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银行 与英美银行 结构差异?

德国银行业与德国金融体系 对比英美银行业与金融体系 比较

内容摘要: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成熟的国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英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业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异。
  关键词:英德 金融制度 对比分析
  
  金融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由一国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组织制度和金融市场三大部分构成。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成熟的国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显著差异。英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业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异。
  
  金融市场的差异
  
  (一)股票市场的差异
  英国拥有一家股票交易所—伦敦股票交易所,1973年,所有11家地方证券交易所被全部合并到伦敦股票交易所。在伦敦交易所里有两个市场:主板市场和另类投资市场(AIM)。主板市场专门为经营业绩良好的成熟企业融资,上市条件严格。AIM市场专门为规模较小的成长性企业筹集资金,上市条件较为宽松,没有规模、经营年限和公众持股量等限制。截止2007年2月,共有3211家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1579个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1632家公司在AIM市场上市,这包括700多家外国公司在英国的主板或AIM市场上市。
  德国有8个地区股票交易所,但大多数的交易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进行。德国的股票市场可以划分为官方市场、受管制的官方市场、新市场和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场。官方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90%的股票在此交易,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才能在此发行股票。在官方市场上交易的多是德国传统大型股份公司(如奔驰、奥迪、西门子等)和一些国外大型企业的股票。官方市场上市费用高,对信息披露的义务要求非常严格。受管制的官方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无须提供公司创办书,可用一份简单的报告代替。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场低50%。新市场于1997年开市,主要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新市场一度迅猛发展,由于上市标准过于宽松,对上市企业缺乏监管,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2003年5月被关闭。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场(Freiverkehr),是一个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原则上没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没有审批问题,证券的上市交易只需司法机构的认可即可。到2004年1月,在德国所有市场上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兰克福有5781家。但是在这1万余家公司中,德国本土企业只有973家,而来自国外的公司高达9737家。
  从分析可以看出,英国股票交易所只有一个,拥有两个市场,德国有8个交易所、3个市场(新市场实际已经不存在)。英国本土企业占市场主体,德国的外国股票所占比重比英国的外国股票比重更高。共同点是两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都很高,但英国的外国股票交易量远比德国大。以2002年为例,英国的外国股票交易量是21000亿美元,德国是1010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0倍。
  (二)债券市场的差异
  英国债券市场按发行人划分,可以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公司债券和非金融公司债券。任何债券的发行都要经过FSA的审核和批准。近年来政府发行债券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自2003年以来,每年发行额都在500亿英镑以上。政府债务的发行与管理在传统上由英格兰银行负责,1998年4月以后,这项职能转移至财政部的债务管理局(DMO),同时短期利率的制定职责也转移到DMO手中。英国政府债券发行最显著的特点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DMO批准的具有直接从DMO买卖政府债券并销售的经纪商,它肩负两种职能,既可以自己购入,也可帮助其他公司购买,一般通过竞标的方式购买,目前英国政府债券市场上有17家金边证券做市商和5家内部交易商经纪人。
  德国债券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发行部门有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门、金融公司和外国筹资者,债券的类型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德国的公司债券与英国类似,公司债券所占比重较小,如果只考虑国内债券筹资情况,非金融公司筹资比重多数年份低于10%,造成这种原因是德国公司债券的发行额度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手续繁复,耗时较多,另一个原因是间接融资容易。对于政府债务的管理,德国采用的是多部门分工合作方式,即由联邦财政部、联邦中央银行、联邦证券管理局、联邦财务代理股份公司共同负责, 联邦财政部制定国债发行政策并对政府收入与支出进行监控,联邦中央银行负责具体发行,联邦证券管理局负责债券债务登记管理以及还本付息工作,联邦财务代理股份公司负责制定具体的发行方案,显然这种管理体制与英国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债券发行的总量远远高于德国的发行额,但德国的外国机构发行的债券所占比重高于英国同类指标。
  
  银行中介业的差异
  
  (一)业务范围的差异
  英国的银行部门可以分为两类:全面认可银行和许可存款银行(LDTs)。全面认可银行经营范围广泛,包括存款、信贷和债券买卖。LDTs的服务领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吸收公众存款方面,这些是小的金融机构,在公司名称里不能使用“银行”二字。
  德国银行业可以分为综合银行和专业银行。综合银行属于“全能银行”,提供全部金融服务,包括吸收存款、贷款以及从事有价证券业务等,它主要由三类银行构成:储蓄银行、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专业银行指从事特殊业务的银行如抵押贷款银行、开发银行、住房储蓄银行等,其业务范围通常受到相关法律限制,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其经营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英德银行业的差异表现在于德国实行的全能银行制,而英国实行严格的银行分业经营制。英国在金融“大爆炸”后,这种管制放松了,银行可以持有保险公司和企业的股票,参与金融市场,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变得模糊。
  (二)其他差异
  除了在银行结构即业务范围的差异外,英德银行部门的差异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在企业外部融资的地位不同。英国的非金融性企业的外部资金虽然主要来自于银行,但其比重不到50%,而股票与债券合计有近40%。相反,从1970—1996年,德国企业的外部长期融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平均为82%,股票和债券仅占12%。由于英国的银行地位相对低下而金融市场地位相对重要,西方学者将英国金融体系归属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德国的情况正相反,因此德国的金融体系归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2.盈利水平不同。英国银行业拥有较高的利润率。由于德国的州立银行和抵押银行利率非常低,排除这些银行所得到的数据更具可比性。从利息收入看,二者差不多,但是英国的非利息收入远远高于德国,而在人员成本上德国又高于英国,所以英国的利润与资产的比率高于德国0.4个百分点。英德银行业绩的差异也可以从股票反映出来,2003年,德国所有银行股票的平均收益是0.7%,英国则高达11.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英国银行的非传统银行业务很发达,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德国的银行业垄断程度较英国低,英国可以在一定程度获得垄断利润,英国银行业务的收费普遍高于德国;德国的公共银行部门和合作银行在银行业占的比重很大,这些银行不以银行最大利润为目标,提供服务的费用和利息要求都很低;英国的银行都是盈利为目标的;德国中小企业主要从公共银行部门(储蓄银行)获取服务,降低了德国整个银行业的收入;英国的零售银行和分支机构较德国少,降低了经营成本。3.银行国际化程度不同。英国的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一直高于德国,英国拥有更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外国银行的贷款量占英国总贷款量的20%以上,而德国的外资银行所占份额不到10%。
  4.银企关系不同。相对英国而言,德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种亲疏有别的关系根源于公司治理制度的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法律强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东利益行事,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唯一的目标。如果代理人不能满足股东的利润目标,公司将会被敌意接管。德国的治理机制可以用“双层管理,共同决策”来概括。
  双层管理指德国的股份公司有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公司的治理,其中监事会负责公司的治理和监督管委会,对于特殊问题,如公司结构调整、改变业务范围、战略性安排、红利分配以及收购其他公司等均需得到监事会的同意,监事会有权任命、监督和解散管委会或某些成员;管委会则是负责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
  共同决策是指监事会的成员一半由股东选举的代表构成,另一半则由雇员选举,代表劳方的利益,公司的决策由资方和劳方共同作出。股东利益是管理层追求的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还必须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利益链条中有股东、管理者、银行和雇员四方,而银行居于核心地位。如果公司资金陷入困境,银行采取的手段是追加贷款,而不是让其破产,因此在德国很少发生敌意接管。反过来,由于德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公司缺少其他的筹资渠道,只能依赖开户银行并与其保持长久的关系。
  物质产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表现为供给的无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效需求及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是网络经济的基本发展模式。原基生产的M-B和B-C就是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它选择任何具有最低使用价值和最小社会(含企业)成本的物质材料作为生产投入来备制B,同时,它是按最终消费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来备制B,B构造为C,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产品量极少。可见,网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其联系也具有重大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