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到底该不该陪?

如题所述

陪作业,有必要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陪”是很有必要的。这个“陪”不仅仅是陪着写作业,还包括陪孩子读书、写字,一起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至于检查作业,只要看孩子是否完成就够了,验正答案应交给学校来完成。 但家长要注意管放结合,到了二三年级,家长就要适时适当放手。 孩子写作业时陪在一旁,这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不仅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耽误了,而且实际效果也不理想。陪孩子写作业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有的孩子每写一道题就问家长“对不对”,或者作业稍有难度就不愿动脑问家长“怎么做”,有的孩子则是家长陪在一旁时表现还不错,可家长若有事不陪时作业则一塌糊涂;我们经常听家长说:“我家孩子在家都会做,书也背上了,可到了学校怎么就不会了?”“我孩子平时都会的,就是考试时不太好。”“孩子在家都会,到了学校就不会”。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一个事实:“都会”是假的,“模糊”“夹生”才是真的。陪同做作业并没有帮助孩子真正学懂、学通知识,反而掩盖了真实的学习状况,与做作业的目标相悖了。 父母陪同孩子做作业的直接后果是作业过程的质量低下,久而久之,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差、依赖性强、自卑感重、成就感低。 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只会让孩子越做越不会做,家长帮助孩子检查自己的差错,好比家长代为做作业,校出错来,也是家长的本事。 其实小学的作业并不难,只要孩子做作业时能做到专心,一般孩子都会做,但问题的关键是几乎所有的孩子不知道何为专心作业,做作业时吃吃零食,看看电视,上上厕所,找橡皮、削铅笔,自然,作业效率低且质量不佳,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教会他专心作业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在旁边陪做作业,使孩子的作业坏习惯恶性循环。 但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时候他是无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那么家长只要孩子作业时拿本书坐在边上阅读,无形中会起到示范的作用,再加上平时不时地翻看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就会使孩子在无形中有个压力感,他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检查孩子的作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丢落的现象,孩子的作业能否及时完成,孩子的作业是否工整,孩子作业的错误率高不高,孩子的作业有没有抄袭的现象等等。 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确有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家长应该在家里给及时补上,将孩子在知识上的漏洞都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帐。
第2个回答  2019-06-25
孩子放学回家后的20分钟内,先别急着催孩子写作业,做好下面这3件事,孩子成绩稳步提高。

小编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我的邻座是一位两个大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女儿三年前上的清华,儿子今年上了北大。
我问这位农民父亲,“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请问有没有什么绝招啊?”农民父亲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原来,这位农民父亲小时候家穷没念过书,自然也就没什么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
很多父母听到这里可能会说:每天下班回来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忙呢,我哪有时间听孩子再讲一遍啊!再说了,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做作业呢。
其实就是这样的想法,才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孩子放学回家后的20分钟内,先别急着催孩子写作业,做好下面这3件事,孩子成绩稳步提高。
01
让孩子当老师,主动学习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赶紧去写!”殊不知,这句话带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可能是:“难道你们只关心我的作业吗?”
而一旦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了,不关心他了,他便会通过写作业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来和父母对抗,以达到吸引父母注意的目的。这样做的后果,既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也影响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而优秀父母,就会像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农民父亲一样,认真倾听孩子讲述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让孩子来当老师。
孩子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把当天学到的内容重新在脑海中过一遍,既加深了印象,也能很好地梳理下知识点,为一会儿做作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重点是,孩子通过“当老师”,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终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开始懂得主动学习时,他的比较对象就不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每当他进步一点点时,都会获得足够的成就感,然后再由成就感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学习,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孩子能够不断进步,越来越好。
有人曾用兔子和胡萝卜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当你拿着胡萝卜在兔子面前奔跑时,兔子也会不断地往前跑。就好像父母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别人在用外界的诱惑来驱使孩子向前,只是学习的初级境界。如果诱惑消失了,那孩子就会停下脚步。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
放到孩子的学习上就是,不需要父母每天在孩子耳边唠叨学习有多么多么重要,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怎么怎么样。不用父母唠叨,孩子自己就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因为自身能从学习新知中感受到乐趣而学习!
让孩子“当老师”,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爱上学习。
02
先写作业?先吃饭?顺序很重要
由于经过了一下午的学习,孩子中午储备的能量已经快被消耗殆尽,所以很多孩子一进家门就喊着饿。这样的状态是很难学习的。
可是,如果先让孩子吃完晚饭再去写作业的话,效率又会降低,因为人在吃完饭以后会变得懒洋洋的。
所以,到底该先写作业还是先吃饭?有专家建议说,孩子写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最好。
家长可以在孩子回来时,先准备一些水果,让孩子先补充一点能量后,再去写作业。等作业写了一会儿后,再让孩子休息一下,然后,在孩子休息的这段时间内,家长再去准备晚饭。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准备晚饭,因为孩子闻到饭菜的香味时,很难再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那就让孩子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儿再做作业。
03
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这样做
上面的故事中,那位农民父亲是一边陪着孩子写作业,一边翻看孩子的课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直向孩子传达的一个理念就是:我也在学习,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无形之中,就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而且,向孩子问问题,既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还能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发现学习盲点。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当面对孩子的各种学习状况时,我希望家长能够做到:
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不要一边看电视或玩手机,一边监督孩子写作业,你都没有给孩子做个学习的榜样,孩子又怎么会听话?
当发现孩子写作业拖拉、不专心时,别急着训斥孩子,你越急,孩子越紧张,越做不好。你只需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如果到了睡觉时间作业仍没做完,那也不许做了,明天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吧。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他才能长记性。
当孩子玩不够不想写作业时,你一个劲儿的催促一点用都没有。不如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跟孩子商量还可以再玩多长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后,孩子就要去写作业。由孩子自己做的决定,他会去遵守的,毕竟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只是不太喜欢被命令。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大多体现在细节之处,教育亦如此。你和其他家长在教育上的差别,往往是由孩子放学回家后的那20分钟决定的,家长一定要好好利用哦~
第3个回答  2019-06-24
孩子写作业到底该不该陪?从题主提出的问题来看,这要看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决定。如果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这个学段的孩子写作业是一定要陪的!因为孩子刚入学,有很多有关学习方面的习惯需要培养,例如:握笔姿势、写字姿式、生字笔顺;阅读习惯、复习功课、预习功课、作业本的整洁、孩子作业写完之后,家长检查签字,等等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上这些习惯都需要家长陪伴,家长随时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及时让孩子加以改正,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第4个回答  2019-06-24
不该陪。我认为监督比陪更重要。陪孩子会养成孩子的惰性思维,依赖性强对孩子没好处。监督就不同,孩子写作业时,他是独立的,就像是在课堂写作业,你监督他就像是一个课外的老师一样,为他排忧解难,他会感到即亲切又不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