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师敬礼多少度

如题所述

遇见老师敬礼多少度?看到这,不得不说,礼仪一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礼仪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素质的表现。礼仪也是特殊的修养,当然礼仪也是一种学问。无论你再家庭,还是学校,各种场合……都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仪表端庄等。
首先我们看一下,在学校符合我们身份的,必备礼仪修养哪些?
穿着礼仪:
1、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2、女同学发式,提倡理短发,不烫发;男同学理发理学生头,不留长发,不理分头。
3、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
尊师礼仪:
1、见到师长,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时,身穿校服,仪态庄重,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有激情,声音响亮。
4、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5、遇见老师时,敬礼要举起右手45度,鞠躬不超过90度。
集会、观看演出礼仪:
准时到达集会地点,保持肃静,听讲时聚精会神,不随便说话,身子不摇晃乱动。
进校礼仪:
1、学生进校门,主动下车,与值日老师或同学互道“老师早”、“同学早”。
2、学生不在校园内骑自行车。
3、学生在校内遇到升国旗的学校、外校的老师、客人要行队礼,道“老师好”、“客人好”。
坐的礼仪: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尊老爱幼,照顾病残者。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表示礼让。
立的礼仪:
1、升国旗敬礼要规范,唱国歌时要肃立。
2、向老师行礼时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要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读课文时,头正身直,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6、当别人伸手与你握手时,立即伸手相迎,热情迎送。
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操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演讲或发言,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行礼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过马路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6、上学、放学走人行道,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2、入他人居室,应按门铃或轻轻敲门,征求主人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人问话,用“请问……”,对方回答后要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谅解和表达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礼貌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好”、“您早”、“再见”等礼貌语。
7、在集会、教学楼区域等需要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8、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对同学有意见应在适当时候当面交流。
9、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透露他人的私事,不介入是非之争。
旅游参观时,能自觉保护公物,自觉维护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和静谧气氛,主动关心他人,为他人提供方便。
观看演出时,自觉遵守场内规则,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高声喧哗,不附唱或以手击拍。
进入图书室、阅览室,衣着整洁,进馆按秩序,就座时移动椅子不出声,不抢占座位。
爱护图书和其他公物,借阅书刊按期归还。
阅读不出声,不与人交谈,不喧哗。
保护室内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
餐桌礼仪:
1、用餐时做到餐前洗手,餐时,待主人示意后开始。
2、夹菜文明,细嚼慢咽,不挑食,动作文雅,不发出不必要的响声。
3、用筷切忌:敲筷、叉筷、游筷、刺筷、签筷、吮筷、插筷、挥筷、舞筷。
4、餐末,正确使用餐巾或餐纸擦嘴。
5、退席时对他人说一声“请慢吃”。
6、在食堂用餐时礼让,爱惜粮食,不乱倒剩饭。
交通礼仪:
1、走路时做到双目向前平视,步幅适当,停步、拐弯、上下楼梯时,从容不迫,控制自如。
2、骑车时遵守交通规则,进入学校或单位大门时主动下车,在行人多的地方推车行走。
3、骑车时不勾肩搭背,不相互追逐,不曲折竟驶。
4、假若不小心撞了他人,要主动道歉。
5、乘车时遵守秩序,让车、让座,下车时及早作好准备。
6、问路时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劳驾”、“请问”等。
7、询问前要礼貌称呼对方,如“阿姨”、“叔叔”、“小同学”等。
8、发问时用请求语气,事后诚恳致谢。
公共礼仪:
1、在公共场所遇到师长、邻居长辈或其他相识人主动打招呼。
2、邻里之间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相帮助,不打听扔废纸。
谢谢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