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煤层气盆地评价

如题所述

形成于挽近地质时期的中国大陆第三纪含煤盆地,可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陆东部的含煤盆地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制约,盆地分为两种类型,位于海域的东海陆架、台西及南海北部属于弧后盆地或弧后前陆盆地,盆地规模较大,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位于大陆东部沿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展布和分布在隆起带或坳陷带亦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盆地均以小型断陷或坳陷为主。大陆西部的含煤盆地受特提斯构造域的制约,盆地类型亦可分为两种,位于喜马拉雅板片及冈底斯—腾冲活动带西段的盆地,受喜马拉雅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影响,属主动大陆边缘(岛弧型)盆地;集中分布在中国大陆西南部(滇桂)华南板块与藏滇板块交汇部的盆地,受三江构造带、康滇构造带的影响,均为小型断陷型盆地,有些盆地兼有走滑性质。上述含煤盆地中的海域弧后盆地和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主动大陆边缘盆地,受自然地理条件与勘探程度的限制,暂不列入煤层气勘探评价范围。

属特提斯构造域位于大陆西南隅(滇桂)的第三纪含煤盆地,靠东部的琼北文昌盆地、桂南盆地群发育较早(始新-渐新世)有些延至第三纪末(中新-上新世);受北西走向具左旋走滑性质的右江断裂带、南丹—紫云断裂带控制,并受北北西走向构造带的干扰,形成了诸多北西、北东向的小型断陷盆地。南宁、合浦、百色等盆地,老第三纪处于温湿气候条件,形成含有褐煤、油页岩等暗色碎屑岩沉积。新第三纪中新统长坡组煤系含煤较差,仅有局部可采煤;黄牛岭组含煤性较差,含1~3层褐煤;中上新统南康群仅含数层局部可采褐煤层;桂南、琼北盆地群含煤性亦较差。均是寻找煤层气藏的不利地区。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康滇构造带的滇北盆地群、滇东南盆地群,因受绿汁江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的控制,断陷盆地呈南北向分布,盆地均发育于新第三纪,由数十个小型断陷盆地组成。滇北盆地群昭通、弥勒、寻甸、曲靖等盆地,含煤岩系为上新统昭通组,中部含煤段为炭质粘土、粘土与褐煤互层,钻井钻遇煤层厚193.77 m,一般厚数米至数十米。滇东南盆地群开远、红河盆地和文山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小龙潭组,中段含煤段含褐煤厚数十米,开远小龙潭盆地含煤厚223 m。滇北、滇东南盆地群上第三系含煤岩系含煤性好,但煤岩变质程度低均为褐煤,因此该区亦属寻找煤层气藏的不利地区。

跨越华南、藏滇两个板块,分布在几个构造带的川西藏东盆地群、思茅盆地群、腾冲盆地群,受金沙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组成的三江构造带的控制,具有右旋走滑性质,形成了一系列沿构造带走向的小型断陷盆地。分布在松潘—甘孜活动带的剑川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双河组,含煤2~3层,厚2.5 m。昌台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昌台组,中部含煤段含三组煤层,含煤层、煤线21~92层,可采煤层3~33层,厚30.93 m。阿坝盆地含煤岩系为上新统阿坝组,中部含煤段含五组煤层,含可采煤2~22层,厚36.61 m。分布在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冈底斯—腾冲活动带的浑源、丽江、保山和潞西等百余个盆地,含煤岩系为上新统三营组,含煤数层至10余层,多为薄—中厚煤层。龙棱景东为巨厚煤层,厚达50~100 m。滇西新第三纪含煤盆地煤系十分发育,煤层多,厚度大,含煤性好,但是煤系地层因缺少上覆盖层未能深埋,煤岩变质程度低,均为褐煤。红河等少数盆地煤岩为气煤、长焰煤,可能是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鉴于煤层气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滇西及整个大陆西南地区第三纪含煤盆地均列为暂不考虑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区。

分布在中国大陆东北部的依安盆地,是松辽盆地发展演化萎缩期形成的第三纪含煤盆地。至今仅有一口钻井钻遇1 m厚的煤层,含煤岩系为古、始新统乌云组。分布在松辽—华北沉降带的含煤盆地还有下辽河、渤海湾、华北老第三纪裂陷盆地,含煤岩系为下始新统—上始新统孔店组上部薄煤层。位于大兴安岭—山西隆起带的围场—林西盆地,冀北蒙南张北、集宁盆地,是新第三纪形成的中小型坳陷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汉诺坝组,含煤3~20余层,可采煤3层,厚0.5~2.7 m。上述盆地含煤岩系变质程度低,均为褐煤,因此亦是煤层气勘探暂不考虑的地区。

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大陆构造—岩浆“活化”带东侧的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受郯庐断裂系的控制,形成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断陷盆地,自北而南为普阳—宝泉岭隐伏带、佳木斯隐伏带、依兰—尚志盆地、舒兰盆地、伊通盆地、沈北盆地、黄县盆地、潍坊隐伏带、坊子盆地。另一带发育在同属郯庐断裂系的敦化—密山断裂带,自北而南为虎林—密山隐伏带、牡丹江隐伏带、敦化盆地、梅河口盆地、抚顺盆地。郯庐断裂系控制的地堑型含煤盆地煤系地层均为下第三系。

普阳—宝泉岭隐伏带含煤岩系为始、渐新统宝泉岭组,有局部可采煤,盆地深部煤系发育较好。依兰—尚志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渐新统达莲河组,含煤最多达20余层,厚0.3~0.9 m,煤层薄。舒兰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新统舒兰组,下部含煤30~50余层,并含数层油页岩,上部含煤20~30层,局部达50层,煤层厚10~30 m,可采煤6~15层,舒兰含可采煤厚17.76 m。伊通盆地含煤岩系为下始新统双阳组和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永吉组,含薄煤层。沈北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新统杨连屯组,下部含煤5~61层,厚50~60 m,上部含可采煤厚0.89~22 m,中部夹30 m厚的油页岩。黄县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新统黄县组,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7层,厚1.25~15.6 m,其中一层可采煤厚6.5 m,并含油页岩5层。潍坊隐伏带、坊子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新统五图组,仅昌乐五图盆地含可采煤30余层,厚36 m,煤层不稳定,夹有油页岩。

分布在敦化-密山断裂带的虎林-密山隐伏带,含煤岩系为始、渐新统虎林组,含煤8层,可采煤1~2层,厚1.05~1.52 m。桦甸盆地含煤岩系为古—渐新统桦甸组,上部含煤段含煤23层,厚 0.15~0.9 m,最厚2 m,含可采煤3层,单层厚0.5~0.7 m。梅河口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渐新统梅河口组,含煤30余层,一般含煤14层,主要位于下含煤段,含可采煤5~7层,单层厚0.6~3 m,局部达25 m,可采煤厚3.37~88.15 m,均厚21.53 m。抚顺盆地含煤岩系为始新统古城子组,含巨厚煤层,厚0.6~134 m,均厚50 m,并夹油页岩。计军屯组煤层仅有0.5~0.8 m,其下古新统老虎台组含煤1~2层,厚0.5~2.3 m;栗子沟组含煤1~2层,厚0.5~4 m。

第三纪含煤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仅有抚顺盆地施钻了三口试验井,石油勘探在普阳—宝泉岭盆地获取的井下资料亦可借鉴。

依兰—尚志盆地南北长200 km,盆地北部达莲河组煤层厚1.8~23.1 m,一般厚11.1~18.2 m。地堑东侧煤层埋深400~1200 m,煤层厚6.0~23.0 m,单层厚大于7.0 m,均厚大于1.5 m,煤层顶板油页岩厚度大于110 m。煤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51%~0.58%,属长焰煤。上述资料说明,依兰-尚志盆地尚具有可能形成煤层气藏的一定条件。

普阳-宝泉岭隐伏带是被第四纪沉积覆盖的第三纪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已有15口钻井钻遇煤层,含煤岩系为始、渐新统宝泉岭组。汤参1井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2997.6 m,钻遇煤层72层,累厚71 m,单层均厚0.99 m。新1井煤层埋藏最浅为235.0 m,最大单层厚度为10 m。汤参1、2井煤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28%~1.14%,随煤层埋深增大煤岩变质程度亦随之增高。据报道,盆内施钻的油气勘探井在含煤地层中试获天然气,单井产气量为(1~7.2)×104 m3/d。从勘探资料可见,第三纪煤岩变质程度随煤层埋深逐渐增高,埋深1000 m以上为褐煤,1000 m以下逐渐增为长焰煤,再深增至气煤煤阶。由此可见,在煤层气勘探深度可及的范围内,可对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进行有宜的探索。

抚顺盆地是唯一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的第三纪含煤盆地,盆地位于依兰—舒兰断裂带与敦化—密山断裂带的交汇部,第三纪含煤盆地叠置在前震旦系基底上发育的侏罗、白垩纪断陷盆地之上。第三纪盆地经历了古新世拉张裂陷构造岩浆强烈活动时期,含煤沉积不稳定,始新世早期构造活动缓和时期,形成了巨厚煤层,始新世中期深水湖相发育时期,形成了巨厚油页岩层,至始新世末盆地隆升沉积中断。由于成盆期后北东东向逆冲断裂的推覆和北西西向断裂的切割,形成了近东西走向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南翼翘起,北翼被逆断层冲断,西部和南部煤层变浅或出露地表,东部向斜核部煤层埋深达1300 m。

抚顺盆地含煤岩系为下第三系古、始新统抚顺群,主煤层为始新统底部古城子组,煤层少、单层厚度大,其下的古新统老虎台组、栗子沟组,煤层厚度小、变化大。古城子组煤层厚130 m,均厚50 m,最薄2 m。煤岩以光亮、半亮煤为主,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高达90.37%,挥发分为42.83%~46.7%,属低灰、低硫、低磷煤。镜质体反射率为0.54%~0.65%,属长焰煤,其下为气煤。煤层含气量,560.8~680 m井段含气量为5.55~9.36 m3/t,随煤层埋深含气量增加,但向斜轴部含气量减少。科控1井测定煤层含气量为15.14 m3/t,兰氏体积为17.19~23.47 m3/t,兰氏压力为2.63~4.06 MPa。探2井井深850 m,地层压力为6.05 MPa,地层渗透率为2.0×10-3μm2。科控1井758.2~795.2 m钻遇主煤层厚29 m,筛管完井未压裂排采292天,产气25.5×104m3,单井日均产气873 m3/d。

抚顺盆地是一个发育在中生代断陷盆地之上的第三纪小型断陷盆地,盆地虽小却发育了较好的老第三纪含煤岩系,始新世早期古城子组煤层巨厚,煤系地层之上又有厚达110 m的油页岩覆盖,形成了良好的沉积组合,有利于煤层气成藏与保存。聚煤期后的构造变动对盆地有一定的影响,逆断层的推覆及配套断层的切割都会使盆地构型改变,但是抚顺盆地基本保持了向斜构造轮廓,主煤层深埋部位保存基本完好,煤层埋藏适中,煤岩属长焰煤、气煤,为煤层气成藏提供了基本条件。从抚顺盆地含煤状况分析,盆地含煤性较好,煤岩煤质较好,实测煤层含气量、渗透率、等温吸附参数、地层压力等与中低煤阶正常范围测定参数值基本相符合,试验井排采状况表明主煤层具有一定的产能,说明盆地具有形成煤层气藏的可能条件,值得对其进行探索。

从整个中国第三纪含煤盆地状况分析,除海域弧后盆地规模较大外,大陆上发育的含煤盆地规模均较小,多属小型断陷盆地,盆地总面积(不含海域)16×104 km2,煤炭资源量为158.17×108 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0.28%。由于第三纪含煤盆地所处地域古气候条件适宜,大陆东北部老第三纪含煤盆地与西南部的新第三纪含煤盆地均有丰富的聚煤沉积物源,形成了巨厚的煤层,但大多缺少上覆盖层,煤层埋深较浅,煤岩变质程度较低,大部为低变质褐煤。总体评价第三纪含煤盆地认为,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差。但抚顺盆地、依兰—舒兰盆地、宝泉岭盆地等,在煤层之上覆盖有较厚的油页岩,煤层埋藏并不太深,但煤岩变质程度已达长焰煤、气煤阶,煤系地层生烃能力、储集条件均趋变好,因此可选择这类盆地进行探索,对开拓第三纪低变质煤阶小型盆地煤层气勘探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根据含煤—煤层气盆地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条件,参照煤层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参数,综合分析研究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和西南缘侏罗系含煤岩系,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黔西盆地群二叠系含煤岩系,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含煤岩系和松辽盆地东南部及盆地南部断陷盆地群白垩系含煤岩系是寻找煤层气藏的有利层位和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形成含煤盆地的稳定构造环境,持续沉降形成了多期叠置型沉积构造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为前震旦系稳定地块,地块上发育了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其后形成了晚古生代克拉通含煤盆地。印支期后华北克拉通盆地解体,形成中生代前陆坳陷盆地,其下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变形形成沉积构造盆地,三叠纪末期和早、中侏罗世发育的含煤岩系覆盖其上,形成叠置型含煤盆地,喜马拉雅期盆地抬升,周缘形成地堑型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在华力西中期至燕山期末,仅有数次短暂抬升,总体处于持续稳定沉降状态,形成了有利煤层气成藏的巨厚的含煤沉积组合。印支期后,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在差异升降及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近南北、偏北北东向不对称性巨型复式向斜,受逆冲推覆西部构造陡窄复杂,中、东部构造宽缓简单,有利于煤层气成藏。盆地虽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构型基本完好,变形不很剧烈,多层系含水层形成的水动力系统未遭大的变革破坏,对煤层气成藏与保存都很有利。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良好的聚煤沉积环境,石炭、二叠纪时期盆地处于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聚煤有利相带,形成了以太原组、山西组为主的海相、海陆交替相、陆相含煤岩系,侏罗纪又形成了以延安组为主的陆相含煤岩系,两个地质时代的煤系地层均具有煤层多、厚度大、煤质好、资源丰度高的特点,同时还发育了与煤系地层相匹配的区域性沉积盖层,良好的沉积组合有利于煤层气成藏与保存。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活动较稳定,印支期后岩浆活动较弱,含煤盆地以深成变质为主,以巨型盆地构型为轮廓,自盆缘向盆内形成由低至高的煤岩变质环带,石炭、二叠系煤岩变质跨度大,由长焰煤至无烟煤阶,盆地东缘带以低中变质煤为主,由北向南变质程度逐次增高。中侏罗世延安组煤系以低变质煤为主,盆地南部变质程度稍高。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试验成果,石炭、二叠系目标煤层含气量、渗透率、地层压力、含气饱和度、气井产量等地质参数,初步验证了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成藏条件,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应选择盖层条件较好,煤层含气量相对高的盆地西南部进行勘探。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试验同时表明,由于盆地构造部位不同和含煤岩系分布的差异,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成藏条件亦有所不同,目前初步证实以中部离石鼻状隆起成藏条件较好,南、北段尚需进一步勘探验证。从已有勘探资料表明,含煤岩系向盆地延伸部位,煤层发育、煤岩变质、水动力和水化学等条件可能变好,对煤层气成藏更为有利,是寻找盆地内煤层气高产区带的有利地区。

沁水盆地是在山西隆起带上形成的构造盆地,印支期后华北石炭、二叠纪克拉通盆地解体,与东、西坳陷带相间形成山西隆起带,燕山期受差异升降与挤压应力作用,前三叠系形成复式背向斜构造,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圈闭形成沁水复式向斜,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汾河地堑斜截盆地西部,虽经多期构造变形改造,盆地构型基本完好,盆内构造较为简单,为煤层气成藏准备了构造条件。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华北含煤盆地的聚煤有利相带,形成了以太原组、山西组为主的含煤岩系,煤系地层厚度大、煤层多、煤质好、埋藏浅、资源丰度高,是煤层气成藏的基本物质条件。煤系地层之上发育了三叠系区域性沉积盖层,是煤系地层深埋成煤、成烃的必要条件。在三叠系沉积盖层覆盖下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煤岩变质可以达到中低煤阶,燕山期山西隆起带深部岩浆大面积侵入,形成区域性岩浆热变质异常带,使中低煤阶煤演化成为高中阶煤,煤岩变质程度增高使煤层渗透性变差,但经煤层气勘探测试表明,煤层渗透率并不很差,勘探试验井气水产出状态还较正常,说明沁水盆地煤阶虽高但煤层储集条件尚有形成煤层气藏的可能。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另一特点是,现今盆地中部有一近东西向分水岭,盆地地层水形成南、北两个水动力系统。已有资料证实,盆地北部岩溶陷落柱发育,钻井泥浆漏失严重,地下水动力活跃,是煤层气成藏的不利地区。经煤层气勘探初步证实,沁水盆地南部斜坡带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根据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向盆地中部延伸的斜坡带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可能变好,是寻找煤层气高产带的有利地区。

黔西盆地群位于四川盆地与红水河盆地之间,是华南克拉通含煤盆地经印支期后变形改造的滇黔桂盆地群的一部分,由于多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多种型式的向斜构造,二叠纪龙潭组含煤岩系构成向斜构造圈闭,形成以含煤盆地(向斜)为单元的水动力系统和含气系统。

黔西盆地群位于康滇古陆东侧,晚二叠世龙潭期处于华南克拉通含煤盆地聚煤有利相带,形成煤层多、厚度大、煤质好、含煤性好、资源丰度高的龙潭煤系。黔西盆地群位于水城—紫云断裂与贵阳—师宗断裂交叉带以西,是煤岩变质较适中的中低变质区,对煤层气成藏较为有利。龙潭组含煤岩系之上连续沉积了海相碳酸盐岩、膏盐岩层,是一套封盖条件好的沉积盖层,向斜内三叠系残留厚度多为1000~2000 m,封盖层条件较好,有利于煤层气成藏与保存,煤层埋藏浅亦有利于煤层气勘探。

黔西盆地群虽然列入寻找煤层气藏的有利地区,但是仍应指出,经多期、多向构造变形改造已裸露地表的黔西中小型残留盆地,虽然构造向斜保存基本完好,但二叠系含煤岩系经过变形重建,煤层渗滤条件变差,水动力系统及其相伴的含气系统亦随之调整重建,赋存在煤层中呈吸附状态的甲烷是否在煤层中依然留存,只有经过煤层气勘探实践验证,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准噶尔盆地发育在准噶尔地块之上,震旦纪至早寒武世为克拉通发展阶段,其后受洋盆影响构造较为活动,晚二叠世进入陆内坳陷沉积发展阶段,中三叠世开始为前陆坳陷盆地发展时期,喜马拉雅期天山褶皱带向北强烈推覆,盆地南缘强烈沉陷,形成明显的不对称箕状盆地。印支中期形成前陆坳陷盆地后,经燕山、喜马拉雅期沉积建造叠加与构造运动改造,坳陷加深,规模扩大,强化了前陆盆地构型,但盆地未经褶皱回返,未遭严重破坏,整体构型保存基本完好,对煤层气成藏与保存都很有利。

准噶尔盆地主要含煤岩系为下、中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厚度大、煤层多、煤质好、资源丰度高。在两套含煤岩系间发育了深湖相细碎屑岩沉积,煤系地层之上发育了上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盖层,形成了一套有利煤层气成藏的沉积组合。

准噶尔盆地燕山期后盆内岩浆活动较弱,含煤岩系随盆地沉陷深埋以深成变质为主,形成由盆缘向盆内、由低至高的不对称型变质环带,在盆地周缘煤层埋深适中、煤岩变质适中、水动力条件封闭的构造带,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据已有资料分析,盆地南缘构造陡带有可能形成水动力封闭的高压带是寻找煤层气藏的有利地区。

松辽盆地的基底为稳定的嫩松地块,古生代盆地基础分属两类,北部为华力西褶皱带,南部为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燕山运动卷入滨太平洋构造域,早期形成北北东走向的中小型断陷盆地群,晚期形成北北东走向的大型坳陷盆地,喜马拉雅期盆地边缘形成北北东走向的大型裂陷带。侏罗纪至早白垩世为松辽盆地聚煤期,早、中侏罗世煤系分布在盆地西缘断陷带,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煤系分布在盆地东南部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沙河子组、营城组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及盆地以南的中小型断陷盆地,是松辽盆地的主要含煤岩系。松辽盆地深部断陷盆地群受控于北北东向为主的扭压性断裂,晚侏罗世火山岩发育,早白垩世构造相对稳定,含煤岩系夹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盆地边缘郯庐断裂系活动,形成北北东向张扭性裂陷带,有些断陷盆地亦有掀斜或断褶,但断陷盆地群基本格局并未破坏,以断陷盆地为单元的水动力系统依然存在,对煤层气成藏与保存都很有利。

松辽盆地深部及以南的含煤断陷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沉积均以独立的中小型断陷盆地为单元,形成陆内河湖相含煤沉积,晚侏罗世火山岩发育煤系较差,早白垩世物源充沛聚煤较好,早白垩世发育了厚度大、煤层多、煤质好、资源丰度高的含煤岩系,早白垩世晚期沉积层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晚白垩世沉积披覆式的覆盖于断陷盆地之上,形成良好的区域性封盖层。

松辽盆地深部及以南断陷盆地煤岩变质程度较低,多处于低变质烟煤阶,由于松辽盆地深部高热流值、高地温场形成的区域性地温异常,煤系地层变质程度相对增高,使低变质煤演化适中,煤层埋深又较浅,既利于煤层气成藏,又有利于勘探开发。

松辽盆地深部含煤断陷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仅有铁法盆地及松辽盆地以南的阜新盆地进行了煤层气勘探试验,勘探成果初步证实了施钻盆地的煤层气资源前景。根据松辽盆地东南部及以南的断陷盆地的煤层气地质条件分析,参照铁法、阜新盆地煤层气勘探实践,评价认为松辽盆地东南部及盆地以南的早白垩世含煤断陷盆地是寻找煤层气藏的有利地区。

经过对含煤—煤层气盆地的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除上述四个成煤地质时期五个盆地(群)确认为寻找煤层气藏的有利层位和有利地区外,尚有跨越六个成煤地质时期近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盆地(群)可列为寻找煤层气藏的可探索地区。

石炭二叠纪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带东、北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桌子山构造带(银川断陷),华北(狭义)盆地(北、南华北),四川盆地东南部,美姑盆地,湘中南盆地群,红水河盆地西部等。

三叠纪盆地:库车盆地,四川盆地东南、西部,楚雄盆地等。

侏罗纪盆地:松辽盆地西缘、吐鲁番-哈密盆地、库车盆地北缘等。

白垩纪盆地:三江盆地群等。

第三纪盆地:抚顺盆地、依兰—舒兰盆地、普阳—宝泉岭隐伏带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