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为了能读书都做过哪些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人各有各的爱好,有的人喜欢打牌,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打球,我喜欢读书只是因为我天性就不喜欢打牌,业余时间总要找一点事情做,于是就只有读书了。无论是我在农村干农活,还是当兵在部队服役,以至后来转业回到地方,我都能将业余时间用来读点书,写点小文章,这就成了我的爱好,有了爱好就能一直坚持下来了。不过,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算不得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之人,只是我时常将书放在自己的心中,没有忘记与书交朋友,我平时喜欢逛逛书店,买上几本书放在书架上,有闲时就翻一翻书,看一看报,闻闻书香味,感到很惬意也很快乐。,

自从我喜欢上了读书,也就喜欢上了写点小文章,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这样就将读书与写作结合了起来。使自己读得有兴趣,写得有激情,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使我坚持了读书、坚持了思考,坚持了写作几十年的缘故。每个人读书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故事,我为读书做了这些事情。

一是读书读到精彩的句子我总是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上。记得那时我在军营,星期天就是我读书的日子,旁边放在一个笔记本,遇到书中精彩的句话就要抄下来,这样也就成了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思考了。古所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书中的句子就是动笔墨,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随着读书的坚持,我摘抄精彩句子记了几个笔记本,也有了一点成就感,不管是报纸上还是书籍的只要是认为精彩的句话我都抄录下来,抄的多了,就有了写文章的欲望,我将在书中摘录的精彩句子你之为“磨砺集”,我的一篇文章《我爱我的磨砺集》还被《工人日报》采用。

二是读书读着读着就有了写读书体会文章的激情。读书尤其是读到自己的喜欢读的书,便会与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会有写读书体会文章的冲动和激情,把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想一下子吐出来,真有不吐不快之感,尤其遇到媒体中有读书征文时就会一显伸手。我爱写文章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读与思、读与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这就是学用结合,读用结合。

三是给自己的书籍一个书柜。读书人不仅要有一个书桌,更需要书有一个书柜,记得我转业从部队回来时,因家里房子太小,家里不能放书柜,只好将书放在箱子里,箱子放在床底下,有时需要找书时只有从床下拿,很麻烦不方便。直到2008年自己买了新房才有了书柜,圆了我的书房梦,将多年来买的书从床底箱子里拿出来放在书柜上,看到自己的书柜和书房,翻着这些一本本买来的已发黄的书籍,我心中百感交集,有一股小小的成就感,有了书柜,有了书房,坐在书房看书,心中有一股幸福感。

可是当亲朋好友们见到我的书房后,对我说:“你把这好的空间给浪费了,要是这间房子放上一个麻将桌是多么的好啊!”听了这话,让我无语,是麻将桌好呢?还是书柜好呢?各有爱好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现在麻将声胜过读书声,也许是我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就没有说服力,听到这话,我只好默而无语。

喜欢读点书只是自己的一点小爱好,就像有人爱麻将一样,人有爱好不同,能用读书消磨闲余时间,能从书中获得精神力量,书给了我快乐的人生,这就知足也!

二年级的暑假,邻居家小孩借给我一本《草房子》。那个时候花了大概两个星期才看完,不知不觉就喜欢了看书的感觉。

后来看过一些书,曹文轩系列也读过不少,印象最深的还是二年级的桑桑和油麻地

初中的时候大家都看小说,男生看修真类,女生追言情类,电子书互相分享。我还是执着的喜欢纸质书,更倾向于小说,类型很杂。当时也会借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给同学看,但发现有些人会把我的书折卷起来,传过一圈之后边角翘起,书变得很旧。出于爱书的原因,后来我的书几乎不外借,实在有人想看就约周末去我书房看,只能在我家看不外借。

初一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时也不知道郭敬明,只是封面书名很吸引当时的我。看到一半还哭了,到最后大结局前几篇感觉看不下去了,结局崩了整本书,然后气的书都给撕了,真心觉得结局很烂。赔了图书馆二十块钱,后来对郭敬明的书避之而无不及。

有一年暑假在上海呆了四十天,和一个阿婆很要好,阿婆也喜欢看小说,每周一都带给我很多上海市图书馆借来的书,周一带过来,周五还回去,就这样接触了一些相对来说很细致的不一样的小说,临走的时候阿婆还送我了一大摞书。

大学期间每学期都会有人在篮球场论斤卖书,我大学期间买的书全来自卖书那两天。

后来有了自己的书房,四层书柜,满满当当都是书,看上去很有满足感。在书房的窗户上挂了木质房子风铃,穿堂风过捧一本书相当惬意。

在上学的时候,在学校的朗读比赛中,由于拿了一个三等奖,同学们都相互之间将自己的书跟别人分享。第一名是一本雷锋的故事,第二本是高玉宝的故事,第三本是小毛驴的故事。那时的我们根本没有课外书,这几本书就成了全班的宝贝,我可以以书还书,而别的同学只有排队等候的份了。高玉宝故事里的半夜鸡叫让我知道了地主老财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也看到了农民伯伯团结一致反抗斗争的故事。高玉宝是个农民的孩子没有文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劳,刻苦学习,把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写成了故事,故事很感动,生活气息很浓,看过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从此以后 ,我爱上了读书。姐姐也经常给我借一些书,但是,看到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的思想一直缠绕着我,为了能得到自己心爱的书,自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攒起来,暑假里跟着哥哥去打工。有了钱,我买下了一套《西游记》小人书,《岳飞传》、《闪闪的红星》、《雷锋的故事》等,后来我有个要好的同学,来我家玩,把我的书全借走了。由于都参加了工作忙,他一直都没有还回来,现在想起来都觉的可惜。以后再买书从来也不往外借了,下班没事翻翻书,看上那么一段,想想优美的词句,回忆一下动人的故事情节,在梦中,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要说为什么读书,真的没那么多大道理可讲,什么增长见识啊,什么陶冶情操啊,全是读书成了习惯后总结出来的。

回答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只有一个答案:“先是闷的,后来成了习惯”。

我出生于农村,小时候家里是很贫穷的,那时也没什么 娱乐 生活,读书就成了日常无聊时的不二选择。但书又是很少的,所以,借书看,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主题。可是,谁家的书也不是那么多的,所以,关于借书还书,还引发出了好多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别人借我的书。一位叫锋的同学借我的书已经两天了,还是没有还的迹象,我就向他要,他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直推了近两个星期还是没还。我终于仍无可忍,不再理他了,他自知理亏,也没再向我说什么。没有书看了,我只好再向别的同学借书看,向勇借书,他大方的借给我一本,我一看,可不就是我借给锋的那本吗?连忙追问,我的天哪,原来转来转去,已经转了十一个人了,难怪锋往回要时那么难,真令我哭笑不得。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借别人的书,确切地说,那不能叫“借”,只能叫“偷”,可是,“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同桌丽是我的发小兼邻居,我们一同上学一同回家,那个课间,我见她书桌上多了一本书,便毫不犹豫地拿了来看。正巧,老师叫我到她办公室一起讨论下周的活动,我一时顺手,把书装进我的书桌里便到了老师办公室。下课了,我还在老师办公室,丽倒哭哭啼啼的来了,说自己的一本书找不到了。我一听,连忙承认是我拿了,丽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说自己找了一节课了,作业也没顾得写。老师狠狠批评了我,还没好气地指着自己桌上一本书对我说:“拿去看吧,看完了给我讲讲里面说了些什么。”我一听,如获至宝,颇有点因祸得福的样子。

如今,随处可见书,反倒,爱看书和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了,手机上应有尽有,霸占了人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每每看到此景,我可真怀念那时候找书看的日子啊。

为什么喜欢读书阿,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要是发现同学有一本书我没有看过,我就十分好奇,特别想把他看完,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我喜欢看书完全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好奇这本书中的内容,好奇书中的故事是否是真实的,就这样一直也就看过来了,只是这几年工作了没有许多空虚的时间来看了,现在我就是没事的时候看看小说,其实只要是书,在书中就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道理。多看看书,其实也挺好的

我喜欢读书是:在初中从【基督山伯爵】开始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真正的想去读好书,想从书中吸取营养那是在大学期间,这过程中又体会了文字的优美和穿透力,徐霞客笔下游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茅盾先生的【春蚕】......等等。工作后主要是找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