觇势强弱。

使还,具言可取之状,遂命处耘图之。处耘至襄州,先遣阁门使丁德裕假道荆南,请具薪水给军,荆人辞以民庶恐惧,愿供刍饩于百里外。

处耘又遣德裕谕之,乃听命。遂令军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者斩。

」 师次荆门,高继冲遣其叔保寅及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觇也。处耘待之有加,谕令翌日先还。

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荆门距江陵百余里,是夕,召保寅等饮宴延钊之帐。

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延嗣之还,遽闻大军奄至,即惶怖出迎,遇处耘于江陵北十五里。

处耘揖继冲,令待延钊,遂率亲兵先入登北门。比继冲还,则兵已分据城中,荆人束手听命。

即调发江陵卒万余人,并其师,晨夜趋朗州。又先遣别将分麾下及江陵兵趋岳州,大破贼于三江口,获船七百余艘,斩首四千级。

又遇贼帅张从富于澧江,击败之。逐北至敖山砦,贼弃砦走,俘获甚众。

处耘释所俘体肥者数十人,令左右分啖之,黥其少健者,令先入朗州。会暮,宿砦中,迟明,延钊大军继至。

黥者先入城言,被擒者悉为大军所啖,朗人大惧,纵火焚城而溃。会朗帅周保权年尚幼,为大将汪端劫匿于江南砦僧寺中。

处耘遣麾下将田守奇帅师渡江获之。遂入潭州,尽得荆湖之地。

初,师至襄州,衢肆鬻饼者率减少,倍取军人之直。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

延钊所部小校司义舍于荆州客将王氏家,使酒凶恣,王氏酝于处耘。处耘召义呵责,义又谮处耘于延钊。

至白湖,处耘望见军人入民舍,良久,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人也,乃鞭其背,延钊怒斩之。由是大不协,更相论奏。

朝议以延钊宿将贳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处耘惧,不敢自明。

在州数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赐地葬于洛阳偏桥村。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荆湖之役,处耘以近臣护军,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不顾群议,遂至于贬。

后太祖颇追念之。及开宝中,为太宗纳其次女为妃,即明德皇后也。

子继隆、继和,自有传;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赠左神武大将军。继恂子昭逊,为供备库使。

处畴,官至作坊使,子继凝。李处耘,潞州上党人。

其父李肇,在后唐任职,历任军校,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讨伐王都于定州,遇到契丹来援,后唐军队失利,李肇拼力作战而死。

后晋末年,处耘还年轻,跟随其兄处畴到京城,正遇张彦泽破关而入,放纵士卒剽劫抢掠。处耘还未成年,一个人保卫里门,射杀十几个士卒,其他的士卒不敢进攻。

到天黑后,士卒们撤退了。到天明后又来进攻,处耘又射杀几人。

战斗难解难分。有些亲兵,听说他有难前来解救,于是得以释难,里中人都得益于他。

后汉初期,折从阮任府州地方长官,把处耘召至门下,委任他处理军务。从阮后来历任邓、滑、陕、四州节度,处耘都跟着他。

在新平时,折从阮的外甥到朝廷诬告处耘有罪,周祖听信了,把他贬为宜禄镇将。从阮上表为他雪冤,诏令让他重新隶属从阮军中。

显德年间,从阮临终上表称赞处耘可用,恰遇李继勋镇守河阳,诏令任命他为属官。继勋开始时对他不很有礼,有一次继勋举行宴射,处耘接连四发中的,继勋大为奇异,立即下令升堂礼拜他的母亲,慢慢地委任他处理一些郡务,让他掌管黄河渡口。

处耘对继勋说“:。

2. 高堂隆传 求古文翻译 注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被迫为秦王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陵霄阙开始兴建,有喜鹊在上面筑巢,皇帝就这件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说‘喜鹊筑好了巢,鸠住在它里面’。现在兴建宫室,筑起陵霄阙,而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室没有建成自己不能住在里面的徵象。上天的意思似乎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掌握统治它,这正是上天的告诫。上天的准则是不偏爱亲近的人,只降福给品德好的人,不能不深加防范。不能不慎重考虑。夏朝、商朝的末年,都是继承先祖基业的君王,他们不恭敬地接受上天的训令,只听从诽谤诬陷别人的话,废弃德行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的灭亡非常快。太戊、武丁,看到灾变心怀恐惧,敬奉上天的告诫,所以他们勃然兴盛起来。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力求俭省以满足需用,更加推重德政,行动遵循帝王的准则,除去给整个国家带来危害的事情,兴办给广大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后可以有第四个,五帝之后可以有第六个,难道只有殷商的王室可以转祸为福吗?臣充任陛下亲近信任的人,如果可以给皇帝添加幸福,安定保存社稷,臣即使自身化为灰土,家族诛灭,也如同是我的再生之年。怎麽能害怕因违背皇上意愿而遭受灾难,而使陛下听不到合乎事理的话呢?”於是皇帝变了脸色,感到震动。

3. 求薛综传文言文翻译 拜托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址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

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址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髠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

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

综上疏谏曰:"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昔孔子疾时,托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

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况万乘之尊乎?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

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

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权曰:"复为两头。

使满三也。"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

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

4. 《王继英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王继英,开封祥符人。年轻时跟从赵普做铺纸研磨、收拾书房一类的杂事,赵普 出京镇守河阳,后入朝任少保,跟随在身边的人都相继离开,王继英侍奉却更加严谨。赵普再度做了宰相,王继英名列中书五房、院,辅助宰相处理公务。

当时真宗还在藩王宅邸,王继英被选为负责仪卫、赞引的小官,兼任专管接待宾客的职务。宋太宗召见他,对他说:“你从前侍奉赵普,我对你已经了解得很详细了。如今侍奉王公贵族,你更加应该尽心尽力。”等到真宗立为太子,王继英被授予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的职位。

宋真宗即位,提拔王继英为引进使。咸平初年,王继英领受恩州刺史兼牚阁门使之职,后调任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改任客省使。契丹进犯,王继英密奏皇帝,请求驾车北巡,皇帝答应他奏请,六即派遣王继英驱车传旨到镇、定、高阳关查对行宫储备的粮草,并传达帝王旨意安抚慰劳将士们。不久,王继英充任澶州禁兵统治官。恰逢大将军傅潜因怯降而避敌犯了大罪,皇帝命王继英到军中召回傅潜并将其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不久,王继英掌管三班,拜任宣徽北院使,和周莹一起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周莹出京镇守边境,王继英于是成为唯一的枢密院事,性情小心,沉静谨慎,凭借勤勉机敏著称,皇帝特别依赖他。 景德初年,王继英被加封为枢密院使。以往惯例,枢密院使的祖母和母亲只能封为郡太夫人,有诏书特别加以国家封号。王继英曾因推荐候补军校人选,上奏真宗说:“急于攀附的关系疏远之人,说我愚昧无知,不替他们引荐。”真宗回答说:“这些人虽有攀附拉拢之嫌,也一定要因事立功,才允许提拔重用,不可过分企求,你就不要再说了。”

王继英跟随皇帝驾临澶州,契丹想要讲和,朝廷征询筹划,王继英参与相关事宜。第二年于郊外祭祀天地,特地加封王继英为校检太傅。第三年,王继英去世,终年61岁。真宗临棺痛哭,赏赐白银五千两,追赠太尉、侍中,谥号恭懿。又为他安葬祖父,追赠他的妻子为贾长乐郡太夫人,优录他的儿子、女婿和门下的亲近小吏数十人。当初,王继英幼年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后来显贵发达,有外戚王氏家族的养父、诸位舅舅等族人下葬的事情,当时正上奏派遣王继英的儿子安排安葬,正巧王继英过世,真宗特地下诏有司一同办理。 王继英的儿子遵式、遵诲、遵度、遵范,都做到了显赫的官位。

原文:

王继英,开封祥符人。少从赵普给笔札,普自罢河阳,为少保,从者皆去,继英趋事逾谨。普再入相,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

时真宗在藩邸,选为导吏兼内知客事。太宗召见,谓曰:"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及建储,授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谒者本宦职,副率品秩颇崇,非趋走左右者所宜为,俾兼领之,执政之误也。

真宗即位,擢为引进使。咸平初,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迁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改客省使。契丹入寇,继英密请车驾北巡,上从之,即命继英驰传诣镇、定、高阳关阅视行宫储顿,宣谕将士。俄充澶州钤辖。会大将傅潜逗挠得罪,令继英即军中召还属吏。

寻掌三班,拜宣徽北院使,与周莹同知枢密院事。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尝因进补军校,白上曰:"疏外之人急于攀附者,谓臣蒙蔽不为荐引。"上曰:"此辈虽有夤缘,亦须因事立功,方许擢用,不可过求侥幸,卿勿复言也。"

从幸澶州,契丹请和,诹访经略,继英预焉。明年郊祀,加特进、检校太傅。三年,卒,年六十一。上临哭之,赐白金五千两,赠太尉、侍中,谥恭懿。且为葬其祖父,赠其妻贾长乐郡太夫人,录其子婿、门下亲吏数十人。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子遵式、遵诲、遵度、遵范,皆至显宦。

5. 伊思贞传文言文翻译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6. 郭忠孝传文言文全部翻译

郭忠孝,字立之,河南人,签书枢密院事逵之子。受《易》、《中庸》於程颐。少以父任补右班殿直,迁右侍禁。登进士第,换文资,授将作监主簿。年逾三十,不忍去亲侧,多仕於河南筦库间。宣和间,为河东路提擧。解梁、猗氏与河东接壤,盗贩盐者数百为群,岁起大狱,转相告引,抵罪者众。忠孝止治其首,馀悉宽贷。宰相王黼怒之,坐废格盐法免。

(郭忠孝,字立之,河南人。签书枢密院事郭逵的儿子。学习《易经》、《中庸》于程颐。少年时代因他父亲的职位而做了右班殿的值守官,后来提升为右侍禁。再后来,科举中进士,改为文职官员,被委任为主簿。当时郭忠孝已经三十多岁了,不愿意离开亲人,多在河南筦库一带当官。宣和年间,被河东路提拔重用。解梁,猗氏与河江想接壤,有偷贩私盐的几百人聚在一起。那一年大举查处,盐贩们相互告发,许多人都要被定罪。郭忠孝只是惩罚了盐贩的首领,其余的从犯都宽大处理。宰相王黼知道后很生气,以不执行朝廷的禁盐法而免官。)

靖康初,召为军器少监。入对,以和议为非是,力陈追击之策,谓:“兵家忌深入,金人自燕蓟兴兵,逾河朔,犯都城,其锋不可当,今锐气且衰,又顾子女玉帛之获,故议和以款我师。今诸道之师集矣,宜乘其惰击之,若不能击其归,他日安能御其来。”上命与宰相吴敏、枢密李纲议,忠孝复条上战守利害、士马分合之策十馀事。主和者众,卒不用其策。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措置保甲。初,议者请择保甲十万刺为义勇,分隶河朔诸郡。忠孝曰:“保甲岁久,死亡者众,择三万人守都城可也,河朔骑兵之地,非保甲所宜。”上从之。忠孝亟走关陕,得胜兵三万,分隶十将,择一将统之。继遣兵趋泽、潞,听宣抚司节制。

(靖康初年,奉召任军器少监。入朝应对,认为和议是错误的,极力表达追击敌人的主张。说:“领兵的人最不该孤军深入到对方的地界中去,现在金兵从燕州、蓟州起兵,。。。。

金人再犯京师,永兴帅范致虚率诸军繇淆、渑入援,忠孝曰“金人深入,而河东无守备,愿分兵走太行,扼其归路,彼必来战,城下之围可缓。”致虚以为然。檄河中守席益、冯翊守唐重与忠孝同出河东,为牵制之擧,大军尽出函谷。

忠孝独以蒲、解军三千至猗氏,遇金人,破之。逾绛州,破太平砦,斩首数百级。

攻平阳,入其郛。会大军失利淆、渑间,乃引还。

及金人犯永兴,兵寡,或劝忠孝以监司出巡,可以避祸。忠孝不答,与经略唐重分城而守。忠孝主西壁,唐重主东壁。金人陈城下,忠孝募人以神臂弓射之,敌不得前。已而攻陷城东南隅,忠孝与重及副总管杨宗闵、转运副使桑景询、判官曾谓、经略主管机宜文字王尚、提擧军马武功大夫程迪俱死之。朝廷赠忠孝大中大夫。子雍,别有传。

(时间关系,先做这一段。如要全篇,请加QQ252089187)

7. 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