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精粹,中国戏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题所述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艺术特点:综合性、舞台直观性、矛盾冲突性
  戏剧精神:戏剧存在着戏剧文学与戏剧艺术的对立统一,它是人们文化心理中变量与常量的交汇与平衡,唯其如此,戏剧才能作为艺术长存在舞台上;反之,则必然会陷于“焚香读之”的境地,成为文人“把玩”之品。
  戏剧语言:戏剧是表演艺术。戏剧形象,来自于戏剧表演对戏剧文本的转换。戏剧形象,从剧目文本到舞台表演的转换过程中,除了音乐、演技(角色〉等因素之外,语言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充当了整体戏剧形象保留与创造的媒介,戏剧故事、戏剧人物、戏剧精神借戏剧语言而深人人心。
  戏剧音乐:戏剧的音乐,对于戏剧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揭示戏剧主题精神或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中国戏剧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剧 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扩展资料:

戏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创造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戏曲迟至两宋年间才诞生和成熟,却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表和社会各阶层最喜爱的艺术娱乐方式。戏曲广泛汲取与吸纳了其他成熟艺术门类的精华。

中国的音乐、舞蹈在先秦已高度发达,两汉时期造型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各种杂技、魔术类表演节目和歌舞小戏也出现在全国各地,隋唐以后逐渐形成了城市娱乐市场,以说书讲史为特点的叙述性说唱艺术活跃其间,吸引了无数观众。而戏曲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这所有成熟艺术融于一身,熔铸为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

提起戏曲,我们的记忆里就会响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比如京剧《秦香莲》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越剧《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我们仿佛看到演员们轻盈的圆场、翻飞的水袖、英雄的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和少女的兰花指,还有武戏演员们精湛的功夫。

这些高度技巧性的表演手段,都被戏曲巧妙地运用于表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人物命运,因此才能让欣赏者为戏曲的魅力所吸引与感动,并同时获得各门类艺术全方位的享受。

历史上,戏曲靠这样的优势,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戏曲的创造性事业中,涌现出大量代表中华民族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戏曲:传承文脉 凝聚精华

第2个回答  2019-10-30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只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
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9
  中国戏剧是从秦汉开始的。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第4个回答  2019-09-29
要只是爱好,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至于教程,中央戏曲频道不就有一个跟我学嘛 学戏这事可不容易。根据自己喜欢的剧种、行当、流派细细品味,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