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生去外地上大学有何利弊?

如题所述

北京考生去外地上大学有利也有弊,至于孰轻孰重,主要取决于孩子自己本身对未来的规划。

留在北京上大学的话,父母在生活上可以多照顾,且更熟悉当地文化,不需要花时间去适应。

同时,以后许多的同学都会留京发展,可以积累大量的人脉资源。在大学毕业找北京的工作的时候,信息会比在其他地方多且及时。



如果说孩子想在上大学期间多走走别的地方,见见广阔天地,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甚至是有想法以后要到别的城市发展生活的话,去他想要去的城市上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提前感受当地的生活,看看现实生活中能否适应当地环境等等。如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话,还有机会在毕业的时候直接回北京,不至于有什么损失。

至于有些人说的外地孩子在学习会歧视北京的孩子这个问题,其实不太重要,也基本不怎么会发生。

大家都还要在一起经历整个大学生活,会一起学习专业等其他知识,相对来说,一切都是重新开始的。如果你大学的成绩比别人优异,谁又会歧视你是哪里的考生呢?只是有些学生自己到了大学不好好学习,最后归咎于自己来自北京,这是个人的学习问题,而不是外地学生的歧视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没啥大弊端。

要说小“弊端”,坐高铁多花点儿路费?这不算多大的事儿吧。接触五湖四海的同学?这也不算“弊端”吧。

也就是一假期回家一次,这个可以暂时算,可四年一晃就过去。

其实,在那4个多月回家一次的“弊端”中,隐含着很大的“利好”:

既读书又行路,见多识广,自理生活能力、独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子女与父母见面更亲——在家不懂父母好,在外更知父母恩。

北京学生对东北大学越来越青睐,招生年年爆满,录取分数线也在上涨。北京学生回京的工作薪资待遇都很好,毕竟是985全国重点大学啊。

985都在名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目录中。

东北大学现在的录取分数线低于许多211,考上就是赚到。

沈阳,辽宁省会,新一线城市,距北京不远——高铁很便捷,最冷时只比北京低10 左右,此时往往已放寒假,一年中在沈阳待的冷日子并不多,再说都是北方人,很容易适应。

曾是著名的八大工学院之一的东北大学,不仅是全国顶级工科强校(一些文科专业也很好,理科实验班升学55%多,一些人进了IT大厂),更是IT牛校、人工智能顶尖牛校(智能机器人等)。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四化”:自动化、机器人化、智能化、无人化等。

东北大学在软件、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方面是全国顶尖级的实力。

比如,东北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全国顶尖,旗下的本科自动化专业与清华并列全国第一、智能机器人工程专业全国第一!机器人竞赛成绩东北大学全国第一!陆、海、空机器人大赛,东北大学全国冠军 !

自动化专业离不开计算机,也离不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方向。



东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不但掌握机器人基本知识,同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掌握算法、软件和硬件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国内外都非常亟需,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视觉传感、人脸识别、运动控制、导航制导技术、算法、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技术、媒体传感网络、智能移动机器人、飞行机器人、云机器人与视觉感知等等方面(领域)。

第2个回答  2022-06-26
我就在外地上大学,其实是个有利弊,但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首先,北京的考生报考外地大学有优势,可以用比较少的分考上很好的大学,同等分数在北京可能上的学校不如外地的,其次,在一个城市待了18年了,你不觉得烦吗?人一辈子总在一个城市太没意思了,应该出去长长见识,要不总认为自己是多么的不成熟,多么的不懂事,再次,在外地可以锻炼自理能力,总在父母身边什么也不会干。至于弊呢,就是你的大部分朋友在外地不在北京,回北京后以后不好联系了,其实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人才,不管你是哪毕业的,只要能创造效益就行,建议你去外地不要把户口迁出来,还留在北京,这样就行了首先要说的是外省读大学的利:

1、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上学,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独立解决,没有了父母亲人的帮衬,最开始你会焦头烂额,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以前不能做到的,不会做的现在都得心应手,这对我们也算是一次成长了。

2、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俗,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北方人去南方念大学,那你就会发现南北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上的差异。其实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也挺好的,在外省读大学既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也能学到知识,这样也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3、锻炼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外省上大学,你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结识新的朋友。即使有些人并不符合你的交友标准但是你也会尽可能的和他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毕竟一个人独自在外,你还是希望自己的交友圈是和谐的,尽量不和别人发生冲突,这样也就逐渐的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外省读大学的弊:

1、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天气、风土人情等。一些北方的学生到了南方可能会因为受不了潮湿的气候,或者不习惯南方的饮食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有的甚至身体会出现问题,各种生病。

2、会觉得孤单。因为是远离了自己生长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读大学,难免会在热闹非凡的场合或者夜深人静的夜晚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和朋友的。但是熬过了这个阶段就是自身的一次成长了。

3、在外省读大学可能离家很远,这样每次回家的时候买票会成为一大难题。同样是一起出门回家的同学,他本省的已经到家,而你还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那一刻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疲惫和难过。

4、在外省读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犹豫,是留在上学的城市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亦或是去另外一个城市发展。这个选择可能会对毕业生很大的困扰,但是决定权在你们自己的手里,做这个选择之前想清楚,也可以询问一下家人的意见,最终做出一个合适的决定。
第3个回答  2022-06-26

首先,并不是只有在北京等特大城市才能涨见识,这是误区,不管你走到哪里,永远会有无穷的收获。即使有时候收获的是教训,那也是会对你有裨益的。其次,去外地上大学,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是磨练。你可能无法周末回家,你可能无法随时随地去找老朋友玩,你可能没法去你熟悉地方消费。但是,你会学会打理自己的时间,会学会如何跟各式各样你以前遇不到的类型的人打交道,你会自觉的去手洗衣服甚至床单,你会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你会在他乡遇到同乡,让你们成为新的挚友。你会合理的安排你的金钱,培养一个合适的消费习惯对你之后的生活有所帮助。无论是在京读书或是去外读书都各有利弊,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得出更好的答案,以便于在将来回想起当初的决定不会产生后悔的念头。在北京上大学的利:1.离家近,方便回家;

2、风俗气候相似,不会水土不服。弊:1、缺少了一段人生体验;2、视野眼界不够开阔;3、父母的束缚。去外地上大学的利:1、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2、人际沟通、社会历练;3、生活自理能力;4、方便旅游。弊:1、生病时想家;2、路费支出较高。因此,地域不应该成为限制我们选择求学院校的首要条件。哪所大学好就上哪所大学,如果两所大学水平差不多,可以选择离家近的,这样生活上便利一点。但是,如果想培养自己独立能力,也可以选择离家远点的大学。

第4个回答  2022-06-26

同等分数能上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近几年外地院校积极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外地本科计划占北京高招本科总计划的四分之一还要多。如果考生立志上本科院校,但又不考虑外地院校,无疑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加大了竞争的难度。



“外地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北京考生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无论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有突出表现,很多外地大学非常愿意招北京生源,甚至不惜分数低点,志愿靠后点。”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赵咏萍说,“因此,北京学生在录取时确实占有一定优势,相同的分数,进不了在京的一流大学,却能选择外地的一流大学;进不了北京的本科院校,却能进外地的本科院校。以同样的分数考生报考外地要比选择北京高校层次高一些。”

最好能在北京上大学,不去外地。去年我女儿高考,离南大录取分差2分,去了北航。在北航很有优势,在学校排名也还是靠前的位置。但是考到南大的北京学生传来信息,南方孩子很看不起北京人,觉得他们学习很差,考生少,才占优势。孩子没有融入感,感情疏离,没有寄托,孩子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将来参加工作还要回北京,但是大学同学都在外地,在京没资源,帮衬少,不好发展。所有不建议去外地上大学。

最好能在北京上大学,不去外地。去年我女儿高考,离南大录取分差2分,去了北航。在北航很有优势,在学校排名也还是靠前的位置。但是考到南大的北京学生传来信息,南方孩子很看不起北京人,觉得他们学习很差,考生少,才占优势。孩子没有融入感,感情疏离,没有寄托,孩子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将来参加工作还要回北京,但是大学同学都在外地,在京没资源,帮衬少,不好发展。所有不建议去外地上大学。

没啥大弊端。

要说小“弊端”,坐高铁多花点儿路费?这不算多大的事儿吧。接触五湖四海的同学?这也不算“弊端”吧。

也就是一假期回家一次,这个可以暂时算,可四年一晃就过去。

其实,在那4个多月回家一次的“弊端”中,隐含着很大的“利好”:

既读书又行路,见多识广,自理生活能力、独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子女与父母见面更亲——在家不懂父母好,在外更知父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