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坐佛为什么不腐烂

如题所述


肉身坐佛为什么不腐烂
三个原因:
1、净化肉身
一般能成为“肉身坐佛”的都是常年修行的和尚。首先,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在得知自身大限来临,一般得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保持肉身奠定了基础。
2、坐缸蜕变
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内脏取出,擦洗干净,盘成踟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
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
3、妆漆隔离
在确定遗体没有腐烂后,保持坐缸三年。在三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使得肉身能够能长久的保持。
肉佛研究:
1997年7月,碳14年份测定法显示,佛像肉身可追溯宋代,僧人死亡年份据推测在1022年至1155年之间,死亡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
2015年春天,蒙古国发现一具有200年历史的僧人木乃伊,荷兰及其他欧洲媒体才突然把这尊佛像的旧闻炒成了新闻。据悉,荷兰博物馆方面很早就确认,这尊佛像内部藏有高僧肉身,但在CT扫描之前并不知道其肉身器官已被摘除。
肉身菩萨的残忍真相
舍利是佛教至宝,在得道高僧圆寂之后,便会得到舍利。舍利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僧遗体火化之后得到的舍利子,另一种便是全身舍利。《玄应音义》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这种全身舍利又被人们称之为肉身菩萨。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遗体如果不加以处理,肯定会很快腐败。但是佛家认为,如果潜心修行潜心修行,内心清静无污染,行为高尚,那么在圆寂后便能肉身不腐,成为肉身菩萨。现在供奉于九华山百岁宫的无暇禅师,便是一尊非常有名的肉身菩萨。而九华山也是我国非常出名的佛教名山之一,宋代吴潜在《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中写道:“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自从唐朝金地藏在这里,开辟了佛教道场之后,九华山一带便先后出现了14尊肉身菩萨,由于战乱和历史原因,一些肉身菩萨被毁,现在只留下了五尊。
▲九华山风景
01
万历年间,26岁的无暇禅师来到了九华山,因为他在此有所感悟,于是便在九华山的东崖峰搭了一座小草棚,开始在这里长达数十年的苦修。他的这座小草棚名字叫做摘星亭,无暇禅师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饿了就采食山间野果,渴了就饮用山间清泉。
▲九华山风景
02
在无暇禅师学有所成之后,为了教化后人,他决定抄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尚抄写经书没什么稀奇的,但是无暇禅师所抄写的这部经书却十分独特。因为这部经书是他用自己的舌血加上金粉所写就,据说无暇禅师每7天便放一次舌血,他耗费了整整28年的时间,才将这部81卷的经书全部抄写完毕。
这部经书一直留存到了现在,不管是佛学专家还是文物专家,都认为它极其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无暇禅师在九华山一直生活到了100多岁才圆寂,在他临终之时,无暇禅师将自己完成的81卷经书整理好,放在自己身旁,随后口占一偈,便溘然逝去。
▲明永乐原装《大方广佛华严经》书影
03
无暇禅师圆寂之后,三年遗体都未曾腐败。当朝的崇祯皇帝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正是梦见无暇禅师托梦于他。于是崇祯皇帝便派了一位官员前往九华山寻找。九华山范围很大,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要这样漫无目的的寻找一具遗体,实在难度太高。朝廷官员来巡了很久,也未见踪迹,只能做回京城的打算。
谁知就在这位官员准备回京的头一天晚上,他突然看见山间某处大放祥光,于是第二天他便带着人到放光的地方寻找,这才发现了无暇禅师。崇祯皇帝得到回报后十分高兴,于崇祯三年将无暇禅师封为"应身菩萨",并且专门拨款将无暇禅师塑成金身,还修建了一座摘星庵,专门用于供奉无暇禅师。由于无暇禅师非常长寿,活到了百岁以上,所以人们又将摘星庵,称之为百岁庵。
▲百岁宫入口
从此百岁庵名声大震,来这里学佛修行的人渐渐多起来,百岁庵也被扩建为百岁宫。在无暇禅师圆寂许多年后,百岁宫依然流传着他退火的传说。据说有一次百岁宫遭遇大火,山上的年轻僧人们腿脚利索,都已经跑得不见踪影,只剩下几个行动不便的出家人。这几人生怕无暇禅师也被烧毁,所以想要将他搬走,谁知几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挪动无暇禅师的肉身。眼看大火即将烧身,这几人便对无暇禅师说,如果你不走就大家都不走,要死就死一块儿吧。在这危急关头,无暇禅师的两手抬起,将火退下,这几位老僧人也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更加仰慕无暇禅师。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许多寺庙内的佛像都被砸毁焚烧。百岁宫的僧人为了保住无暇禅师的肉身,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他们将无暇禅师,放在地窖中,以钢钎和石板架空,最后再覆盖上泥土,终于保住了无暇禅师的肉身。
▲无暇禅师
结语
如今百岁宫除了是佛家修行之地,也成为了九华山的一个旅游景点。许多人慕名前往,不管是不是信奉佛教的人,到了百岁宫都会去瞻仰一下无暇禅师。且不论无暇禅师这尊肉身菩萨的独特性,光是生前潜心修佛的精神,便十分值得后人尊敬。
学了佛人就废了
学佛的人不可杀生不可贪财,因为佛家弟子讲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修佛之人自然是心存善念,不可动杀生之念想。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毁掉一生。
修佛之人知道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人们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们钓鱼养鸟,从佛教的角度看来,是一项极其罪过的行为,佛教的诸多戒律中,杀戒律所造业最重,而这两点,都在此业当中。
而且钓鱼养鸟也是有因果关系的,喜欢钓鱼养鸟的人,还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买一些渔具鸟具等等,还要在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坐在河边,这无形之中,就注定这类人,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因为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会跟自己一生,一个习惯了太安逸的人,看似在享受生活,其实是在浪费青春。
佛教之人性喜简,不耐繁文缛节,也不适合虚情假意的往来接待,所以人过而立,不过是普普通通,一事无成,然细思量,或许这何尝不是一个好事,至少有自己的一个安静空间,才能更好的思考人生和生命,不是么?能遇到佛法,并且潜心开始学习,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
如果常种恶因,缘分到时,必然收获恶果,所以不要再继续做这两件事了。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所以修佛之人,必须自律,让自己远离城市喧嚣。
乐山大佛后面是谁的墓
乐山大佛后面没有墓。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
乐山大佛的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坐缸为什么会肉身不腐
所谓“开缸”,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包括坐缸、封缸、开缸三个主要环节。2012年,福厚老和尚以94岁高龄圆寂,出于尊敬,普照寺决定以“坐缸”之礼来收敛他的遗体,安放在普照寺祖堂东单内室。昨日开缸后,福厚老和尚体态依然,眉毛、胡须隐隐可见。
一生极其简朴心肠慈悲备受尊敬
泉州紫帽山普照寺住持振宇师父称,福厚老和尚1919年生于晋江青阳,13岁在泉州崇福寺剃度出家,拜妙月和尚为师。福厚老和尚日常喜静,潜心修行,很少与外界接触,心肠慈悲,备受后辈修行者尊敬,后辈皆号之为“密行尊者”,2012年农历六月初十早上7点左右,老和尚以94岁高龄圆寂。
普照寺曾是妙月和尚练功修行的地方,福厚老和尚后来也担任过普照寺的监院。在崇福寺圆寂5天后,福厚老和尚的肉身被搬至普照寺。由于他修为较高,普照寺决定以“坐缸”之礼收敛他的遗体,将他以盘腿坐姿封入缸中。
福厚老和尚往生前的十来年,都是徒弟蒋玉凤在照顾。蒋玉风说,福厚老师父一生极其简朴,几十年来,每天只吃一块豆腐和地瓜粥,衣服也只有几件,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师傅往生前一个多月,每天只吃半碗粥,往生十几天前,不再吃东西,一天喝的水加起来不超过半汤匙。
为老和尚塑金身预计需一个多月
昨天上午9点,开缸仪式在普照寺祖堂进行。来自九华山的肉身佛制作服务队的朱国胜和他的师傅,首先将封闭的墙体敲开,后进行开缸。
开缸后,见福厚老和尚肉身不腐,眉毛、胡须隐约可见,他们将其从缸中请出后,稍微处理,供奉于祖堂内,供信众瞻礼。
“福厚老和尚自三年半前坐缸、封缸,到今日开缸,可谓圆满。”朱国胜也介绍老和尚坐缸的程序,“先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加盖一层木炭后,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三年半后再开缸。”
肉身封缸后,安奉于普照寺祖堂东单内室,瓦匠将墙砌起来,好保持室内空气潮湿。朱国胜说,根据他多年来为已故僧侣坐缸的经验来看,能否肉身不腐,也跟他们的胖瘦、圆寂时间有关,一般而言,相比在高温夏季圆寂的肥胖僧侣,在冬天圆寂的较瘦僧侣肉身不腐的概率更大一些。
振宇师父称,他们正请专业人士帮忙清理老和尚金身,后期将加贴金片,塑金身,预计要一个多月时间,金身塑好后,将供奉于崇福寺和普照寺。
肉身佛是高僧圆寂之后,对其遗体进行防腐处理,直接存放于坐缸之中,三年后再行开缸。如果缸内的高僧颜面如生,肉身不腐,就会塑金身,成为“肉身佛”。在佛教文化当中,只有获得广泛肯定和赞扬的僧人,才有资格在圆寂之后被镀以金身,成为肉身菩萨受人膜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