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庭审,它有什么特征什么?

如题所述

庭审笔录又称法庭笔录或审判笔录,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书记员制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的文字记载。
庭审笔录采用较为合理的资源固定了以当事人及审判人员的言行为主要内容的庭审过程,符合现阶段公正与效率的双重要求。是分析案情,正确裁判不可缺少的书面材料,是法院系统内部检查案件质量、总结办案经验的重要资料,也是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
对依法办案、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也规定“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这是庭审笔录的法定“渊源”。
措词虽然简洁,却体现出庭审笔录的基本特征:即由书记员制作,反映庭审的全部活动,且为一种书面的文字记载。但这些特征只是外在的,如果深入探究,还能发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1、庭审记录是一种法定公职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书记员,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应记入笔录。
这三部法律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可见庭审笔录不仅有法律依据,而且法律位阶很高。庭审笔录是由法定公职人员“书记员”作出的,内容囊括了庭审过程中所有的实体与程序,形成一个基础,对当事人的最终权利产生实际影响。另外,由于庭审笔录的内容涵容审判人员的庭审活动,是法院内部检查、监督的素材;也是人大常委会、检察院对法院审判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
所以,庭审笔录具有“公共权利”的属性,庭审记录是一种法定公职行为。
2、庭审笔录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
裁定、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必须经过当庭举证、质证;当事人庭审中的自认、辩解直接影响实体权利,而这些重要活动必须被庭审笔录记载方有价值。虽然许多的法院已在庭审中配备了速录员,或进行同步录音录像①,但现行诉讼法只规定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其权威性毋庸质疑。
庭审笔录所采用的资源较为合理,符合公正与效率的双重要求。诉讼的价值不等同于裁判结果,也体现在庭审笔录所描述的过程之中。庭审笔录为裁判打下基础,却不依附于裁判。再言,判决可能被改判或撤销,庭审笔录却不能重复作出或随意更改,所以庭审笔录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5
我国民法严格的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所指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确立、变更或终止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含义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之日起具有法律约束力,未经法律或者对方同意,行为人不得变更或者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一)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二)民事法律行为是故意行为;(三)民事法律行为被表述为意义要素;(四)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非法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面法律行为,(二)支付的法律行为和未付的法律行为;(三)合意的法律行为和实际的法律行为;(四)法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一)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视听资料表。4、隐含形式。民事法律行为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其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但在实践中,民事行为不一定是法律行为。因此,我国民法创立了旧秩序的概念——民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