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点物理题(初二的 声现象的) 谢谢

急呀!!!! 星期一就考试了!!!!!!

一、填空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2.在一个去掉底的塑料瓶子的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用手指弹橡皮膜,瓶口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你坐在火车上,当另一列火车一边鸣笛一边迎面高速驶来时,你会感觉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高,低),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效应。
3.柳宗元在他的《小石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这里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特征;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同时渐渐移近。……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这是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中的一段,描写刘正风与曲洋临死之前,在瀑布旁边奏曲,被养伤避难的令狐冲和仪琳无意中听到的情景。其中“ 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指的是声音_________的变化;令狐冲和仪琳之所以在远处能够辨识出琴音和箫声,主要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4.一个人站在桥上,一不小心,钥匙掉进了河里。如果从这个人看到钥匙落到水面到这个人听到钥匙落水的声音,时间为0.2s,那么桥距离水面大约__________米。在百米赛跑时,如果运动员听到枪声才起跑,他运动的时间将比他实际需要的时间多__________s。
5.地震即将来临,动物们往往会惶恐不安,但是人类往往茫然无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7.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小。
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
C. 星期三晚上,你想家了,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
8.下面不是声源的是 ( )
A. 夜空的闪电——蝙蝠正在觅食。
B. 静静悬挂在床头的吉他。
C. 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 正在挥舞的手臂。
08.“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你知道这首歌吗?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每次听这首歌,我的心都会被李娜天使般的声音带入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学唱,因为调子太高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因为 ( )
A. 学唱者的气力不行,跟不上。
B. 学唱者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C. 学唱者的音色太差了。
D. 学唱者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
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三、综合题(每题12分合计60分)
1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
12.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

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
3)根据感觉程度,人们对各种噪声的感觉程度做了划分,分为四个等级:
A级 觉察不到; B级 能觉察到; C级令人心烦; D级难以忍受。
小华到社区调查和了解后,记录了社区中一些噪声,如下表:

噪声来源 噪声响度 感觉程度
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
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
小贩叫卖的声音
…… …… ……
请在表格中写出噪声响度的大、小还是弱,人耳对噪声感觉程度的相应等级。

4)分析社区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性方案。[提示]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从人耳、传播过程、声源三个途径进行。

13.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004年9月8日 星期三 晴

“同学们,放学了,回家的路上请注意安全,祝您一路平安!”当播音员轻柔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那首动人的萨克斯风《回家》,我结束了一天的功课。
来到校门外,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车声、人声、小贩的叫卖声汇成了一首交响乐。
终于到家了,飞快地放下书包,打开录音机,“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喳喳写个不停……”正是罗大佑的《童年》。我在沙发上轻轻躺下,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漂浮在音乐的海洋中。突然一声断喝:“小明,关上录音机!”我吓的跳了起来,原来爸爸在卧室里睡觉。哎!这是什么世道!?

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1:李明的爸爸为什么不让李明欣赏音乐?
问题2:你能为李明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问题3:请根据日记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迄今为止,人们在茫茫大海上已发现了数十艘无人船,孤独,奇异而神秘,像诉说一桩桩故事,却又无从说起。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国船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该船风帆垂落,空无一人,而船只完好,货物依然如故,食物淡水充足,也无任何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不见一人,也找不到航海日记和罗盘。
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伊斯顿斯•比奇镇附近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名叫西拜尔德的无人船,船长室的早餐尚在,而全体船员却不知去向了。更为神秘的要算1881年底,美国快速机帆炮舰爱伦•奥斯汀号所经历的一件事了。这年12月12日,快速机帆炮舰巡游时,在北大西洋中发现一艘无人帆船。该船内除无人外,一切正常,水果、瓶装酒、淡水、食物完好无缺。舰长格里福芬命几个水兵留在帆船上,由他的军舰拖着这条船航行。离海岸还有三天路程时,海上狂风大作,拖船用的缆绳断裂,黑夜茫茫,两船失去了联系,呼叫无音。第二天,当爱伦•奥斯汀号发现该帆船时,但舰长派出的水兵都不见了!此时离纽约只有300公里,眼看就要到家了。格里福芬舰长又用重金买动了几个人到那艘帆船上去、这一天能见度很好,微风习习。黎明前,爱伦•奥斯汀号舵手发现船偏离了航线,当他回头再看拖着的帆船时,不禁大吃一惊:帆船不见了!就这样,这艘帆船的失踪成了航海史上又一个神秘的谜。
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谜底:海洋之声。确切地说,此类事件的出现,大都可能是受到海洋次声波的作用而造成的。
海洋次声波一般在风暴和强风下出现,其频率低于2O赫兹。以波浪表面波峰部波流断裂的程度,决定次声波的能量。如果是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十千瓦。而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当海船遇到这种强能量的次声波时,次声波对生物体会造成辐射现象。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导致失明。同时,过强的次声波常使人们惊恐导致人员失踪。
鉴于上述情况。目前有的国家已建立了预报次声波的机构。当它接受到危及生命的次声波,就立刻向有关方面发出预报,以减少"海洋之声"给航海人员带来的危害。
1)根据上述文字,谈谈你对次声波的认识?
2)如何避免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提示: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传播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对人体能有危害。]

15.如图1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波形图是否完全一样?

参考答案

1.真空 固体 液体
2.摇晃 能量 高 多普勒
3.音色 响度 音色
4.68 0.29
5. 人无法听到次声波
6.A 7B 8B 9D 10D
11.固体可以传声
12 1。叫卖声 脚步声 大街的车声。。。。
2.关闭门窗。。。
3.略
4.制定小曲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13.1对于爸爸来说音乐是噪声 2 开小音量带上耳机 3 声音如何产生 音量大小与什么有关 控制噪声有那些方法

14 次声比对人体危害大 控制噪声产生
15.1.a a
2. 不是
3.不一样 以为谐音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1
哦,好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次每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1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4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发生的。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1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叫声响度大。
14.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1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16.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___。
17.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图1-4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中P1、P2分别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我也是初二的 第二张试卷找不到答案了 很抱歉 但是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谢谢 交个朋友吧 QQ 747964939

参考答案:
A卷
一、1-5:BCCDB 6-10:ABCBD
二、11.音调;慢 12.振动;空气 13.水牛;蚊子 14.介质;真空 15.音色;空气 16.噪声污染 17.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8.声源;传播过程 19.次声;声纳 20.鱼;慢 21.甲;乙 22.1100 23.雪;花草树木 24.强
三、25.(1)提醒邻居小声唱歌;(2)建议邻居把门窗关上,同时关上自家的门窗,这样可以把声波一部分反射回去,一部分被吸收掉;(3)自己的耳朵塞上耳塞或棉花团
26、把锯条的一端固定,例如夹紧在抽屉缝里,用手指使锯条伸出的部分弯曲,一松手,锯条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若锯条弯曲的越厉害,松手后听到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就弱。
27、铁管、空气
∵两次声响相隔时间为:t空气-t =2s
设两次声响通过的距离(铁管的长度)S相等
∴ 解得S≈729.6m
B卷
一、1.C 2.B 3.BD 4.ABC
二、5.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6.行人不能及时听到汽车的喇叭声而发生车祸;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已经记时,但运动员还没起跑 7.猫;海豚 8. 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利用音色可辨别发声体是钟 9.翅膀的振动;探究精神
条件 现象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 课桌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小 空气
三、10.吸音 11.固体
12.(1)振幅 (2)距声源的距离 (3)传播方式 13.BC
回答者: 狼王鸱吻 - 秀才 二级 9-19 19:39
修改答复: 关闭 狼王鸱吻,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次每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1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4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发生的。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1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叫声响度大。
14.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1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16.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___。
17.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
19.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 ,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20.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散步的人也可听到马达声。若距快艇的距离相同,则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 ,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 。
21.图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22.1986年1月29日0时38分(北京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大约经过13h后,它的次声波传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北京监测站(香山),其间的路程达14300km,则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____km/h。
23.雪后的闹市区,虽然仍旧车水马龙,但并不显得非常吵杂,这是因为___________减弱了噪声;花草树木茂盛的公园里显得非常幽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能吸收部分噪声,使噪声减弱的缘故。
2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嘀咕”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的传声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计算题(第15题4分,第16题5分,第17题6分,共15分)
25.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26.给你一根钢锯条,你能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吗?说说你的做法。

27.人用锤子敲击一段较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响,请说明两次声响各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若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管的长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铁中的速度V=5×103m/s)

B卷
一、选择题(第1、2题各2分;第3、4题各3分)
1. 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2.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3.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5.如图7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速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答:场景一 ;
场景二 。
7.如图8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的动物是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9.武汉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
三、计算与探究题(第10题4分;第11题6分;第12题6分;第13题4分)
10.如图9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
(1)请作出图中光线在楔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仅作两次)
(2)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 。

图9
11.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条件 现象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
12.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
与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声音 有关。
1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 )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kg•m )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006年秋季期期考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一)
参考答案:
A卷
一、1-5:BCCDB 6-10:ABCBD
二、11.音调;慢 12.振动;空气 13.水牛;蚊子 14.介质;真空 15.音色;空气 16.噪声污染 17.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8.声源;传播过程 19.次声;声纳 20.鱼;慢 21.甲;乙 22.1100 23.雪;花草树木 24.强
三、25.(1)提醒邻居小声唱歌;(2)建议邻居把门窗关上,同时关上自家的门窗,这样可以把声波一部分反射回去,一部分被吸收掉;(3)自己的耳朵塞上耳塞或棉花团
26、把锯条的一端固定,例如夹紧在抽屉缝里,用手指使锯条伸出的部分弯曲,一松手,锯条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若锯条弯曲的越厉害,松手后听到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就弱。
27、铁管、空气
∵两次声响相隔时间为:t空气-t =2s
设两次声响通过的距离(铁管的长度)S相等
∴ 解得S≈729.6m
B卷
一、1.C 2.B 3.BD 4.ABC
二、5.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6.行人不能及时听到汽车的喇叭声而发生车祸;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已经记时,但运动员还没起跑 7.猫;海豚 8. 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利用音色可辨别发声体是钟 9.翅膀的振动;探究精神
条件 现象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 课桌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小 空气
三、10.吸音 11.固体
12.(1)振幅 (2)距声源的距离 (3)传播方式 13.BC
回答字数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45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几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中 B.固体中 C.液体中 D.气体中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没有传播介质
3.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 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B. 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 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
D. 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4.在公路旁的医院、学校以及政府办公的场所附近都有交通部门设立的“禁鸣标志”。,图1中所列出的标志中,禁鸣标志是( )

A B C D
5.如图2,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
6.以下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
B.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人们录用超声波作为载体传递图文信息
D. 人们利用超声波发出追求异性的信息来诱捕老鼠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由于___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8.据说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然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___________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9.音乐会上,音乐家正在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_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_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
10.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11.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12.人在野外喊叫时,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常常把双手合拢成喇叭状围在嘴边,这是为了减少声音_________的减弱。
1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14.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在俄克拉荷马市上空作超音速飞行时,巨大的轰鸣声使附近农场近万只鸡中的60%死亡。这是由于__________造成的。
1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16.如图3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_

图3
17.小荷同学在一个山崖前大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山崖和小荷同学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m。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第21题6分,第22题8分,第23题6分,共39分)
18.仔细阅读表格中所列数据,你一定能获得一些信息的。请你写出一条。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根据图4中的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了;

--------------------------------------------------------------------------------

2 物理题(声现象)2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21.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

22.现在给你一把钢尺,请你用它做两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简要说明每个实验的做法。
答:

2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

四.问答题:(5分)
24.新学期开始,小明拿着妈妈给的一百元大钞,来到一书店买了几本新书。售货员把钱拿到手后,用力折动几下,才放心地收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五.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每题5分,共10分)
25.用录音机录下一小段自己讲话的声音,然后在播放出来。你自己听起来好像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26.一辆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一下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A 2.B 3.A 4.C 5.D 6.C
二. 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双耳 8.骨传导 9.振动 空气(这种介质)
10.信息 能量 11.蚊子 牛 12.响度 13.反射
14.噪声 15.响度 音色 16.猫 海豚 17.680
三.实验与探究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第21题6分,第22题8分,第23题6分,共39分)
1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跟空气的温度有关;
或: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19.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分)
简答: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3分)
20.乙和丁(4分)
实验现象甲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分)
实验现象丙说明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时发声的频率不同(或:声音的音调由其频率决定)(3分)
21.(以下表格每空格2分)

大 固体
小 气体
介质(2分)
22.答案示例:
(1)把钢尺的一端靠近耳朵,用手指轻刮另外一端,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4分)
(2)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一些,用不同的力去压钢尺伸出的一端,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源的振幅有关。(4分)
23.⑴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分)
⑵闪电过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2分)
⑶跑步比赛,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2分)
四.问答题:(5分)
24.因为平常自己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是由空气和头骨两个途径传过来的,而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只是从空气中传过来的那一部分。因此两者是有差异的。
五.附加题:(5分)
25.700m
第2个回答  2008-09-18
填空题:
1.在婚礼庆典时,小红用双手抱着吹足气的气球站在音响旁,发现气球震得他手发麻,同时听见嗡嗡的声音此现象说明发声的气球在 ,说明音响中发声的喇叭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