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抽成多少合理呢?

如题所述

我说话有点偏激,这个抽成高,就是因为滴滴司机没有一个投诉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滴滴司机不团结,你不干他干,滴滴司机缺的是步调一致,最好是要有工会一样的机制,就像出租车一样,平台才不敢乱来,司机才有发言权,现在的所有规矩规定都是滴滴平台一个人说的算,司机根本就没有发言权,说到底还是滴滴司机的问题,假如你觉得不公平,那么你就不要出车了,天天出车还叫不公平,是不是贱呢?

我认为5%,因为只提供平台服务。辛苦的还是司机

10%

根据2018年第4季度的数据估算,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但是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

不超过%15

首先,我很支持网约车这个服务平台!

它给我们老百姓的确带来了很多时刻的交通便利。

在滴滴还没出来之前,打的就跟摘星星摘月亮一样的困难,

好不容易拦到打的车了吧,司机会询问去哪里,乘客说了之后,如果那条路线是经常堵的,司机就借故说:不好意思,车现在没油了,或者说,要交班了,甚至有的司机会直接告诉你,不顺路去。还有的明明是空车,看到路边有乘客在招手,他权当没看见。你说气人不气人!

以前我看到过很多在医院附近要打的的老人,老的托着小的,有的年壮的拖着一家老小,拿着大包小包站在路边,看样子像是他们家里有人出院了,然后想要在就近的地方打个的,不是没车,就是有空车,人家也不给你停。看着着实令人心酸!

滴滴的确是老百姓们的福音,也希望它的这个好印象能永远留在老百姓心中,平台服务收费尽量合理些,5%吧,要不然辛苦的滴滴车司机会越来越没积极性的,这样下去不利的还是老百姓,对不?

我注意到这个问题大家关注的比较少。可能大家平常也很少去思考这类问题吧。谈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大家常常会带着对平台怨恨的情绪。这无可厚非,是非常地合理的。那我们不妨来深入地思考下,平台到底抽成多少合理呢?

注意哦,我把“网约车”这个前缀给去掉了。我想要思考的是更加普遍的抽象模型。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到这个现象的底层逻辑中去。我把这个模型简单的画了出来,有些鄙陋,大家姑且看下吧!

我用字母去代表了一些概念,这是我以前学习数学是养成的习惯。这样便于量化分析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适应一下。

首先我们得先分层:宏观层和微观层。宏观层指的是平台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各个同类平台之间相互竞争或合作的关系。微观层指的是各司机(商户)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一顾客的需求C

需求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大量的需求需要人口的增长。而中国目前现在的人口增长已经处于疲软期。我们看一下人口统计数据就可以观察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说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有80%并不在于需求,而是在于供给的变化。

在另外一个方面,各种需求之间有一些是具有替代的作用。就比如说方便面和外卖。面包和饼干。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关于需求的矩阵。

对角线沿马斯洛需求层次去展开。每一个不同的C代表着不同种类产品服务的组合。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去统计人们对于各种需求的数量。

另外还要建立需求关于时间的变化的趋势。

有了这两种表格之后,我们再去做决策就会有据可依了。

二商户的生产P

不管是一级生产者还是二级生产者,还是三级生产者。我认为他们是影响这个市场变化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比如说五六年前网约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前期这个司机还不是很多,然后这一批司机他们就挣了一部分钱。是现在明显是网约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订单的数量,这就很可怕了。

关于这一部分很简单。只需要建立一个生产者随着时间的增长模型方便统计数量就可以。

后期

所以到后期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因为平台需要引流,他需要积极发展。所以必然会有各种补贴性政策,并且降低其准入的门槛,优化其内部的生存环境。但是在后期,需求在没有大量变化的前提下。而大量的生产者却涌入了,也就是说打工人都去辞职当网约车司机了。所以这个时候平台必然会削减补贴,甚至是提高准入门槛。使内部的生存环境变得极其的恶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市场调节的机制。否则便不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说题主的问题还需要加一个前提条件。就说在什么时间段的情况下,网约车平台它定的抽成比例是较为合理的。

另外一个方面。我是说商户和顾客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在前期是比较好的,不管是顾客也好啊,还是商户也好,大多会比较感谢平台。因为对于顾客来说,平台很方便快捷,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商户觉得他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挣钱的机会。所以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到后期则不然,不管是顾客还是商户,大家都会非常憎恨这个平台。也不能简单的说是一种妒富的心理。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其实平台只是站在他们那个角度,做他们认为合理的事情。但是对于商户和顾客来说也就不是这样了。其实平台到底做的这件事情到底合理不合理呢?时间最终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到后期也就是说形成垄断以后,就是形成了强权。他非常容易偏离正轨。平台其实它的本质还是资本财团。资本的本性是膨胀的。他必然会去尽量的去榨取每一滴的利润。

所以这也必将会导致他们最终的破灭。我们现在看到的终局只是之前博弈所进行的演化。

三平台的本质

其实平台的本质他只是在顾客和商户之间。形成了庞大系统的信息流,以及明确的资金流。其实更本质的它是提供了一种机会。给顾客提供了满足需求的机会。给商户提供了挣钱的机会。但是到后期如果对于双方来说的话,获得这个机会的成本越来越高的话,那么对于顾客和商户他们就可以做出另一种选择。去跨越到其他的平台。

平台与平台之间也有竞争。不过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一个悖论。就是——“人性”比如说站在不同商户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他们当然希望其他的商户都离开,都转接到其他的品牌。然后他留下了资源就为自己所占有。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所以也必然导致了商户内部的不团结。所以他们无法去对抗平台。只能去苟延残喘。因为他们没有谈判的资本。人性决定了工会成立的困难,以及工会成立后的虚伪。只要平台还能够利用这个人性。他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可以两头吸取最大利润,只要保证不崩溃的前提。

但是不崩溃是不可能的,网约车平台终究逃不出他被毁坏的宿命。所以我们倒希望他去吸收80%的利润。因为那样他离崩溃也就不远了。这样对大家来说都有好处。一鲸落,万物生。

但是网约车平台应该是不会那么愚蠢的。

那我们就站在平台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如何让资金流的分配最优化。怎样是最合理的?

我目前这个时间段来看,是处于饱和期。所以为了维持商户就是已经签约滴滴司机的利益。他肯定会提高准入的门槛。为了不让这个行业显得那么的暴利。他抽成30%~50%都是合理的。大家可能初听这个结论,感觉很不爽。但没办法存在即是合理。事实就代表着某种真相。如果等到稳定以后,差不多也就20%~30%这样一个范围。如果要是平台经营得当的话。并且整个 社会 趋于理性的话,那么12%~15%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如果是数学比较好的同学呢,你可以去建立一个计算的公式。来去精确的计算这个精准的比例。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3点。第一点是其实网约车平台也是蛮尴尬的。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平台特别的大。嗯,就有多么多么的厉害,多么多么的坚不可摧。就是他们还是蛮脆弱的。为什么说他们脆弱呢?首先,他们的确很庞大。但是不排除他们没有竞争对手。当它一死。其他平台必然会蓬勃发展。也是其他平台所希望看到的事情。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新闻事件。一场舆论风波。让滴滴平台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这个时候首先由顾客去放弃他,司机去离开他。去其他的平台发展吧。那么结果,或许又会是一种新的局面吧!

第二点是,网约车平台的新机会。也就是说网约车平台要想发展的更好。首先他必须要转型。其次,他必须要创造更多的潜在的新机会。让客户司机去有更多的利润空间。那样它的发展的势头将是势不可当的。关键是我觉得滴滴应该也没有这个魄力吧。因为中国的垄断寡头就逃脱不了他们的局限。

第三点是这种平台类服务的最优方式就是无平台模式。这个是属于我的臆想了。未来,提供平台服务的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成本只有廉价的电力,这种电力的成本可以忽略不去。所以这种服务接近于免费。哈哈,和人类相比,我们创造的机器人倒显得无私了。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百分之五左右吧!

这个问题看怎么理解,分以下几点来解答:

1.网约车抽成看平台的,就拿滴滴快车来说,上海起步14元,司机拿到是12.5元 .

2.何不合理各有说法,司机肯定说不合理,应该抽是百分之五最好。

3.平台他前期的投入,他要回本,肯定抽成高,他们不会给我们免费的午餐

4.现在打车方便,几乎人人网上叫车,没办法,司机如果选择跑网约车,抽成只能由平台定价,他说抽多少 ,那就认了吧,除非不跑他这个平台 ,至于抽成多少合理,司机没有办法的[赞]

10%-20%依据建议采取问卷调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托,建立大数据分析出来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