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作业。关于鹰潭的水资源利用调查。

1.用水水源来自哪里.2.清洁卫生状况好不好?3.农业用水肥为哪几类?4.是否干旱缺水?程度如何?5.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6。有没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7.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否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8。修建了那些水利工程?各有什么作用?9.有没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10.有没有推广有机肥?11.乡镇企业有没有污水处理设备?12.水质是否收到污染?

鹰潭地处信江中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既给鹰潭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也使鹰潭濒临水患灾害的威胁。改革开放30年,尤其建市后的25年来,鹰潭水利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不断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水资源优化调配能力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水利的基础保障能力。 治水兴市筑牢生命线 改革开放30年,鹰潭连续防御和战胜了1995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和1991年、2003年的大旱。尤其是1998年,全市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中型水库无一溃决,降低了洪涝灾害损失;在抗御2003年百年未遇的大旱灾斗争中,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先后组织了16个抗旱工作组指导和帮助抗旱,有20多万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全市浇灌农作物面积36.5万亩,解决了15万人、1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 1998年以来,我市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信江干流堤防、城市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防洪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其整治规模和取得的实际成就均超过以往。中潢圩堤除险加固Ⅰ-Ⅷ期基建项目和28.6公里土方断面达标全面完成,处理险工险段8处,重建自排闸、电排站、出水箱涵等穿堤建筑物10个,累计完成投资5500万元;启动团湖圩堤、岭上圩堤等万亩圩堤土方断面达标,达标里程达4.2公里;建成市区西外湖堤、东湖沿江防洪堤(一期)、城市防洪日元贷款项目——朱艾堤、童家河西堤、腰沙埠堤及其穿堤建筑物和东湖排涝站以及贵溪城南区防洪工程等,使工程地段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十年一遇;今年10月,我市水利建设史上标准最高、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防洪工程——夏埠区城市防洪工程开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扩大城市框架、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江两岸”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起实施的省规划二期1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为水库下游13万亩耕地、34万人口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新增灌溉面积8000亩,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5万亩。今年实施的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完成了中潢、团湖、石港和九牛滩水轮泵站等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项目,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鹰潭水利事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历程,见证了转变中鹰潭水利事业所取得的每一步历史性的跨越。 民生水利倾情服务“三农” 鹰潭农村水利始终围绕改善民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从加强河网水系建设、突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到今天集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内容于一体。 30年来,全市建成有效灌溉面积72.8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3%,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通过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全市年均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启动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有效开展,“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得到扭转,保护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和生产生活水源污染等多种因素,我市有28.69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为此,市水利局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水利工作“惠民工程”的首位。自2004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今,共实施完成供水工程2962座(处),使10万农民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余江白塔渠灌区运行多年,年久失修,效益日益缩减,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和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水利部门充分挖掘白塔渠灌区的历史影响,以节水改造和巩固血防为切入点,在做优做强项目的基础上,先后十余次赴北京、武汉、南昌等地,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千方百计把项目挤上去,把资金争下来。2003年,国家破例安排资金予以扶持,近五年五次累计下达建设资金4572万元,其中2008年1772万元。目前,余江县白塔渠灌区(西片)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已竣工并发挥效益,东片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今年也已经启动,不仅巩固了血防成果,而且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5.4万亩,再次成为全国水利血防工程建设的样板。 和谐水利促进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鹰潭水利大力推进行业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水利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政策,实现了水利投入从主要依靠农民筹劳筹资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融资和受益群众筹劳筹资为补充的新体制转变,实现了水利投入的持续增长,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探索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等,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近年来,鹰潭水利人围绕“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坚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与“四大一新”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市水利局坚持以项目争资金,以资金求发展的思路,重点编制了鹰潭市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1—5万亩圩堤整治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灌区和泵站改造等一大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利建设规划,开展了城市防洪工程、中潢圩堤、白塔渠灌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300余项项目可研和设计工作,实现了与国家投资政策的对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以来,在国家水利投入重点转向西部开发、治淮工程、南水北调的情况下,仍争取国家、省水利建设资金3.2亿元,其中2007年超过8000万元,今年达到8995万元,为历年之最。 市水利部门重点对小水电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保证了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水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治污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已全面展开,部分水环境治理工程已开始实施,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