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绵阳二诊语文答案

如题所述

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B.无从着.力zhuó C.庇.佑bì D.按捺.nà 年高德劭.shào) 2.C(A.路由.器 恰如其分. B.猝.不及防 D.缄. 默) 3.C(A.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喻严格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 B.因缘际会:因为有缘 份的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相会; C.主旋律:比喻基本的观点、主要的精神,一般用来指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 D.服法:认罪。) 4.D(A. “助长„„动力”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涵盖”的主语应是“承诺书”, “将成为”的主语应是“诚信档案”;C.句式杂糅,应为“根据„„”或“„„显示”) 二、(9分,每小题3分) 5.B(A. “所有”扩大了范围; C. “浅沟”“能够排除水灾隐患”无中生有; D. “地 面上”偷换概念,应为“机动车路面上”) 6.D(A.浅沟不用芦苇过滤雨水;B. “处理量还可升至140万立方米”,可见“完全能应 付”错;C.装“篦子”不能证明“下水系统相当先进”,且并非所有井盖下都装“篦子”) 7.B(强加因果,推不出“难度更高”的结论) 三、(6分,每小题3分) 8.B(快:为„„感到痛快) 9.A(A.连词,因为; 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 代词,„„的人。 C.介词,在 / 介 词,被<或:到>; D.介词,因<此> / 介词,为了) 四、(31分) 10.(10分) (1)袁公侦查到案件的实情,就抓捕并制裁了这个宦官,严格执法一点也不宽贷,同僚 语文试题 第8页(共6页) 认为宦官是皇帝近臣,就吓唬袁公说应该放了他。(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袁公于是遍告东江地区,要核实毛帅上报情况的真假,毛帅像痛恨仇人一样痛恨袁公,教唆言官寻找事端中伤袁公。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11.(4分) 为石昆玉伸冤,制裁杀人宦官,救忤旨御史,弹压登莱,声讨毛文龙,处理朝鲜政变。 (4分。一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12.(3分) 公又疏请行权怀远 / 谓奴方欲西寇 / 当令倧犄角用命 / 戮力殄扫 / 以盖前衍 / 时 以为得策 / 诏许之 (3分。每对两处1分) 13.(8分) (1)久滞京师之愁,感时悲秋之叹,不被朝廷赏识之痛,知音难寻之悲。 (4分。一点1分) (2)移情入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诗人抑郁惆怅、满怀感伤,在他眼中万里秋云 染上了伤心之色,飒飒秋风送来悲凉之声,而这悲苦凄凉之景又反过来强化了诗人的感 时悲秋之情。 (4分。画线处各1分) 14.(6分)(1)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环佩空归夜月魂 (4)料峭春风吹酒醒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沉舟侧畔千帆过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五、(22分) 15.(4分) B、E(B.梵高丢弃画作是因为“他并不想从这等作品获得什么利益,已经描出了,就不 顾它”,他追求的是作画的过程而非卖画的结果; E.“有力地抨击了当世之人的无知 与愚昧”有误) (4分。各2分) 16.(6分) 梵高是一个无心计、不媚俗,甘于清贫生活,体察人民疾苦、乐于救助他人,对绘画充 语文试题 第9页(共6页) 满热情、坚持追求艺术纯粹性的画家。 (6分。画线处各2分,答对三点即可) 17.(6分) ①运用夸张手法,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梵高作画时的投入与澎湃的激情;②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颜料以人的动作与情态,形象地展示出梵高作画时恣意挥洒、通过颜料准确表达自 己思想的情状;③整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梵高作画时的热情与灵动;④与他平日的“阴 郁的、沉默而 寡言,毫无风采”形成鲜明对比。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8.(6分) 参考角度 ①坚持自己的精神理想而不顾自己的物质生存条件。 ②实事求是,加以调整:或者根据自己的物质条件调整自己的精神理想,或根据自己的 精神理想改变自己的物质生存条件。(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表述准确2分) 六、(10分) 19.(4分) (1)“条理清楚”移到“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后,形成分总关系,语意更明晰。 (2)“但”改成“可惜”,美中不足的意思很明显,语意也委婉些。 (3)“人物很可爱”之前加上“所写的”,意思更明确。 (4)去掉“上”字,简洁明了。 (5)“自然”的后面加上“地”,读来顺口。 (6)“发生”改为“开端”,用词更准确。(4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满分) 20.(6分) 示例: 肯定的角度:①这种模式很好,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视”界里,有利于及时 发 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②这种模式很好,其出发点是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学生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随便放养就行的,需要引导,需要管理。 否定的角度:①这种模式不可取,这等于给教室安装了活的“监控器”,学生肯定“压 力山大”,而高压的环境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②这种模式不可取,它折射出学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6页) 校 及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不信任,而缺乏信任的教育是不能促使学生自发产生学习愿望和 动力的。 ③这种模式不可取,学校教育要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达到他律 与自律间的平衡,而自律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6分。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表达简明连贯各2分) 七、作文(60分) 21.(60分) 按四川省高考作文评卷标准评卷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生下来就敏悟聪颖,有不同凡响的天赋。中进士后,最初被授予苏州府推官的职务。苏州知府石昆玉,治理苏州有清高不凡的名声。因为刚直不阿得罪了巡抚某(按:即江苏巡抚李涞),该巡抚就弹劾石昆玉,说石昆玉玩忽职守。得到皇帝圣旨后,将石昆玉下狱拷问。当时主持此事的法官都害怕得罪巡抚,没有谁敢为知府石昆玉伸雪冤枉。只有袁公在审案文书上直接写出石昆玉的冤枉之处,石昆玉因此没有被判罪。巡抚某于是引咎辞职归乡,公众的评论都表示为此感到痛快。 凭借超出一般的政绩,袁公被皇帝召见,可以到御史台任职。不久,袁公被授予山西道御史的职位。袁公到御史台任职后,非常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凡是心里想到的没有不说的,凡是谈论的问题没有不详尽的。及至被授予巡城御史之职,执法不惧权豪,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纷纷束手,不敢生事。在做巡城御史期间,恰巧碰上一个宦官杀人的案件,袁公侦查到了这个案件的实情,就抓捕并制裁了这个宦官,严格执法一点也不宽贷,同僚认为宦官是皇帝近臣,就吓唬他说应该放了这个宦官。袁公非常气愤,说:“杀人偿命,我只知道为朝廷坚守法律罢了。” 当时敢于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大臣差不多都被排挤出朝廷了,没有敢去救他们的人。只有袁公直言进谏为他们辩论。奏疏递上去不久,袁公就被罚扣一年俸禄。这时候恰巧一个御史行事违背了圣旨,皇帝大怒。袁公替这个御史伸冤,想要救这个御史,言辞中有一些冒犯皇帝的话。皇帝大怒,没过几天,皇帝就下旨,将袁公降三级调地方上任职。没有多 语文试题 第11页(共6页) 久,袁公被革职为民。当时袁公正与同僚下棋,革职公文送到后,袁公从容地结束了棋局,没有一点点情绪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 壬戌三月,袁公被提拔为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当时后金军队侵犯旅顺,皇帝认为控制登莱除了袁公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于是把节钺授予袁公。当时后金全部占据了南卫,经常在长山、旅顺一带出没,运粮的漕船大多被阻。袁公请求在皇城岛设立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作为登莱的外援。又组建两个营的流动作战部队,驾乘行动迅速的船只灵活来往,在广鹿各岛间协同作战。建立炮台、报警台等工事,旗臶招展,接连不断。后金部队于是撤退得远远地,敌船再也不能在海上任意来往了。到了秋季,后金部队又来骚扰,趁南卫丰收,疯狂地抢掠。袁公下令将士设埋伏,趁着风势火烧干草,粮食全部被烧。敌人恼羞成怒,在秋末的时候,载着火炮,兵分两路想要报复。但是袁公事先集中部队,分路对付,与他们连夜激战,俘敌杀敌无数,敌人因此丧失了士气。后金认为,登莱建立军事基地以来,明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胜利。 癸亥四月,皇帝考虑到袁公防守边境劳苦功高,就赐予白镪文蟒表示对袁公的赞赏和珍惜。恰好毛文龙倚仗军功不遵法度,对于满蒲、昌城两次战役的胜利隐瞒实情,虚报战功,情节特别严重。袁公说:“我谎报军情去向朝廷邀功,与毛文龙一起欺骗皇上,按照君臣父子之义,这样的事情不敢做。”袁公于是遍告东江地区,要核实上报情况的真假,毛文龙像痛恨仇人一样痛恨袁公,教唆言官寻找事端中伤袁公。皇帝没有听信言官的谗言。 当时朝鲜传来李倧篡权的消息,袁公上疏朝廷请求宣布李倧的罪状,公开讨伐,说“李珲是君,是伯父,李倧是臣,是侄子,君臣之间的区别是天地间的大原则,以臣、侄的身份篡夺君主、伯父的权位,那王纲是什么呢?”袁公奉皇帝旨意去探查,李倧后悔自己闯了祸,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袁公又上疏请权宜行事来安抚边远的人,他认为后金正要向西进攻明朝,应该让李倧牵制敌军来为朝廷效命,并努力消灭叛逆,来弥补以前的过错。当时皇帝认为得到了处理朝鲜问题的正确决策,下诏同意这么办。朝鲜政权于是齐心协力剿灭叛逆,使朝鲜执政者地位得到巩固,这都是袁公拯救了朝鲜。

我也是百度的,是你要的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