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和上班族在早上的时候来不及做早餐,就会吃煮鸡蛋。
煮鸡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作为早餐也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经常吃煮鸡蛋的人就知道,煮鸡蛋的皮是特别不好剥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蛋白也剥下来,这样就会造成浪费。
那么,煮鸡蛋不好剥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鸡蛋为什么有的好剥有的不好剥?
科学家是这么告诉我们:煮熟鸡蛋剥壳的容易和困难,主要是与内膜和蛋白的紧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紧密程度取决于蛋白的性质。
越不好剥,表明鸡蛋越新鲜。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新鲜的鸡蛋也好剥啊!特别是在一个锅里煮出的同一批鸡蛋,有的好剥,有的却不好剥,按照科学的解释真是解释不通啊!看来有些生活常识,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要想鸡蛋好剥开煮鸡蛋有什么诀窍?
很多人把鸡蛋煮熟以后采用凉水冲泡一下,就很好剥皮了,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
鸡蛋的蛋壳内有一层保护膜,鸡蛋煮熟后,膜则被破坏,当煮熟的鸡蛋放入到冷水中,鸡蛋的内部发生收缩,蛋白和蛋壳之间就形成真空空隙,接着在放入到热水中。
但是我的方法:将鸡蛋凉水下锅,徐徐加热,在煮蛋时放入少许食盐,这样煮的同时鸡蛋不易破裂,煮熟的蛋壳就很容易剥掉了。
煮鸡蛋的火候也很重要,正常情况下是,中火开锅煮三分钟,然后余热七分钟焖熟。
这样的火候刚刚好,煮出的鸡蛋Q弹有力,同时节约能源。
为什么煮鸡蛋要加盐?
加盐有两个作用,好剥壳,防蛋壳爆裂。
蛋壳不易破裂的原因是普通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底下的水和上面的水存在着温度差,这样在煮蛋过程中,鸡蛋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蛋壳破裂;
而加了盐的水,在煮蛋的过程中盐进行了融化和分解,这时水中就有大量的离子存在,此时的水导电性非常强,这样水上和水下温度一样,鸡蛋受热均匀,煮熟后的蛋壳也就不容易破裂了。
加盐后的水浓度变大,蛋白盐析,在煮的过程中,蛋清里部分水分遇到加盐后浓度较大的热水时会外渗,高浓度外渗透压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
这样的话蛋壳内的蛋白容易收缩,疏水基团外翻;亲水基团向内翻,引力作用使蛋白凝聚,形成沉淀,蛋壳就与蛋白之间形成了一定间隙,蛋壳就容易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