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老领导退休规矩是怎样建起来的

如题所述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标志着废除实际存在着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从此,无论你是国家主席还是县委书记,都要严格按年龄卡位,退休成为组织工作的正常制度。

  当然了,这个想法从酝酿提出,到正式讨论,并作为决定提出,还是经历了大概5年时间。期间阻力不小,幸好党内的两位大佬邓小平、陈云,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这个退休制度得以落地。

  老化

  当时组织工作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呢?

  文革十年,耽误了很多年轻人的工作、婚姻、学习,当然也有一大批领导干部被打倒,剥夺了工作的权利。所以,等文革一结束,这些被平反的干部有些身体还硬朗,有些还有强烈的继续为革命工作奋斗几十年的雄心壮志。而且,那个时候真是百废待兴,老同志迫切工作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在某个角度说,国家也需要这些老而弥坚的“肱骨之臣”。

  当时领导干部的情况是怎样呢?有个数据。1979年,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正副部长、主任平均10人以上,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成员平均17人(现在一般13人)、政府领导成员平均11人以上,最多的省正副省长有20多人。于此同时,大量老同志回到工作岗位,除了“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之外,“老龄化”也异常严重。当时有个统计。在中管干部中,60岁以上的占50.55%,其中65岁以上的占26.7%,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61岁以上。许多老干部年高体衰,体力完全跟不上,但还奋战在领导一线。

  当时,陈云有句话概括了当时领导干部“老龄化”的尴尬局面:“现在省委、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多数是六十岁以上的干部,其中不少还是七十岁以上的干部,政府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大体也一样……从中央到县委,大部分人头发都已经白了。”

  你可以想想,当时政府机关里到处都是爷爷辈的人物。这些老同志政治上的确老练,经验也丰富,但面对改革新形势带来的精力不济、能力不足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些老同志可能还能撑个五六年,但五年后呢?谁来接班?

  所以,怎样防止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被当做国家战略问题给提了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