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文白简介

如题所述

张治中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的6年中四处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一位叫吕为才的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

从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欢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扩展资料

军事

1925-1926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1945年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9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爱国主义人士。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历任军参谋长、军训部主任、教育长、军长、兵团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亲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等职,同年9月,张治中在北平与毛泽东发表《会谈纪要》,10月1日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投向人民阵营。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第2个回答  2020-11-16

张治中(1890~1969),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年团书记。

扩展资料:

张治中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的6年中四处奔波流浪。

张治中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一位叫吕为才的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从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欢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

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 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