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生活,大一新生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好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准备。 筑就“心理”长城 “进入大学想学些什么?怎样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大学毕业后做什么?……”每年接新生,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邵强都会提醒新生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目标突然没有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这是新生入学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匆忙应对而压力过大或过分放松的表现同样普遍。邵强说,接受自我、超越自我、迎接挑战,筑就心理“安全长城”,是大一新生要过的第一关。 “走进大学这个人才聚集地,大一新生若依旧沉醉在过去的光环中不能自拔,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每年都有部分高考成绩很好的同学,到大学后成绩一落千丈,逐渐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河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潘子彦老师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他们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模式和新生活方式不适应,导致心态失衡、萎靡不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行为较孤僻。”此外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变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引发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从高中“小天地”进入大学“大家庭”,大学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各人的发展方向不一样,新生进入大学后扬长避短,找准前进方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攀登成为一种人生姿态,在和谐、快乐、奋发中度过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克服“学习”难关 “大一时,仓促加懵懵懂懂;大二时,磨打锤炼充满幻想;大三时,时光匆匆彷徨不安;大四时,游离徘徊如梦方醒。”这段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传的话,基本概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 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于中学,一些学生无法融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而产生种种“心结”,所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因此,大学新生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会调整心态、运筹时间。 “大一新生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实现从充满幻想到脚踏实地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收获成功。”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辅导员苗珊珊说,“大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自己安排时间,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大学学习并非局限于上课和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听学术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善于充分利用资源,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消化、整合。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面对自己不熟悉甚至不喜欢的领域,如何学习?一些高年级学生的经验是,除非你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一般情况下,不要转专业。大学的自我管理体制决定了学习以兴趣为主导,但兴趣也是靠培养的。 “学长是很好的老师。”了解学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最好途径就是多向学长请教。许多高年级学生都说,一定要留下入学时负责接待你的那个学长的联系方式,不懂的问题随时咨询,定会受益匪浅。 “听课功夫在课外。”大学课多,所学东西也多,有的大课几百人一起上,师生互动少,因此一定要提前预习,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学习关键靠自觉,不能仅靠上课听讲,下课后应认真整理笔记,再好好吸收,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课下一定要认真读。 搭建“生活”金桥 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大学新生难免手足无措,因此,除了学习,还必须学会打点个人生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据一些辅导员介绍,大一新生最需要学的就是理财。第一次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新生们用钱往往比较忙乱,总是稀里糊涂钱就没了。因此,要学会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初期可以列一个明细表,看自己一个月期间要花多少生活费,多少钱用在了学习上,是不是每一笔都是该花的。也可以自己先列一个消费计划,不要每到月底就出现经济赤字。 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 适应环境也是大一新生必须面对的。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大学新生要学会和周围性格不同的人和睦相处,不要在个人利益面前斤斤计较甚至打击别人,对人要宽大仁和、坦诚相待,创造一个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也是为将来尽快适应社会打基础。 “考上大学,电脑、手机等成为家长送给孩子的时髦礼物。新生自控能力较差,摆脱了父母、老师的管束,很容易沉溺电脑游戏和网络。”一名辅导员说,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有大量电脑,足以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所以,大一时家长没必要给孩子购买电脑。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用书可“薪火相传”。新生入学时都会领到一部分新书,但这并不是大学所学课程的全部教材。其实,很多教材学校并没有强迫学生购买新书,学生完全可以从学校的校园论坛或“跳蚤市场”买到学长们用过的教材,价格比新书优惠得多。这些书用完后,完全可以再转手卖给需要它的新同学。 提要: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如何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刚刚升入大学时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下篇中嘉宾主要谈了如何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和如何把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从心底接纳新环境 “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肚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认知的失调,嘉宾建议新生首先审视自我、合理定位,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接纳和包容新的环境和生活,接纳你的大学。 学会倾诉 当学生自己已无法很顺利的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学校对于新生也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心理辅导、讲座等帮助新生更快的融入新环境。 设定一个新目标 大学是人生的真正开始,建议新生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新的“灯塔”。 认真爱一次 在大学中应该很好的谈一场恋爱。在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爱与被爱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你会对很多人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在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一个兴趣爱好可以让你在遭遇痛苦的时候更加坚强。通过各种活动也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丰富你的人生。 做一次兼职,了解社会 可以锻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也会在兼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所在。 大一新生的心理矛盾及其调适 一、心理矛盾的产生 1、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徨 学生在高考之前,读书的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一经大学录取,失去了求学动力,同时既无老师的逼迫也无父母的督促,有些新生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并开始追求享受,还有很多大一新生进了大学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摸索和适应,然后才能从彷徨迷失中找到自己,建立起升学之后的高层次目标。在这之前,则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所适从。 2、社会地位的突变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体验到了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尊重和厚望。为此,他们感到自豪、感到自我形象的高大,他们充满了自信,想力争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同时他们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慌,他们在主观上总是想做得好一些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客观上却由于涉世不深、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在自我意识中常会表现出自我情绪的失控(易冲动、狂热、受挫折后悲观失望)、自我评价的片面(评价过高或妄自菲薄),因而常常难以得到社会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3、客观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学科差异导致系科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冷热升沉,加之大学人才荟萃,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等方面已不如人等诸多原因,致使大一新生或孤傲或孤僻。其次,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希望得到同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又渴望得到具体帮助,因此,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无法摆脱依赖性。 再次,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其感情丰富而又敏感,加之刚入大学,新生往往会产生既不愿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心迹又迫切需要与人交往的心理矛盾。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急切地想吸收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并推崇独立思考、追求新奇的见解,但由于生活经验、生产知识和社会阅历的缺乏,许多新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分析鉴别,往往会出现脱离实际、以偏概全、左右摇摆、固执己见、易走极端、喜好猎奇等不良现象。新生入校后,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显著变化,常使一些大一新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给后续年级留下“后遗症”。那么,如何缩短衔接过程、降低消极影响、加速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新生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矛盾的调适 1、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并通过艰苦努力实现目标。 2、克服应试教育造成的积弊 中学阶段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应试学习,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的求知学习。因此,一个人进入了大学,首先应该改变读书的观念,把“念书”提升到“求知”,逐渐改变自己在应试教育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把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示的科目要点只当作个人学习的起点或引线,个人再循点线的方向自行扩大、联接、填充、组织,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明确认识到能力源于知识却比知识更重要,在学习和处世中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心智成熟。 3、改变人际交往的理念 许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苦于找不到知心朋友,其实,这是由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错误认知所造成的,因而改变交往理念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首先不必刻意寻找知心朋友,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方面每个人可能会有优点或者不足之处;要主动积极发展与同学的交往,获得准确理解别人和人和睦相处的经验,并促进自己社会性的发展;要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问题;要多参与社会活动,多认识人,多了解社会,多学一些书本以外的学问。 4、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由于大学独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活动特点,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闲暇娱乐、社会交往等有其独特的模式。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是个新的特殊家庭。其成员之间能否和谐相处是一个新的人生课题。因此,大一新生要认清大学生活方式的特点,分清主次和轻重,提高自觉性、增强自制力,学会理智地驾驭生活、争做生活的主人,努力创造条件形成有张有弛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学习、生活、休息的和谐统一,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 5、正确运用心理调适方法 (1)自我激励法。主要是用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行为激励自己,以调整自己的不良心理。 (2)词语暗示法。词语暗示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进行,也可通过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呼喊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用文字记在日记上、练习簿的扉页上,或写在纸片上贴在床头,以便经常看到想到、不断鞭策自己去做。 (3)迁移法。主要是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尽量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以便从挫折或失败中重新确定新的更高尚的追求目标。 (4)行为补偿法。在某一方面不能取得成功时,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另外方面发挥所长并取得成功。 总之,大一新生心理矛盾的调适必须脚踏实地、从现实出发去追求成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