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为了期末考试才学习?

如题所述

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非常的常见,大学的学习非常的轻松,很多大学生有时候连课都不去上,更别说平时去图书馆看书了,一般都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给同学们划重点,然后同学们就根据老师划的重点去复习,平常图书馆都很少人自习,一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爆满,去晚了还找不到位置学习,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上了大学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不被学校留级就可以,所以很多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去面对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只要把老师划的重点复习一遍基本上都可以考到六十分以上,所以才会导致这么多大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开始学习。

其实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记住书本上的内容来说非常的不利,基本上只能应付考试,没等几天这些知识就全部忘光了,所以大学生平时还是要多加学习,才能把这些知识记牢,期末考试也不用这么辛苦的去背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6

在期末的时候图书馆和自习室总是人满为患,占座位的人特别多。你去晚了的话根本就不会剩下位置。很多大学生为了期末不挂科,就会在期末拼命读书,认真复习功课。这个现象应该比较常见吧!

但是我觉得大学生并不是都是为了期末考试而学习的。每个专业的课程和学习进度都是不同的,一些专业课程还是比较繁重,每天课程很多,功课也比较多。而一些专业每天就比较闲,学得课程比较理论,让学生感觉这些东西都没有用,自己也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他们每天的生活可能就是围绕在上课,玩游戏,睡觉上吧!

但是我觉得像外国语学院,医学院等学院的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是比较繁忙的。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要背很多单词和段落,要考比较多的专业考试,上课也要小测。所以就连周末和夜晚都得在图书馆度过。医学院的学生更辛苦,为了让自己专业知识学得好,大家都在努力着。

所以可能有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比较懒散,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吧!努力的学生还是有很多的。

第2个回答  2018-01-16

因为大学生不像初中,高中学生那么的紧张,平时也不需要考试,只有在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考一次试,不要挂科就行了。我也经历过大学这段时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待学业这回事没有那么在乎。以前我们的考试都需要排名,学生心中也有激情。上了大学以后,不单单只是看你的成绩,还要看你的综合素质,才是最后的成绩。

所以对待专业成绩并不看重。很多的大学生都认为上了大学就解脱了,紧绷的弦一下子就松了。大学课也少,一个星期就几节课,很多的人都是宅在宿舍玩手机,或者是看电影,平常谈谈恋爱。到了假期的时候,一堆人一起出去旅游一下,玩玩闹闹,还经常聚餐。

大学生只要你最后的考试不挂科,你最后就有毕业证了。只有少数的人为了得到奖学金,才会去努力的让自己的成绩考到系里前几名。但是普通人能够考系里前几,真的很难,所以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追求,只要考试前几天看看书,不让自己挂科就好了。

第3个回答  2018-01-16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果说初中生、高中生拼命学习是为了“升学”这样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的话,那么,对于已经升入了“大学”的学生来说,继续学习的“价值”就变得不大了,因为,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能顺利毕业,就能拿到一纸文凭,而只要能拿到大学文凭,大学的任务就胜利完成!

那么,大学的考试是怎样的呢?大多数的学校会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平时表现就是考勤和作业,这个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不需要特别用功就可完成。期末考试呢?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及格率,一般都会采取划定范围的“人性化”做法,学生只要在考试前临时突击几天,及格的目标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由此,大学生不需要平时刻苦,只需要临时努力,就可以应付考试,顺利毕业,拿到大学文凭。既然如此,又何必每天苦兮兮的拼命学习呢?

第4个回答  2018-01-22

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了吧,请注意,我说的是弊端,而不是一味的喷应试教育。当今中国的大学里,确实存在一些水课,比如说“马原”“毛概”“思修”等,这些课程即使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也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没什么用。如果认真学习这些课,考试可能会很轻松,但是对于有自己安排的同学来说,并不值得这样做。有学习这些水课的时间,可以去实习积累社会经验,也可以去图书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些是比较理想化的观点,有一些大学生为了期末考试才学习,那纯粹就是偷懒和拖延症作祟。他们就这样虚度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