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现?

如题所述

常见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举例的这些大多属于轻性心理疾病:

    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

    癔症。

    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

    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

另外还有重性心理疾病:

    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1

1、心理狭隘

当遇见事情时不管自己对错,总是斤斤计较,心胸过于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对与错。另外从来不会理解他人,总是因为小事而耿耿于怀,喜欢钻牛角尖,做事情喜欢一意孤行,而且眼里容不得沙子。

2、恐惧

对身边的某些人事物或者环境有恐惧感,比如害怕待在黑暗环境中、害怕和陌生人打电话或者看到密集的东西恶心呕吐等。轻者遇见事情时心跳速度加快,手脚发抖和全身冒汗,严重的话睡眠质量下降或者整晚睡不著觉,也有一部分人群在睡梦中惊醒。

3、忧郁

因为生活或工作上的因素而闷闷不乐,一直愁眉苦脸,不喜欢和他人说话,总是独处在角落中沉默少言。若是长时间处于此状态要引起重视,以免发展成忧郁症

4、嫉妒

嫉妒心很强,当他人对自己好时表现的不自然也不舒服,或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图谋不轨。当看到别人成功或者有优势时,喜欢恶意中伤打击别人。有严重嫉妒心的人可使用中伤的手段来发泄嫉妒心理。

5、敏感

敏感心理一般发生在女性身上,这是正常现象,但过于敏感的话可以说是神经过敏或多疑。总是因为别人无意的话语而向东向西,别人不相干的动作而认为是对自己轻视和嘲笑,总是因为小事而情绪变化太大以及喜怒无常。

6、残暴

因为小事或心里不快乐就向别人发泄,喜欢摔打东西而且口无遮拦。有时因为不开心而利用戏弄他人让自己开心,喜欢对他人冷嘲热讽。

7、自卑

对自己没有任何自信心,认为各个方面都不如他人,感觉低人一等。因为没有自信心而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心理可影响日常情绪,而且对工作和生活缺乏情感。

温馨提示:

当出现以上7种心理问题时要引起警惕,积极调整,若不能调整的话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忙。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要树立正确心态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

扩展资料:

易出现心理疾病人群:

1、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

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状态下,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面对升学的学生、销售员、等待提拔的官员等。因为害怕得失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全身心疲惫,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导致心理上失调。

2、医生

医生面临的工作压力大,而且需要总是接受负面情绪,因为受到患者的干扰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尤其对于心理医生来说,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常常会自疏。

3、脱离了社会的人群

长时间没有工作、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够让社交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空巢老人身上,因为家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其精神关怀,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4、总是担忧的人群

对某件事的认知方式上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如果总是关注于事情的负面,势必会让人们处于悲观以及消极的状态。一般女性容易担忧,若是出现了焦虑症那就说明过于操心了,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5、弱势群体

所处的环境对于心理影响很大,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如果总是生活在不良社会环境中会引起自卑感,因为不能适应所处的环境而自暴自弃,就出现报复社会的心理。

6、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一般精神疾病以及心理疾病会有一定的遗传性弱视,家族里面出现过精神疾病或者心理疾病的患者,那么此类人群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会高达7倍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这7大表现还不快改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哪些人易患心理疾病?这6类人要做好心理保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6

一、抑郁心理

表现: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明显的表现:懒得理你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就连最基本的“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的话题都觉得很无聊,对工作、生活和恋爱等等都觉得没意思。

二、强迫心理

表现: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以自己的原则或者习惯去做,否则觉得很难受。物品强迫,所有的东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放,用完之后得物归原地。行为强迫,不能看见书本卷边折角,不能看见衣服气球,等等,表现形式比较多。

三、焦虑心理

表现:对所有问题表现的焦急,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

四、分裂心理

表现:对身边亲近的人表现外向,大大咧咧,对陌生人表现内向,不愿意沟通;情绪反复,一会儿一个样,上一分钟开心,下一分钟难过。

五、适应障碍

表现: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六、社交恐惧症

表现:惧怕和外界人和事务,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七、选择困难症

表现: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八、习惯性否定心理

表现:否定别人 ,否定自己,否定全世界,做错事情不会承认,一味的找借口,对美好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只看见不足的地方,一味的找不足,太过于要求完美。

九、应激性创伤心理

表现:面对天灾人祸,离别失去,会将悲伤情绪放大,觉得一切不幸的事物离自己太近,每天的积极努力都没有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第3个回答  2019-02-01
“机能性失常”。行为上虽然有失常的表现,可是在生理上却找不出原因,可以说是纯属于心理性的,而不是生理性的。因此,这类心理失常,又可以叫做“心因性失常”。

“机体性失常”。由生理上的疾病,尤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比如,因脑震荡等所引起的脑外伤后遗症,大脑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等脑部病变,以及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行为失常。这类行为失常和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这后一类失常主要是医学研究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要研究的是第一类“机能性失常”,或者叫做“心因性失常”。

有些学者为了简单明了,把机能性的心理失常,按照轻重程度又分为两小类:轻的叫做“神经病”,重的叫做“精神病”。象焦虑、健忘、多重人格、恐惧等等,可归类到“神经病”的范畴里;而妄想、幻觉、情绪紊乱、精神分裂、躁郁等可归类到“精神病”的范畴里。

谈到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青年朋友注意一个提法,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避免用“神经病”或者“精神病”这类带有刺激性的字眼,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而仅仅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讨论问题的。

先说所谓的“神经病”吧。神经病虽然又可以叫做“心理神经病”,但在症状上却和神经系统毫无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类行为失常,虽然叫做“病”,但却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这些患者大多是遇到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后,长期不能妥善解决,才造成了持久性的情绪紧张或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这类心理疾病患者,尽管经常有想要逃避现实的行为倾向,可他们毕竟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想方设法同他们所遭受到的种种困难相对抗。因而可以说这类心理疾病的患者,只不过在生活适应上,比起一般正常人来困难些罢了。

再谈所谓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起神经病来,情况要严重些。主要表现为:人格更为紊乱、更缺少完整性;很多行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现实生活里的大部分规范,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而他们自己也几乎完全地失去了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如若从发病原因上来探究,那么精神病也可以分为“机能性精神病”和“机体性精神病”两种。“机能性精神病”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缺乏生理上的原因;“机体性精神病”则是由生理原因所造成的,严格讲,它已经不能算做心理疾病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要讨论的所谓的“精神病”,是讨论那些由机能性障碍所引起来的“精神病”。机能性精神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比较容易地预防和治疗好。详情
    官方电话
第4个回答  2019-03-07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就以往咨询例子来讲:青少年,成年人较多,但分类会多,这里就不细分了,专业心理课程,进下面官网

青少年咨询多的有:厌学,抑郁,学习障碍,焦虑,强迫,成绩突然下降,社交恐惧,恋爱,这些平时咨询的很普遍。
成年人常咨询的有:婚姻(包括婚前、婚后),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
这里有一些青少年和成年人共同的咨询问题,其实青少年时期没有咨询的,到了成年后还会存在,建议还是及早咨询,到正规医院或专业心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