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唐朝之后,为什么就没有朝代在这建都了?

如题所述

曾经有很多朝代将长安作为国都,造就了长安持久多年的辉煌与不朽。长安在最辉煌的年代,是整个东亚地区最为耀眼的国际化大都市,万邦来朝,城内常住人口众多,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随着各国的商人及遣唐使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长安那时候的辉煌,可能就是我们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最终目标。

但是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在唐朝分崩离析以后,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国都定在此地。有鉴于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到底是为什么?

中晚唐时期,长安城遭到多次破坏和劫掠

唐玄宗晚期的安史之乱,彻底撕开了大唐王朝盛世之下的虚弱内在。长安城在安史之乱当中被安禄山占领,虽然他在占领不久后即退出长安,但是这场战乱却实实在在给长安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虽然后来唐朝军队收复了长安,但是从这时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长安被攻占多次。

除了唐末黄巢起义曾经攻占长安,吐蕃军队也两次攻陷长安,回鹘军队也曾经在长安城内进行劫掠。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会给长安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和破坏,但更重要的也让人们对于长安城的防御力和安全性开始质疑-在长安城里面生活也是要冒风险的!

而被毁坏严重的长安城,需要花足够大的财力和精力才能修缮完成。而这对于经常占到的北方地区统治者而言,财政的捉襟见肘,已经无法支持他们完成这样的修缮工作。所以放弃长安城建都,成为了当时北方地区军阀的一个不能言说的共识。

在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国家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并非给长安一座城池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是整个北方地区都遭到了叛军的荼毒。安史之乱之所以让大唐由盛转衰,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唐北方地区的战乱,让人民流离失所,失去的生活来源。而为了逃避这种战乱所带来的伤害,很多有条件的大户人家开始向南方逃难。而这些向南方逃难的人群,给大唐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人口。

在北方,因为战乱千里荒野,无人耕种的时候。在大唐的南方地区,到处炊烟袅袅,一片生机勃勃。而远离了经济中心的长安城,在各方面都失去了竞争能力。除了军事地位相对明显,在其他方面都已经不如开封、洛阳这样的城市。长安城已不复万邦来朝的盛况了!

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削弱了长安城的竞争力

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建都在地点选择上都需要一个非常好的自然环境。这样的考虑,除了有利于将来的军事防御,也有利于在周边形成大范围的耕种环境,可以做到粮食自给自足或者是小批量运入即可支撑国都庞大的粮食开支。

但是很显然在晚唐时期,长安的人口过于密集,已经超过了当地土地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为了修建宫殿和其他建筑,大肆砍伐长安城周边的森林树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也让唐朝对于长安城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而反观南方地区,在隋朝末期,南方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隋炀帝甚至是兵败时期仍然待在扬州。除了其个人的喜爱以外,南方环境的优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也是隋炀帝喜欢待在南方的原因。而唐朝后期对于南方地区的开发,也没有被落下。加上安史之乱过后,大量北方的优秀人才与劳动力下江南,更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唐朝国力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大幅度衰弱,使得唐朝已经无力维护长安城的安全和稳定。加上数次战乱造成长安城的严重损毁,经济中心南移,使得后期的统治者看到了长安城之外的选择也是不错的。后来当中原地区再次统一的宋朝选择定都开封以后,长安已经再也没有成为国都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遭受了太多的战乱,与其维修不如新建,加上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较好,都城自然也逐渐“内迁”,除此之外,西北少数民族的频繁掠夺,长安城变的并不安全。
第2个回答  2020-07-08
历史记载,唐朝时的长安只有区区85平方公里,却拥有百万级的人口,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大都市,而在唐朝灭亡后,由于连年战争、自然环境变迁等一系列原因,长安的生态环境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大都市,而在此后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京城的人口都超过百万,所以长安的基础条件不再具备成为都城的条件。
第3个回答  2020-07-08
因为人口迅速增长,使得关中平原供给不起,运输成本巨大,只能前往产粮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