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维修与主动维修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预防维修与主动维修有什么区别? 是呀,平时我们好像挺熟的概念,但两者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则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知道,评价设备状态的一个很主要的指标,就是设备的可靠性,一般来说,设备的可靠性是设备的固有属性。除非更改原设计,否则设备的可靠性是不变的。 我们设备管理者经常讲到的“提高设备可靠性”,其背后的含义是,一定通过某些措施对设备原有的设计进行了改变(改变结构、更换零备件材质、增加一些小装置等等)。 什么是预防维修? 我们常说的预防维修,早期就是指基于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提前的维修保养活动,包括定期更换易损零件、计划性维修保养或者基于点检发现设备隐患进行排查等。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基于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安排相应的维修活动(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随着各类精密点检仪器的普及,和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推广,这种基于状态劣化趋势变化来指导维修活动开展的方式越来越成为很多重要的管理手段,成为状态维修或者预知维修,它们的特点是基于设备的状态变化来开展维修活动(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因此,广义上的预防维修,应该是TBM和CBM的结合。 上述的维修活动,虽然在设备出现突发故障之前,因为提前介入,及时排除了故障隐患, 但如果导致设备部位劣化的根源性原因及解决并没有太涉及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类似的故障隐患依然会发生。 这时候,企业设备管理者,就会思考为什么这个设备总出类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也不想总是这种一次次去更换对排除,就会从问题根源原因上进行思考,从而开展一些必要的维修活动来消除这种根源(更改机构、材料材质问题、系统设计不合理等),这时候的维修活动,就是主动维修。 所以说,主动维修是一种更积极进取的维修活动,一些企业也称为纠正性维修(其实本质上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但一般企业可以忽略)。致力于从根本上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延长修理周期,不断改善设备的系统功能。 很多开展TnPM的企业,经常采取逢修必改的方式来实践主动维修,特别是对于寿命周期后期的设备,就不拘泥于原有的结构设计和零备件材质,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设备可靠性。 TnPM开展主动维修的关键点: 1-故障根源分析(源头追溯和根除预案); 2-精细的设备修理和安装,精细的维修包括平衡、对中、装配间隙的标准化等等。 (做好了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做不好则会减少寿命甚至导致新故障的出现); 3-购置或维修设备均有维修技术标准或维修规范; 4-建立维修(项修/大型的维修任务)的验收合格证制度。 (以往统计经验表明,维修有20%左右的不合格率,因此应对维修质量要严格把关)。 5-对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修改设计、改进部件技术要求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