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如题所述

要去教育好一个孩子,这个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我们要记住那个重点是什么。那个重点是教育孩子要自己先够好,如果自己是不够好的,那是教育不出一个好孩子的。如果你教育孩子100分,那你要先做到100分。

孩子听你话,会和你一样状态,不会超越你,你如果只是60分,那么孩子也会是60分的。你要想清楚是否希望孩子成为另外一个你,成为你现在的状态,如果你想这样的话,那么就让孩子按你的思路、你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你觉得让孩子成为另一个版本的你是不够的,你希望他超越你,那么你就不要期待他太听话,你是有很多束缚很多限制的,不要束缚孩子,反而要让他突破那些限制,让他比你更自由更无限制,这样才能超越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3

不管是作为母亲,还是父亲,教育首要就是亲子关系——沟通。

父母亲与孩子本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

第二方面: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第三方面:亲子之间沟通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为语言沟通。

改变方式:

第一、改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孩子,倾听孩子;

第二、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和孩子沟通时讲究方法,不要简单粗暴,要善于引导;

第四、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与诉求。

最后,不要把饭桌当成训孩子的课堂和场所,一码归一码,可以和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教育和训斥。

第2个回答  2018-10-07
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可以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可以让孩子玩,看电视,比如一天玩30-60分钟,看电视2集,让孩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我个人是反对应试教育的,应当让孩子轻松学习,享受学习,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像是在受刑。更不要让孩子当失去自由的小鸟,带孩子多去野外玩,去爬山,让孩子觉得世界多么美好。在家里可以多做些亲子互动,一起看看书,画画画。还有,不能过份溺爱,孩子做错了事,不要打他,先跟他讲道理,再告诉他,错可以范,但如果有第三次,就要有应有的惩罚。最后,可以看看三字经,草房子等课外书。
第3个回答  2019-03-08
第一个要素是,母亲必须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一个脾气无常的母亲一定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相反母亲做事情心平气和、讲道理、有比较豁达的胸怀,那么孩子就不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也就是说,他的脾气就会比较正常。
心平气和,是母亲处事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不抱怨、不责备、不随便批判、不随便和人吵架,在孩子面前不和自己的丈夫无理取闹。这种家庭气氛对孩子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安定温馨的成长环境。营造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但我认为母亲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个要素是,母亲需要从小和孩子一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我最担忧的是自己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却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训斥和指责的母亲。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例如,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把自己玩的东西归类整理,能对自己的小卧室能进行整理,不管是叠被子还是扫地。慢慢长大一些,孩子可以学着在洗衣机里洗自己的衣服,甚至再大一点孩子可以学着每个礼拜都参与做一顿饭。总而言之,对孩子要有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不能随着父母的心意(家长脾气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家长脾气不好了孩子就什么都不能干),而是说不管什么情况之下,都要有合理的规矩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孩子未来很重要。
我碰到过一位母亲,她告诉我她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很有出息。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孩子每天必须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整理干净,否则不允许出门。我认为这就是某种规矩意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大后出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因为从小父母没有明确的规矩意识,孩子每天都要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父母脸色好的时候,对孩子宠爱无度;不好的时候,孩子就畏首畏尾。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个要素是,要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在我看来不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如何,都应该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方面母亲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如何养成这个习惯呢?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一直到七八岁,如果母亲能在睡觉之前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个半小时,孩子就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他就能够在知性上不断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阅读诗歌散文会使人的情感丰富),交流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词汇量会增加)。每读一本书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世界,因此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得更加开阔,思想也会变得更加的丰富,所以读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两岁开始到七八岁这段时间,读书比学英语、数学要重要得多,因为在书本中间会建立孩子的思想性、想象力、创造力、逻辑和思维能力。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如果说父母不读书而是在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读书,那么孩子是无法养成读书习惯的。我建议可以规定一个读书时间,这个时间内,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在孩子认字不多的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读书。
能把以上这三件事情做好,一个母亲就基本上能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当然,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健全的、快乐的、聪慧的孩子,光靠这三件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夫妻除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获取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学校的学习、社会的历练等途径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带着孩子去行走世界,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同学交往,在人群中间逐渐长大,在与小伙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领导力。
总而言之,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容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间,父母能把事情做对很重要。其中,重中之重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理解、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请记住不要让关爱和理解,变成偏爱和宠爱,一旦开始没有原则地对孩子偏爱和宠爱,很容易让孩子的成长偏离轨道。
第4个回答  2018-10-13
我觉得首先母亲要给孩子树立起一个榜样,多陪陪孩子,给他讲讲一些简单的道理,不要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让他产生自卑心理;多鼓励他,让他变开郎,变坚强;少给孩子补课,现在的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如果孩子不想学,再怎么逼也不管用,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一种叛逆心理,所以要从小培养他的好奇心,再加以调理,让他在学习上产成好奇心,之后再加以管教,就可以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也不能侵犯孩子的隐私,如:偷看孩子的日记,查看孩子与哪些人来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