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套路多,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恐怕每个人在读书时都在作文方面有难忘的经历。遣词造句有没有引经据典,文章铺排有没有步步升华……久而久之,作文似乎就有了套路。

学生作文抄袭,或者使用“套路”,其流毒之深,并非现在,自古有之。

从科举范文流行起来的“八股风”,到现在的小学生作文遍地是“套路”,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年代人!

说说个人的经历。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作文:我的学校生活。

当时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生活,我以为只有家里都有生活。所以,我像挤牙膏一样,挤完了肚子里的所有的墨水,才挤出100多个字。后来在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下,才写出来“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学校生活的作文。

还有后来的“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我们“统一”地“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在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把马上上捡到的钱交给警察叔叔”等等!

这是我经历的最可怕的“学习套路”!一直到高中后,叛逆期开始,中的毒才慢慢被消失!

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剧!为什么又说应试教育呢,因为应试教育,追求的“效率和效果”。短时间的“消化”,最直接的只能是“模板范文和抄袭”了!这并不一定是老师“教育理念落后”,不遵守科学的教和学的规律,而是应试的要求和社会、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如此。

导致学生作文“套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优秀范文”满天飞!

在课业负担非常重的情况下,学生只能使用“套路或者抄袭”来达到好作文、好学生的要求了!

不过,当下社会,并不只是小学生在“套路”作文,就是成人也在“套路”自己的论文,工作总结、心得等等。这也是祸害小学生会“套路”作文的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从学校的过程和效果讲,贴近生活的知识、学科,应该是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

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作文、物理、英语等等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知识和应用能力,成了我们学生过程中最可怕的“拦路虎”!这只“拦路虎”的可怕,是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学生“害怕”或者因害怕而“绕道”了!

开放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过程,却还钻在“明清的八股文”的“套路”中走不出来!

这个悲剧,应该比旧时代的书呆子还要可笑、无知了!因为旧时代的学习和教育理念本身就不科学,比较落后!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亲身的体验!

老师的“孜孜不倦”满堂灌的讲和学生模板式的“长篇累牍”的练习,造就的只能是新一代的“只会听课、只会做作业”的书呆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2

作文的评分模式决定了一篇800字的作文如若能被称为是一种优秀,那么它从始至终都可能存在着满满的欺骗。小学生也好,中学生也罢,乃至大学考试都仍然有作文这一玩意儿。三者其实在欺骗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所有的,只是手段与技术上的高下。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频繁被怼,更多的,或许只是因为小学生们的欺骗手段比较拙劣罢了。

首先,我并不认同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就有套路不好这个观点。如若套路是必然到来的,那就让它尽可能早来吧。

越早来,或许就越早看透并挣脱。

好了,那么现在我来说说。

为什么作文的评分模式决定了作文从始至终都是一场有预谋的欺骗。

作文的开篇讲究什么?

    龙头,没错,开篇要亮眼,最好能在开篇引经据典。

然而这些经典,这些名言,有多少是生搬硬套,强拉硬扯?

没错,写上一句话确实不见得就成了欺骗,但一句名言赫然摆在文首,它昭示给人的,是一种“这话是我信手拈来”的假象,并且老师也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评判的!

为什么要“引经据典”,往官方说,那就是为什么考察学生的阅读量。所以不论你究竟是信手拈来,还是挖空脑袋查阅所得,至少在评分上,这一名言显然能给你带来不错的得分收益。

这何尝不是一种欺骗?

要求小学生提升阅读量,无可厚非,但引经据典只能作为较为微薄的加分项,而不能是构成作文最终分数的重要指标。

本身阅读与应用之前,缺乏足够明晰的衔接。

有多少书我看过就是看过,它融入思想成为三观的养分,成为言行举止中不自知的驱动,但你要我说出其中有哪些经典的话语,我估摸得眉头一皱。

然而现今有多少小学生作文,将引经据典作为评分的重要指标,这是否是变相地纵容“欺骗”呢?

    再者,结合自身经历。

作文下现今,多的是命题和半命题,纵使不命题,也基本指向了一个大体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之下,作文又要求写作者能够结合自身经历。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记忆以来或许也就那么寥寥五六年,之前在吃奶呢。

你要这样一群孩子,就一件事,结合自己的经历?

并且结合地越是妥帖,分数就越高?

那你不是逼着人家说谎是什么?

年少何来这般多经历可容你去回溯过往,寻出其中一二可以引用的事例?

倒不如杜撰来得轻巧,而且取分靠谱。

这何尝不是一种欺骗?

自身的经历本是最不容易露出破绽的欺骗,但小学生作文的模式,其方向与价值取向往往较为趋同,在小学生自身经历匮乏且受限于年龄其经历的模式类型也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新闻中老师说到的。

集体养猫狗、集体让座、集体钓龙虾、集体遇到一个有责任的小卖铺老板、集体照顾生病的母亲这类情况了。

所以这些情形归结一下,究竟是怎样一种模式演变而成的?

作文要求主旋律——缺乏主旋律事迹可用——为了取高分——杜撰事迹——事迹趋向一致。

在此我不禁想问,写作文就写作文,为什么非得玩一套主旋律呢?

作文要求引经据典——没有经典可引可据——于是搜刮资料——生搬硬套。

在此或许有人会说,日常经历积累不行,阅读积累不行,又非得取高分,这个锅甩给作文本身,不大合适吧?

本身,经历积累与阅读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普遍的缺失。

还有就是,我必须要提一提写作时间了,中学一场语文考试一般在两小时,所以留给作文的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不到些。在我眼中,中学生作文本是不需要那么多杜撰与欺骗的,但受限于时间,他们往往也走着一种固定的套路。

也就是说,作文的时间限定,同样是滋生欺骗的一抔土。

当然,作为作业形式存在的作文,不在此探讨范围内。

所以作文这玩意儿,我觉得与其滋生欺骗,不如趁早作废。我丝毫看不到作文存在的价值,如若要考量文笔,可以用造句或是句子重组等形式,如若要考量阅读量,可以用名言名人连线,用填空等形式。总之,分开考量的方式多着呢,也不易滋生欺骗行为。

说白了,这锅小学生不背,小学生反倒应被归为受害者。

在对于行为的认知最薄弱,对于自身行为最缺乏理性考量的年纪,这种欺骗或是套路,虽是小学生自己做就的,但何尝不是不自知地为作文所逼迫的?


第2个回答  2017-05-21

小学生的作文套路多,我觉得这是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自身因素两方面共同造成的。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学习的每一门科目,都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从小到大,我们的学习,一切为了高考。为了能够考一所好学校,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考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慢慢下降了,但是只要高考存在一天,我们的应试教育就不会土崩瓦解。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写作文的当然也包括在内。很多作文书上的范文都是千篇一律的,再加上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即使是我们不看范文书,我们也可以用百度去搜索,可以看到相同的范文。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想要投机取巧的,所以看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


套路的出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教育的悲哀,学生们没有了创新的思维,只会模仿,为了高分,会将老师讲过的好句子背下来,或者是将自己看到的一些范文中的好句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不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吗?


学生自身主要是因为贪玩偷懒,或者有的是为了能够得到比较漂亮的分数。记得以前,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应付,然后随便从网上找一点儿答案,直接抄下来教给老师,最终害的只有自己!


初中的时候,老师才教给我们作文能够拿高分的套路,现在,小学生都开始玩套路了,不知道我们应该庆幸还是应该难过。小学生本来应该是注重创新的,记得当年刚开始写作文,我的作文一塌糊涂,就像在记流水账一样。突然觉得,流水账般的作文,都比套路多的作文要好的多,学生们学到的多。

综上,对于此事,我希望能够得到教育部门还有家长的关注,本该玩心的年纪,不应该被这么多的套路套路的!

第3个回答  2017-05-22
       小学生作文套路多?这事怎么说呢?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套路一说,只有模仿。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能吃饱穿暖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什么闲钱去买课外辅导资料,作文素材范本更是无需多想。
        我们上学那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写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老师会提很多的作文要求,比如:中心思想突出,内容真实,感情丰富,语句优美,充分发挥想象等等。


  
         然而,班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同学能写出让老师满意,让我们羡慕的文章。我们班的老师,喜欢在班里给我们大声地朗读他的得意门生的优秀作品。一来,我们可以借鉴作文里的优美词句,经过加工锻造,日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帮助我们写出更真实,更优美的文章。二来,我们可以学习这些优秀作品的结构框架,为自己的作文构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血肉骨架。




         作文,往小里说,是表达个人立场,个人态度,个人情感的一种文学方式。作文,往大里说,就是一篇篇优秀的文学著作,既记载着作者的情感经历,又承载了千千万万的优良精神品质。




        无论你是想直接表达个人情感,个人立场,个人态度,还是间接的承载,传达,宣扬某种精神品质。话语的精准,语句的通顺,表达的通俗易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拿我们平日里接触。感受,经历的最多的讨论来说。




       你若想表达你自己的一种观点、态度,首先。你得亮出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知道接下来你要说的话的中心思想。其次,你必须通过充足的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等的手段、数据来围绕你的观点进行论证你的观点,让大众觉得你的观点有依据,有说服力。最后,你必须再次亮明你的观点,首尾呼应,统收全文。
  


      这只是作文的一种文学题材,都有他特定的框架,结构。况且是其他的文学题材的文章,亦如此。


       我觉得小学生的认知观念不强,人生阅历也不够丰富,你哪怕是给他/她最简单文学题材,他也不一定能写好。作文素材是文章的骨血,一篇没有丰富素材的文章,是一篇不成功的文章,是空洞的,失真的。所以,他们才需要积累更多的语句,积累更多的事迹来丰富自己的认知。孩子在学会用他人的故事描述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在雕琢着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铁塔。


      
         没有人生下来,就具有强大的文学功底,就能下笔如有神。写下一句句骇人听闻的名句。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只不过,有些孩子在运用他们积累的语句时,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只是一味的滥竽充数,拼字数。




         总之,我并不觉得小学生作文套路多,他们只是模仿的不到位。没有分清楚他人与自身的关系,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会一步步克服困难,最后走出思想的禁锢,从此不再需要各种所谓的“套路”,也能写出情感充沛的文章,也能感动每一位读者。
     
第4个回答  2017-05-22

记得以前初高中时候写作文,甚是头疼。本来自认为写作能力也还算尚可,偏偏要戴着镣铐跳舞,真真是难受。其实,套路的产生“源远流长”,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在教师们的评价作文的方式。

或许对很多语文教师来说,改作文是职业生涯中一大难事。毕竟,语文改卷本就不像数学、科学等理科那种科目那样有固定的答案。语文有很强的主观性,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毕竟,语文教师虽然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比学生强,但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带着主观性的答案,往往只能“唉声叹气”。平时的考试自然不打紧,但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改卷中,为了尽可能客观公平,也为了有所依据,就会在无固定答案可循的道路上,硬生生开辟出一些固定的答案来。作文改卷也是如此。

一般而言,语文老师需要在几天之内集中批卷,按小时折算的话,一位语文老师每小时批阅的卷子在一百份左右,可想而知,一份语文作文所能够得到的时间不过才半分多钟,一个人阅读速度再快,在半分钟只能也难以把800-1000字阅读完毕,那么看一下开头、结尾,再扫一眼中间正文,成为绝大部分教师的改卷方式,当然对于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作文,所能够得到的时间自会相对多一些。但语文教师会将这样的阅卷方式告知学生,同时告诫他们,中间部分可以不出彩,但开头一定要点题、一定要有关键词汇,结尾一定要再次画龙点睛,防止改卷老师没有注意到开头。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学生的写作越来越模式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套路”的简单复刻。而这样一种现象同样蔓延到小学。本来,小学写作没有高中那些历史故事、典故可用,那么所谓的高频词汇、典型表达就成为教师评阅高分的标准,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